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連儂生平

2007-06-30 2:42 am
我想約翰連儂既生平,佢比人槍殺既原因同經過,死時幾多大.多謝.
更新1:

仲有佢所有歌曲.

更新2:

佢係咪有隻歌叫"love",歌詞係咩,

回答 (3)

2007-06-30 2:48 am
✔ 最佳答案
約翰·連儂(Joh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生於英國利物浦,著名樂隊披頭四成員。

生平
1959年,連儂和四位當地青年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斯達特·蘇特克裡(Stuart Sutcliffe)、彼得·貝斯特(Peter Best)組成了一支搖滾樂隊,他們先是在本地演出,後又到德國漢堡工作。樂隊幾經易名,最後定為「披頭四」(The Beatles 、又譯「金龜」)。布萊恩·易普斯坦(Brian Epstein)在利物浦洞穴俱樂部看到樂隊表演後,主動提出擔任樂隊經紀人。此時斯達特已經離隊。易普斯坦四處向唱片公司宣傳樂隊,引起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的注意,後者同意為他們錄製唱片。由於馬丁對貝斯特的技術提出異議,樂隊吸收了林戈·斯塔爾(Ringo Starr)作代替貝斯特擔任鼓手。
樂隊在1962年10月5日發行了首張單曲《愛我吧》(Love Me Do),上升到排行榜17位。次年1月11日發行的第二首單曲《請取悅我》(Please Please Me)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首張專輯也名登英國排行榜首。 1963年3首單曲連續獲得第一名《從我到你》(From Me to You)、《她愛你》(She Loves You)和《我想握往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同年在英國的巡迴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著他們開始向大洋彼岸的美國樂壇進軍。1964年「披頭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征服美國。唱片及單曲洪水般佔領排行榜,「披頭四狂熱」(Beatlemania)迅速在世界範圍蔓延。
據統計,1964年第一季度,「披頭四」的唱片銷售量高達美國唱片總銷售量的十分之四,《辛勞之夜》(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和《救命!》(Help!)兩張專輯在藝術和商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連儂和麥卡持尼被公認為是搖滾時代最有才能的作曲伙伴。1965年的單曲《昨天》(Yesterday)深受世界各國歌迷的喜愛。1967年,「披頭四」樂隊發行了一張受到空前歡迎的專輯《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團》(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這張在流行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唱片不僅是「披頭四」樂隊的鼎盛之作,同時也是樂隊的一個轉折點,布萊恩·易普斯但之死,事業上的不順利,樂隊內部的爭執,給「披頭四」樂隊帶來了不祥的陰影,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在1968年創作併發行了一套名為「披頭四」的雙唱片集,因封套是雪白的,故以「白色專輯」(White album)著稱。同年成立「披頭四」自己的蘋果公司(Apple)。約翰·連儂認識了日本先鋒藝術家小野洋子。並與她合作發行了一張名為《兩個處子》(Two Virgins)的唱片,隨後又組建了「塑膠小野樂團」(Plastic Ono Band)。
1969年,連儂的第一首個人熱門歌曲《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是一首反戰歌曲,同年與小野洋子結為夫婦。此時「披頭四」內部矛盾重重,發行了兩張專輯《艾比路》(Abbey Road)和《讓它去》(Let it Be)之後,樂隊於1970年宣佈解散。1971年,連儂和小野洋子離開英國移居美國紐約。他們從1971年到1974年不斷有唱片專輯問世,包括《想像》(Imagine)、《紐約城瞬間》(Sometime in New York)、《思想遊戲》(Mind Games)、《牆與橋》(Walls and Bridges)。
1975年,連儂的兒子西恩連儂(Sean Lennon)出生,使他毅然放棄了一切音樂活動,和妻兒平靜地生活在一起,流行樂壇有5年之久沒有聽到他的聲音。1980年,約翰·連儂和小野洋子的新作雙重幻想(Double Fantasy)的出版似乎預示著連儂在1980年代將有更多的佳作問世。

死亡
1980年12月8日晚10點49分,連儂在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狂熱男性歌迷馬克·大衛·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槍殺,終年40歲,引起舉世震驚。搖滾樂壇也失去了有史以來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2007-12-31 10:47 pm
亂抄,不思考
2007-06-30 2:54 am
約翰連儂(John Lennon, 1940-1980 ) ──生於利物浦一個貧困的家庭.他16歲時已經組織一隊樂隊,在一次演出中,遇到保羅.麥卡尼( Paul Mc Cartney )後,決定一起組成樂隊,並加入兩位成員:George Harrison 和 Ringo Star,於1959年成立了Beatles.他們一起創作,演出.特別是約翰連儂和保羅.麥卡尼都格外下功夫,不久便寫好一批樂曲,如<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等,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1960年,他們去漢堡等地演出,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演出水準.1962年,推出單曲 ,樂隊成立初期,Beatles的歌唱內容多數是歌頌友誼,愛情.歌曲風格也純樸簡明,演出時的裝束也比較簡單整潔,每唱完一曲,均向觀眾鞠躬,顯得彬彬有禮.他們只是在留了長髮,因此有人稱他們為"坡頭四"~1963年,Beatles推出第一個專輯< With the beatles >,銷量達百萬! 1969年,Beatles推出最後一張專輯 ,於 1970年,Beatles宣告正式解散.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的披頭四(Beatles),由於音樂的愈趨豐富和信息上的複雜,超越了早期作為偶像的層次,而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四人各自都有思想上的獨特發展。七十年代的約翰連儂 ( John Lennon ) 以各種方式宣揚和平與愛,幾可視為特立的教士。
  披頭四時期的連儂,歌曲常見特立獨行的訴求,拆夥後,他的歌曲仍有訴求,但似乎有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他自身也歷經反思和探索,經過七十年代一段長時間的歸隱,最後決意更平實地面對新降臨的八十年代。


收錄日期: 2021-04-21 15:06: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9000051KK034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