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軛輪有咩問題?

2007-07-01 8:41 pm
一軛輪有咩問題?

回答 (3)

2007-07-01 9:08 pm
✔ 最佳答案
最近看了關於『一軛輪』的解釋。
當中的謬論多得可怕,亦多得可憐。
今天,讓我們一班作基督門徒的人來看一下世界誤導人的方法。
=====
內容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40803211

一軛論引申為
不准許或不鼓勵信徒與非信徒拍拖及結婚,假如出現這情況,會因為彼此理念不同而最終導致慘淡收場。

===>我的回應
首先,『不准許』與『不鼓勵』是完全的兩回事;但回應者竟然將這兩種解釋用『或』字作連結,表示『可互相替換』。
要知道,『不准』是你不能去作;『不鼓勵』是別人並不支持你去做。
另外,後半部份提出一個結果『慘淡收場』。但是,回應者卻沒有給予『證據』。到底這種說話是真是假,其實大家明眼人也是知道的。是以偏概全或偏激的看法,就會這樣缺乏『證據』。

=====
一軛論批判

如果說基督教是一個愛的宗教,那倒不如說基督教是一個排他性極強自我封閉的團體組織,基督教所謂的愛是建基於條件式的,凡不信仰基督教的人,即使其道德完美無缺也要受永火之刑,窮凶極惡者如葉繼歡,一旦信主即擁有了天國的入場券,基督教這種精神是其“一元論二分法”精神的徹底體現。所以歷史上教會可以把他們眼中的異端送上火刑架活活燒死,在現今文明世界以及人文精神抬頭的社會下,這種情況當然不會再發生,但根據基督教的精神,我們仍可以像羅素這樣說:「若他們今日還是像昔日一樣的獨斷,他們仍會覺得有理由去把異教徒燒死在柴堆上。」

===>我的回應
首先,這位回應者犯了嚴重的錯誤。
第一,回應者的世界觀強烈,甚至可以說是『我認為我可以什麼也不放棄就能得到』。信這句話『不放棄就能得到』的人,去讀一點經濟學。

第二,神曾說你早已被愛;創造你的,就愛你了。但你卻不要這份愛。今天,你們愛世界,但又渴求那份來自神的愛,然而,神說世界不是你的永恆。你貪戀世界,在這時又想得到神的愛時,卻知道自己要定晴看主(這本來就是你應份的),視為"條件"。繼而推出『基督的愛是有條件的』這謬誤。

第三,回應者的比喻用了『道德完美』,但是,有人是道德完美嗎?運用文化語言技巧時,也要了解『不設實際的比喻是沒有效用。』我了解,這是回應者故意想用極端的例子作強烈的比較;然而,我敢問:『你拿道德完美的人來再說吧』。為何?因為世人皆有罪,道德完美的人大概也只是不敢及不肯去承認自己的罪罷了。

第四,往往談及歷史的時候,很多人都看基督教會幹什麼可怕的事。然而,他們卻又沒有細看歷史,看不到那時的『宗教』和『政治權力』的緊密關係。當時的所謂『教會』,實際上只是『政治權力的扯線公仔』;乃不是真實聖經所說的『教會』。

第五,羅素的話,亦是請大家看看關於羅素的書,他所說的『獨斷』,到底是『教會信仰的對神的獨立性』,還是『政治扯線下的專制』。

=====
根據這種精神,基督徒總喜歡把不信基督教的人視為魔鬼,基督徒所謂的愛是想方設法令人信教,否則不信的人絕不是他們的弟兄姊妹,基督教所謂的博愛精神原是小圈子小人道德,難怪表現在男女感情上教會多主張“信與不信原不相配”的戀愛婚姻觀。

===>我的回應
這個論調更加令不少有識之士發笑(縱使不是基督徒),因為他們發現其語文文法雖不錯,但邏輯及思考方法卻要說一句『不知所謂』。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相信這位回應者沒有看清楚聖經的內容;基督徒看魔鬼,我們罵魔鬼,不是指著人來罵!而是指著人背後的魔鬼來罵!
基督徒的愛不是設法令人信教,反而,我們沒有逼,乃是讓各位朋友到教會裡時,憑自己的心去決定。心,是神賜予我們自由意識,我們不能去控制;因此,請問這位回應者,我們怎樣『逼』人信教?

還有,最後兩句提及『博愛精神』是『小人道德』,這次他舉出一事例(注:並非實例)『戀愛婚姻觀』。但是!還是那個問題!回應者的邏輯思維嚴重有問題,要知道『行為及現象不能反映目的和態度』。這就好比說你不知道在街上行走的人有什麼目的(即有何事要做),你可以去問他而了解他要去買東西,但這是『說話這個行為告訴你他走路的目的』,而不是『走路這個行為告訴你走路的目的』。因此,回應者提及的『小人道德』的論調亦是不成立。

=====
一軛論者的自私
堅決主張一軛論的基督徒,某部份都是極端狂熱的宗教份子,他/她們不惜和自己本來的情人分手以達到其宗教需要(這不必驚訝,因為宗教精神可犧牲家人,性命而在所不惜),當這些人以身作則地履行了一軛論後,便會義無反顧地宣揚一軛論,在這些基督徒心中,除了狂熱的宗教信仰外,已經喪失了人類的正常情感,更厚顏無恥地不斷散文一軛論,害人不淺,人性醜陋的一面,於此可見。

===>我的回應
先要注意,一軛論這個態度,是其他人強加於基督徒身上。
另外,這個標題寫得好,『一軛論者的自私』;但是,到底誰才是『一軛論者』,到底是誰大力為基督教主張『大軛輪』作為自己的反駁基督教的前奏(為自己的『反駁偉論』鋪路)呢?
又要注意的是,回應者提及宗教精神可以令人犧牲家人,問題是,這到底是哪個宗教的主張呢?我不談;但我了解,不是基督徒。為何?因為十誡中說了要愛父母,愛敵人和身邊的人。
回應者將別的宗教的主張『強加及誤加』於基督徒的主張當中,又是什麼動機呢?我不知道。
這不知道動機如何,我們也可以理性地用邏輯推翻最後回應者所說的『人性醜陋由此可見』的謬論。

=====
何謂“愛”?
基督教經常標榜“愛”,我們作為非基督徒從來看不到基督教有什麼愛的成份在內,人間最真摯的感情原本是“愛”,然而教會充滿勾心鬥角比比皆是。

===>我的回應
回應者又一次以偏概全。他自己沒有去感受過;其實,我們可以從回應者的內容『用詞』,看到他對『基督教的態度』。(這與我上面所說『說話這行為告訴我們他走路的動機』同一邏輯。)
奇怪在,把自己心裡的門關上,然後為反對而反對,看別人做什麼也不順眼,找理由說他們所作的不是;請問,這是否一個正確追求信仰態度?又是否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又是否一個正確的人生觀?
這樣,教會的『內勾心鬥角』,看來是回應者對教會的『強烈反感』而產生的『偏激直覺』。

=====
男女互相傾慕而發生了戀愛走在一起,也居然要受到教會的宗教勢力份子來批判或給予“advice”,真愛原本是不應有任何附帶條件的,若然在愛之上加上任何條件,都會令真愛變質,基督教視男女總愛關係如商品交易一般(信與不信才能相配,狀似封建禮教的門當戶對),“愛”之一詞給基督教大大污染了。

===>我的回應
『居然也要愛到教會...』我開始質疑回應者是否曾有過不快經歷。因為,小弟所知教會內的牧師,小組組長甚或組長都不會批判你的戀愛對方,或是說,不會用一個基督徒的身份去以基督信仰來批判你。


=====
愛是接納對方一切缺點,包容對方,而不是把對方塑造成符合自己的標準才接納對方(正如某一些基督徒要求自己的情侶信了耶穌才肯結婚),這才可稱得上是愛對方,否則,這不是愛而是自私了,愛表示可以為對方而死,而絕非基督教那種條件式的“愛”。

===> 我的回應
注意看看,回應者也發現是『某一些基督徒』。
更重要的是,回應者說基督徒的愛不能為對方死;我大聲的跟你說『你錯了!』
基督徒的愛不單單是對情人的愛,更有對朋友的愛;這種愛,就算對一個自己真正的朋友,也能為他們死;相反,今天世界裡的人往往認為『愛』就是『情愛』(即與異性的愛)。錯!!請看看聖經,看看什麼是『基督的愛』。

=====
而且基督教的“愛”的背後往往充滿私心,正如保羅在歌林多前書13章節也說「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可見基督徒的愛不是無私的愛,而是求個人利益。

===> 我的回應
總算回應者有舉聖經內容了。
但,看來是對號入座的闡釋而已。
斷連取義的實例在此!
請看哥林多前書13章1節。
很多看這個『仍然與我無益』就與『金錢物品』掛勾 。
這個『無益』實際上是與『與我作為基督徒,卻行不出基督的樣式,這對我的靈命無益。』
明顯地,這段內容,回應者亦犯了邏輯謬誤。
在這說明一下,邏輯是一種因果關係( if-then relation)。
如 『如果落雨,天上就會有雲。』(if A then B)
因此,我們可以推出『如果天上沒有雲,就不會下雨。』 ( if not B, then not A)
繼續下去,就會發現以下兩個邏輯『謬誤』
1. If B then A 『如果天上有雲,就會落雨』<--錯!
2. If not A then not B 『如果沒有下雨,天上就沒有雲』<--錯!

因此,同樣的邏輯運用;
『如果我行不出愛的表現,就對我無益。』 if A then B
不代表
『如果我行出愛的表現,就是要對我有益。』if not A then not B <--錯

因為,基督徒將愛表現在其他人身上,受『益』的是誰?是接受愛的人。
當然,本身能愛人,能幫助人,也是一種幸福。
2007-08-28 8:33 pm
根據《哥林多後書》6:14-15:「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信耶教的不但不可和非信徒結婚,甚至不可合作、商業性的聯繫、交友……等等。因為凡不信耶教的都是「不義」的、「黑暗」的、「撒但」。很多耶教徒用盡詭辯去歪曲這方面的意思,為的是怕引起教外人士反感。

基督教原本教義的不寬容可見一斑。
2007-07-01 11:01 pm
愛可細分為親情、友情、愛情…
一軛論所講的是愛情結出果子 - 進入婚姻關係。因此,不要將一軛論混淆「普遍對世人的愛」。

當兩個人考慮是否要結婚,這是一個終身的承諾(雖然現代很多人已不這麼想)。一生一世要生活在一起是不容易的事 - 相見好,同住難。生活上的磨擦,使婚姻受到考驗。價值觀是我們生活大小決定的藍本,假如兩個人每個決定都有分歧,怎樣長久生活在一起?生活的活動也受到價值觀和信仰影響。假如一個星期日早上要返教會,一個要配偶一同返家探兩老…一個要去賭馬、一個說唔好…

好多時是結婚前樣樣都覺得可以遷就、結婚後發現原來遷就不了!這心中唔暢快就有很多「結」解唔開。你想唔想婚後的情況是充滿這些角力、磨擦?這是理想的婚姻生活嗎?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35: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701000051KK015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