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賣炭翁與官使進行了一次交易,這宗交易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官使以橫蠻無理、恃勢淩人的宮使襯托出賣炭翁備受欺淩壓迫的無助形象。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他們走到賣炭翁前,手持文書憑證,裝模做樣,自稱是奉旨辦貨。說著,就讓車子掉轉方向,吆喝著牛,往北邊皇宮方向趕去。“把”、“稱”、“叱”、“牽”,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出色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文書”,是行政機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按理,小太監手裏是不會有這種公文的,更不用說是“敕”,也就是皇帝的文書了。這裏有諷刺之意,將宮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奪的情形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那一車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這樣眼睜睜地被宮使拉走。老翁雖然捶胸頓足,萬般不舍,卻也無可奈何。燒成這一車千餘斤的木炭,不知要砍多少木柴,翻越多少山頭,忍受多少個日夜的煙熏火燎。老翁全要靠它賣錢度日活命,卻這樣被宮使攔搶而去。受壓榨欺淩者難言的悲憤、辛酸,盡在點晴之筆的“惜不得”三字中。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結果他們只給了半匹紅紗和一丈白綾,把它搭在牛角上邊,說是用來充抵炭錢。“充”,抵償。“炭直”,炭價。古代一匹有四丈或五丈長。系上牛頭的紗和綾,合在一起最多不過三丈餘。這樣的價值反差,對滿懷希望、賴以活命的賣炭翁來說,是最大的嘲弄、最殘酷的傷害。宮使強奪去的不僅僅是千餘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