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本港歷史名人的事蹟

2007-07-02 6:49 am
quick! quick! quick! 一名本港歷史名人的事蹟!>.<
can you help me!

回答 (2)

2007-07-08 8:35 am
✔ 最佳答案
發問者,唔多清楚妳係問香港本土歷史名人,定係外國人而係本港出名嘅歷史名人
如果係香港本土歷史名人,我覺得係曾蔭權



曾蔭權先生
The Honourable Donald Tsa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9/Donald_Tsang_Yam-Kuen.jpg






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二丶三任行政長官

現任

就任
2005年6月24日

前任者唐英年(署理)

繼任者現任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
任期


2005年3月12日 – 2005年6月2日




前任者董建華



繼任者唐英年(署理)







出生1944年10月7日
香港

政黨沒有

配偶曾鮑笑薇

信仰天主教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6%9B%BE%E 8%94%AD%E6%AC%8A
如果係外國人而係香港有名嘅歷史名人,我覺得係砵甸乍
砵甸乍






The Rt Hon. Sir Henry Pottinger

砵甸乍爵士閣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5/5c/Sir_Henry_Pottinger1845.jpg/190px-Sir_Henry_Pottinger1845.jpg






第1任香港總督

任期
1843年6月26日 – 1844年5月7日

前任者—

繼任者戴維斯爵士





出生1789年10月3日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0/St_Patrick%27s_saltire.svg/25px-St_Patrick%27s_saltire.svg.png
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波廷傑山

逝世1856年3月18日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e/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25px-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png
英屬馬爾他
砵甸乍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1],1789年10月3日—1856年3月18日),清廷譯作璞鼎查,英國軍人及殖民地官員,於1843年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生平

早年生涯
砵甸乍於1789年生於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市郊的波廷傑山(Mount Pottinger),祖上曾在17世紀出任貝爾法斯特的首任總督,至於父親是埃爾德雷德·柯溫·砵甸乍(Eldred Curwen Pottinger),是一位激進份子,曾於1799年組織起自願軍團。砵甸乍早年就讀於貝爾法斯特皇家學院,後來因為家庭陷入財政拮据而中途綴學,與四名兄長前往東方尋找發展機會。
砵甸乍在1804年抵達印度,他先於信德(Sindh,今巴基斯坦境內)參軍,後在1806年加入了東印度公司,並曾於1809年以中尉身分在馬拉他(Mahratta)參與戰事。其後,他在印度與波斯一帶進行探險,打扮成回教商人,學習當地方言,並在1816年寫成《Travels in Beloochistan and Sinde》一書。
砵甸乍在1820年獲委任為信德的行政官,據聞在任內促進當地交通;之後他在海得拉巴(Hyderabad,今印度境內)任同職。但後來因為健康理由回國休養,並於1840年4月27日獲冊立為從男爵。

第一次鴉片戰爭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6/6b/Treaty_of_Nankin.jpg/250px-Treaty_of_Nank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砵甸乍爵士(談判桌右方)與耆英(談判桌左方)在HMS皋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
1840年,清廷與英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及後英方代表義律與清廷欽差大臣琦善在1841年1月私擬《穿鼻草約》。然而,草約送到倫敦後,時任外務大臣巴麥尊勳爵認為《穿鼻草約》過於寬鬆,英方得益太小,而條約中割讓予英方的香港更被他批評為「鳥不生蛋之地,一間房屋也建不成」。因此責斥義律辦事不力,予以撤換,並改派砵甸乍接任。
砵甸乍接任香港的行政官、駐華商務總監及英方全權代表後,在1841年8月抵華,並隨即出兵,先後攻佔廈門、定海、鎮海和寧波等地。道光帝即以身兼協辦大學士的皇姪奕經為「揚威將軍」還擊,但卻大敗而回。及後,英軍在砵甸乍指揮下進犯長江口,攻克吳淞、寶山和上海,至1842年7月又佔領鎮江,最終在同年8月兵臨南京城下。
由於道光帝同意議和,清方代表遂與砵甸乍在南京靜海寺議約四次,及後在1842年8月29日與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及伊裡布等人在英艦HMS皋華麗號(HMS Cornwallis)上簽訂《南京條約》,正式結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香港總督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8/Sir_Henry_Pottinger.jpg/150px-Sir_Henry_Pottinger.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砵甸乍爵士。
由於清廷在《南京條約》中有割讓香港予英國一款,香港遂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仍為英國全權代表的砵甸乍於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發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稅之埠,準各國貿易,並尊重華人習慣」。其後維多利亞女皇在1843年4月5日頒發《英皇制誥》,《制誥》在同年6月抵港,而耆英與砵甸乍於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依據《制誥》,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到12月2日,大英帝國為表彰其功勞,向砵甸乍頒贈GCB勳銜。
鴉片戰爭結束後,砵甸乍復以戰時英國國民流落台灣被殺為由,要求已改任兩江總督的耆英代為「伸冤」。清廷為恐戰事再起,派伊裡布到廣州主理對英交涉事宜,但其後伊裡布病故,砵甸乍即揚言率艦北上,續與耆英談判。清廷得悉後大為緊張,道光帝遂以耆英為欽差大臣,到廣州與砵甸乍繼續談判。結果,耆英到香港順道就《南京條約》換約外,雙方在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復於同年10月8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砵甸乍上任總督後,隨即依據《英皇制誥》成立香港政府,設立了行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當中,砵甸乍在1843年8月宣佈委任三名官守議員加入定例局。該三名官守議員分別為莊士敦(前護理總督)、摩理臣(商務總監中文秘書兼傳譯員)及金尼(首席裁判司),因此定例局最初連總督在內,只有四名成員。定例局在1844年1月11日舉行首次會議,並在1844年2月26日通過首條香港法例。然而,砵甸乍任內甚少舉行會議,因此總督擁有很大的權力。
由於駐港軍官不滿砵甸乍干預軍務,英國商人又不滿他嚴守《南京條約》,不准英商在通商口岸以外的地方走私鴉片。結果砵甸乍備受孤立,終在1844年5月7日卸任總督一職,返回英國,成為任期最短的港督。
晚年
砵甸乍返國後受到熱烈歡迎,除了獲不少城鎮加獎為榮譽市民(Freedom of the City)外,又於1844年5月23日獲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在1845年6月,英國下議院投票通過終身向他每年發放1,500鎊津貼。
砵甸乍後於1847年出任開普殖民地總督,復在1848年至1854年出任馬德拉斯總督,並於1851年獲擢升為中將軍階。砵甸乍退休後居住在地中海島國馬爾他,於1856年準備啟程回國前去世,享年66歲,據說他退休後愛好飲酒。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0%B5%E7%94%B8%E4%B9%8D
2007-07-02 7:34 am
彭定康 (Mr. Christopher Patten)

 1992年7月至1997年6月30日

  彭定康是香港第二十八任同時也是最後一任的香港總督。他本是英國保守黨的領導階層,但由於他未能在大選中取得議席,故辭去保守黨內的職位,並被委任為香港總督,成為出任此職位的首位政客。與其他的港督不同,他到任時一反常態,並沒有穿上殖民地官服,反而一身便服,作風親民,並且經常到香港各區巡視,故受到香港市民的熱烈歡迎,人們都以與他握手為榮。

  但在彭定康任內最為市民所談論的,卻是他與中國政府在香港政制發展的爭議。自他上任後,積極推行香港的民主發展,提出「政改方案」。他不單在區議會、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推行全面直選,廢取委任議員的制度;在九五年的立法局選舉中他增設九個新功能組別,選民差不多包括所有市民,加上十個由所有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所選出的議員,以及原有的二十名直選議員,使立法局的民意代表大增,同時亦大大促進香港的民主步伐。可惜他的改革卻被中方指其違反基本法,更被魯平稱為「千古罪人」,他的一言一行皆受到指責,這段時期的中英關係可說是自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以來最惡劣的。

  隨英國在香港的統治權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結束,彭定康的港督任期亦同告屆滿。但彭定康並沒有因此而離開政治舞台,現在他是「歐盟」的對外事務專員,並且曾多次到中國訪問。在二零零二年四月彭定康更曾與江澤民會面,更曾在大學內進行演講,可見中方對他的態度與回歸前有很大的改變。

  雖然彭定康在任內為香港帶來很多衝擊,但他仍深受市民歡迎,就算是他已經離開香港多年,人們並沒有忘記他。每當他重臨香江,市民都爭相前往所賞他的風采,這便足以証明他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地位。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27: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1000051KK047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