✔ 最佳答案
第一個人物是孟母
戰國時期的孟子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四歲就能熟背經文。但因貪玩,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母親為了改變他的壞習慣而費盡心思。
六歲那年,孟子在家附近的墳地看見人家發喪,覺得有趣,回家模仿起來,做了小棺木、小靈幡等,又挖坑埋棺,不亦樂乎。母親見他只顧玩耍,決定搬家。新家附近有個市集,孟子去過後覺得好玩,又在家模仿起賣肉賣菜來。母親見兒子總是愛模仿,於是再次搬家,選擇了一間學校的附近。孟子常到學校課堂外面模仿讀書,母親就讓他去上學,把他的聰明才智全部用在學業上,終於孟子成為偉大的思想家,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稱為「亞聖」。
第二個人物是黃香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子,九歲的時候,母親逝世了,和父親兩人一起過活。黃香十分孝順父親,常常幫忙做家務,挑水、煮飯、劈柴、洗衣服,每樣事他都幫着做。
在炎熱的夏天,黃香為了讓父親夜睡得舒適,於是便拿着扇子,把父親睡床的蓆子、枕頭扇得涼涼爽爽。
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黃香都鑽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把冰冷的被子睡暖了,才讓父親睡。父親躺在暖和的被窩,睡得很舒服。
黃香一邊照顧父親,一邊用功讀書,後來還做了大官。
第三個人物是孔融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爲什麽,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其實孔融除了讓梨的故事外,還有這件有趣的事
孔融十歲時到洛陽去拜會當時的朝廷大官李膺,門房卻不肯通傳。孔融便說他和李膺是世交,門房才讓他進去。當時李膺剛在設宴,滿座賓客,見到孔融這個幼童,便很奇怪地問孔融:「我們何以見得是世交呢?」孔融不慌不忙地答:「我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而你李膺是老子李耳的後人。相傳孔子曾問道於老子,那麼,我們不是世交嗎?」李膺聽了,大為讚賞,說他年少聰明。但在座有一位賓客叫陳韙的,就很不服氣地批評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指孔融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了卻未必是一個上佳的人才 ) 孔融隨即回答:「想君小時必甚了了!」(反諷陳韙小時候必然甚為聰明,但長大了卻可能很平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