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國徽簡介
文青
2005年10月1日
國徽稿件的徵集
在一九四九年六月起,新政協籌備會已開始國徽圖案的徵集工作,從七月十五日發佈徵集國徽的啟事後,至八月二十日為止,國內外的應徵稿共有一百一十二件,圖 案九百多幅。但經徵集小組審閱後,認為來稿大都與國旗的圖案大同小異,因此無法採用。由於十月一日的開國大典臨近在 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只選定了國旗和國歌,而國徽則先行擱置;故此在開國大典當天,天安門城樓上並沒有懸掛國徽。
國徽設計的重新展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會邀請清華大學營建系及中央美術學院進行國徽設計比賽,前者的負責人是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而後者的負責人是美 術家張仃。在國徽上要有天安門圖樣的大原則下,兩組專家反覆研究,隨後把完成作品交由國徽審查委員會決議。清華大學的圖案呈現天安門的浮雕立體畫面,整個 圖案只用金、紅兩色;中央美院圖案中的天安門則呈現強烈的透視感,看似一幅彩色的風景畫。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日晚,全國政協國徽審查委員會在周恩來的主持 下,決定採納梁思成的方案。六月月28日,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該國國徽圖案及使用說明。
國徽模型的製作
國徽的圖案確定後,接著便是把國徽從平面圖紙變成立體浮雕模型,以供各種場合使用,梁思成推薦清華大學營建系雕塑教授高莊接手這項工作。高莊根據周恩來提 出國徽形象要向上 (表現新中國蓬勃向上) 和響亮 (色彩要明快) 的要求,注意以實物比較和借鑑古代雕塑的表現手法,把原本國徽圖案不完滿的地方加以修改,例如把麥稻穗分行並列向上,而紅綬帶則改成有規律地穿插,與天安 門城牆互相呼應。一九五零年八月十八日,國徽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了國徽的石膏模型,九月二十日,中央人民政府發佈刊登了國徽的圖樣。
國徽的含意
新中國的國徽為圓形,中央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及民族精神, 同時象徵新中國的誕生,城樓上方是四顆金色的小五角星,以半弧形環繞一顆金色的大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四周是兩把金色的麥稻穗,底 部是一個金色的圓形齒輪,麥穗用紅色綬帶結在齒輪上,象徵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工農聯盟。國徽採用紅和金兩種顏色,體現中國傳統寓意吉祥喜慶的民俗色彩。
第一枚國徽的製造
在一九五零年國慶節前夕,天安門城樓掛上第一枚國徽。因為當雕塑家高莊的國徽石膏模型獲通過時,距離國慶一周年的日子只剩下四十多天,來不及按照模具鑄製 出金屬的國徽,所以只好臨時趕製一枚木質國徽,在一九五零年九月三十日掛在天安門城樓二層的檐下,但由於木製的國徽不能持久耐用,於是由瀋陽機床一廠著手 鑄造金屬國徽。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當天,一枚直徑長一米多的金屬國徽便正式懸掛於天安門城樓上。原先木製的國徽經過精心整修後,現珍藏於中國國 家博物館。
《國徽法》的頒行
早於一九五零年九月,中央人民政府對國徽的使用已有規定,但由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機構均在 一九五零年後成立,原本的國徽使用辦法不可能對上述的機構作出規定,於是有制定一部 《國徽法》 的必要。一九九一年三月二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懸掛、使用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從此國徽的使用有了法律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