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否因為陳圓圓?

2007-06-30 10:58 pm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否因為陳圓圓?
請附上理據及針對問題作答!!!!!!!!!!!!!!!!!!!!!!
更新1:

謝絕吳三桂與陳圓圓的生平介紹!!! 難道下面的clscz01和博學多才沒有看清問題要求!!!! 是要附上理據及針對問題作答!!!!!!!

更新2:

下面兩位回答者的解答不相伯仲,就交由各位定斷誰是最佳解答吧.

回答 (5)

2007-07-01 2:32 am
✔ 最佳答案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否因為陳圓圓?

這個說法,只是其中一個說法矣而。


後人對於吳三桂的評價不一。

理據一:

清朝多爾袞,他主動的要吳三桂來歸降,

「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

吳三桂想當王!


理據二:

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

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

由於吳三桂的父親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部屬強索金銀而慘遭迫害,

加上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

(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理據三:

吳三桂讓清軍入關時的初衷只是為了借清軍而消滅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

當時並沒有投降之意,只是 後來的局勢發展導致身不由己。



吳三桂面臨三條路,一是投降李自成,二是降清,三是做明朝的忠烈之士,

既不降李,也不降清,打著明朝的旗號繼續固守山海關。

很顯然第三條是一條必死之路,而且除了會給吳留下一個忠臣的名聲外

,對于駐守山海關的十幾萬遼東將士將會是一個災難。


對於吳三桂,他是一個聰明人,我也不排除他集結了以上所有的理據,

繼而作出了最精明的判斷!



至於哪一個說法是對是錯,就只有天上的吳三桂才知了。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33.gif



2007-06-30 18:41:32 補充:
如有興趣,可以到 雅虎知識討論區 做會員:http://popeyefu.3forum.hk/誠意推介。
參考: ☆庭★院深深深幾許
2007-07-01 7:24 am
這條問題我有興趣補充一下庭兄的資料.

他已很充分說到吳三桂面臨的三條路: 降清, 降李闖, 做大明忠臣.

好明顯, 對他來說, 降清的利益最大.

但他也要有降清的好藉口, 否則他的軍隊都不會聽命於他.

他面臨過幾次關口:

1. 為自己前途而降清:

部下可能有熱血愛國之輩, 如果因此而引起軍隊分裂, 吳三桂對清庭的籌碼就大減了. 因此這是下策.

2. 父親被李闖所俘

如果此時降清, 他父親必被殺害. 吳三桂不一定是重視父親性命的孝子, 不過如果因此負上弒父逆子之名, 就太不化算. 加上, 軍隊眾人, 父親兒子被李闖所俘, 不在少數. 吳三桂就是不管自己的父親, 也要管下屬的父親兒子. 於是此時, 吳三桂降清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3. 愛妾被佔

這就給予了吳三桂一個籍口了. 吳三桂這個高級將領, 愛妾尚且被佔, 更可況是更低級的軍人? 他們妻女所面臨的境況, 相信更為悽慘. 人同此心, 於是吳三桂用此作降清藉口, 軍中同心一致, 並無異議, 並且之後與李闖軍隊於山海關死戰, 落力非常.

事後看來, 吳三桂為陳圓圓降清, 不管父親而管妾氏, 人格非常卑劣; 但於當時, 於他卻是把握時機的明智之舉.

以上純是個人為補充庭兄立場而作的個人議論, 並無詳細考據過任何史實.
參考: 這也是自問自答嗎?
2007-07-01 6:10 am
1)係因為陳圓圓獻比李自成
2)吳三桂見大勢已去
2007-06-30 11:03 pm
吳三桂(1612年—1678年)。明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子。以父蔭襲軍官。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生平
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北京危急,崇禎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吳三桂奉旨入衛京師,十六日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三桂則引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於是發兵二十餘萬,4月13日,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傳說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他為清軍先驅,鎮壓陝、川等地農民軍。後會同多鐸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並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曆帝,處死。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形成割據勢力。由於他作為漢人,一直與滿清勾結,故他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一直被視為「漢奸」的寫照。

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銳之師。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議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自稱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長沙病逝。

清朝張茂稷〈讀史偶感〉:「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發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吳三桂與「圓圓曲」
吳三桂降清後,文人對之諷刺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偉業所寫的「圓圓曲」。

由於世人將吳三桂變節歸咎於其愛妾陳圓圓被擄,令吳三桂為奪回陳氏而出賣國家,吳梅村以西施諷今,譜下七言長詩「圓圓曲」,指出陳圓圓無一絲損害國家之舉,責任應在吳三桂。

雖然晚清名家王國維比較圓圓曲與唐化詩人白居易之長恨歌時認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遜後者一籌。然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此段不但為陳圓圓開脫,更露骨地諷刺吳三桂賣國外另一令人不齒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殺。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偉業刪改上述幾句,然為吳偉業所拒絕。



陳圓圓(1624年—1681年),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國常州武進(今江蘇境內)人。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

生平
陳圓圓母親早亡,從養母陳氏姓。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為稱「江南八艷」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遂派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選美。後來田畹將名妓陳圓圓、楊宛、顧秦等獻給崇禎皇帝。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田畹佔為私有。一日吳三桂在田府遇見陳圓圓,一見傾心,後吳三桂納圓圓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陳圓圓復歸吳三桂。後吳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以女道士卒於雲南。

《鹿樵紀聞》記載劉宗敏強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憤怒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寫道「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但小說家姚雪垠在《論<圓圓曲>》(《文學遺產》季刊198O年第一期)一文,認定陳圓圓當時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寧遠(興城,在錦州南邊),不久病死。
2007-06-30 11:01 pm
吳三桂(1612年—1678年)。明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子。以父蔭襲軍官。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棄城奔錦州,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為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北京危急,崇禎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吳三桂奉旨入衛京師,三月十六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三月二十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民變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三桂則引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李自成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於是發兵二十餘萬,四月十三,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傳說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吳梅村有詩證:「慟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他為清軍先驅,鎮壓陝西、四川等地農民軍。後會同多鐸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並引兵入緬甸,迫緬王莽白交出南明永曆帝,帶回昆明處死。其後被清朝封為平西王,管理雲南貴州地區,形成割據勢力。

順治十七年,朝廷以賦稅不足,令吳三桂裁減兵員。吳三桂將綠營及投誠兵從六萬人減至二萬四千人,汰弱存強,留下的全是精銳之師。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議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兵反清,自稱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長沙病逝。

清朝張茂稷〈讀史偶感〉:「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發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由於世人將吳三桂變節歸咎於其愛妾陳圓圓被擄,令吳三桂為奪回陳氏而出賣國家,吳梅村以西施諷今,譜下七言長詩「圓圓曲」,指出陳圓圓無一絲損害國家之舉,責任應在吳三桂。然晚清名家王國維比較〈圓圓曲〉與唐化詩人白居易之長恨歌時認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遜後者一籌。然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此段不但為陳圓圓開脫,更露骨地諷刺吳三桂賣國外另一令人不恥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殺。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偉業刪改上述幾句,然為吳偉業所拒絕。

評價
後人對於吳三桂的評價不一,甚至兩極化。一部分人認為,由於他作為漢人,一直與滿清勾結,故他的行為應被視為「漢奸」。另一部分則認為,他引導清軍的行為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義。也有人認為,吳三桂讓清軍入關時的初衷只是為了借清軍而消滅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當時並沒有投降之意,只是後來的局勢發展導致身不由己。目前中國官方則一般持第二種說法。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2: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30000051KK024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