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蛇的簡介

2007-06-29 4:46 am
做功課,唔係廢話便可

回答 (3)

2007-06-29 5:01 am
✔ 最佳答案
蛇類簡介

(二)台灣常見的六種毒蛇:

   1.神經毒:

     (1) 雨傘節:蝙蝠蛇科,卵生,又稱百節蛇、竹節蛇。

       特徵:有數十個藍黑至藍黑紫的環紋相間,頭部呈廣卵形,喜愛陰溼,出現在矮樹林、竹林等靠水的地方,屬夜行蛇。咬人率第三位,死亡率第二位。

     (2) 飯匙倩:蝙蝠蛇科,卵生,又稱眼鏡蛇。

       特徵:淺灰黃褐色至深灰黑色,頭呈廣卵形,略成三角形,生氣時頭部上揚,擴張成扁平的飯匙狀,嘴裡發出嘶嘶的聲音,在頸部有面罩狀或成眼鏡狀,體部有 字行案紋。咬人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三位。

       棲息地:山坡石隙處。

2.出血毒:

    (1) 百步蛇:響尾蛇科,卵生,又稱五步蛇、百花蛇。

      特徵:廣三角形頭,鼻頭明顯上翹,明顯頰窩,體側面有19~22道深色三角形案紋,通常在脊椎線與另側之相似案紋連接。咬人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三位。棲息地:山區,叢林帶,山坡石隙中或多岩石的山谷裡。

(2) 龜殼花:響尾蛇科,卵生。

   特徵:廣三角形頭,有明顯頰窩,眼中有棕色至棕黑色粗線紋與眼後線紋成一直線,體部有交錯排列的棋盤狀案紋,腹部亦有明顯棋盤狀排列。咬人率第二位,死亡率第四位。

  棲息地:遍佈全省,怕熱,嗜夜間活動,通常在農業區活動。

(3) 赤尾鮐:響尾蛇科,卵胎生。又稱赤尾青竹絲。

  特徵:頭呈三角形,成均勻的深綠色至淡黃綠色。有頰窩。尾部呈磚紅色,此種蛇之雄性體側具白色和紅色線紋,雌性僅具有白色線紋。咬人率第一位,死亡率第五位。

 棲息地:分佈廣,灌木叢,竹林間。

3.混合毒:

(1) 鎖鏈蛇:蝮蛇科,卵胎生,又稱鎖蛇,七步蛇。

   特徵:三角形的頭有三片的明顯案紋,體為棕色、灰棕色或咖啡色,全身有鎖鏈狀相連,當被激怒時全身顫動,由身體各部份互相摩擦產生沙沙的聲音。

棲息地:海岸平原、中低山區的林中。

蛇和其他高等動物一樣,有雌也有雄,但在外表上,兩性差別不大,不容易辨認。一般說來,雄蛇的尾部較長,逐漸變細,雌蛇尾的基部較粗,向後突然變細,不仔細觀察,是難以識別的。

  也有一些蛇有明顯的雄性特徵,像水赤鏈蛇、烏遊蛇及鉛色水蛇等,雄蛇的頭部腹面及兩側具有許多疣粒,這是雄蛇在求偶時用來撫摩雌蛇、引起性感的。至於蟒蛇,要分辨它的雌雄,那就比較容易,因為雄蟒殘留的後肢比雄蟒明顯得多。
 

 分辨蛇的雌雄,主要看它的交接器。雌蛇的交接器就是它的泄殖肛腔,沒有什麼特殊的構造,而雄蛇的交接器則是一對袋狀的半陰莖,位於尾基內部,袋的內壁上長了許多小棘,棘的大小、形狀及數量因蛇的種別而有所不同,半陰莖的樣子,也有種的差異。交配時,袋的內面翻出體外,粗看起來像一朵盛開的花。半陰莖插入雌蛇的泄殖肛腔,進行體內受精,但每次交配只使用一側的半陰莖。在繁殖季節內,一條雄蛇可先後和幾條雌蛇交配,但雌蛇只交配一次。所以,養蛇場裏常常讓一條雄蛇配上幾條雌蛇,進行繁殖,例如養殖銀環蛇的蛇園,每十條雌蛇配兩三條雄蛇就夠了、交配後,精子在雌蛇的輸卵管內能夠長期生存。例如,在杭州浙江醫科大學蛇園,有一對蝮蛇只交配一次,分開後,雌蛇連續生了3年小蛇,第一年產仔7條,第二年產仔10條,第三年產仔14條。有的蛇,交配一次,精子可在雌體內生存5年之久。蝮蛇是卵胎生的蛇,但大多數的蛇是卵生的。蛇一般都是一年生一窩。

  在打蛇或用火燒蛇的時候,蛇往往由於尾基部的肌肉受到強烈刺激而收縮,把半陰莖壓出體外,有人以為這是蛇的腳。這完全是誤解,蛇是沒有腳的,它是沒有腳的爬行動物。
蛇沒有腳怎樣爬行

  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婉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

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援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在人們的印象裏,蛇似乎是爬得很快的,所以有“蜈蚣百足,行不如蛇”的說法。其實大多數種類的蛇,每小時只能爬行8裏路左右,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也有爬行較快的,身體細長的花條蛇,每小時能爬行10~15公里,而爬行最快的恐怕要算非洲一種叫做曼巴的毒蛇了,每小時可爬行15~24公里,可是它們只能在短時間內爬得這樣快,不能長時間以這種速度爬行。因此,即使遇到會追人的毒蛇,人也是來得及避開的。人們之所以有蛇跑得很快的印象,那是由於一刹那間蛇的爬行速度確實是比較快的緣故,尤其是蛇受驚逃走的那一瞬間。


 
2007-07-08 7:50 am
蛇(學名Serpentes)是無足的爬蟲類動物的總稱,屬於有鱗目。

特徵:
身體細長,無足、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有鱗。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
參考: me
2007-06-29 4:55 am
牛奶蛇
Lampropeltis triangulum


一般
簡介 是最受歡迎的蛇類寵物之一。性格溫馴,易於飼養。由於顏色和圖案多變,無論是初次養蛇或有養蛇經驗者,都喜愛飼養此品種。
地理分佈
北美洲,中美洲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爾)
成年體型 3' - 4' ; 個別 會長至 6'
幼年體型 5" - 10"
毒性 無毒
飼養地方
野外棲息地 地棲性; 農田,草原 , 樹林 和 礦脈
飼養箱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牠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

確保蛇不能逃脫,容易清潔,沒有鋒利的裂口,通風良好,和能夠保持適當的溫度.
墊底物 木屑,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砂礫,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活動時間 夜間;
可使用紅外線燈具來觀察及加熱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 因為絕大部份的紅外線都是爬蟲動物看不見的
溫度 25 - 28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太陽燈)
22 - 25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 中至低
水碟 一個較大的水碟 (例如:岩石水盆) 應該放置來給牠飲水和浸浴. 通常會在水中排泄. 當將快要脫皮時這是必須的.
躲藏處 必需,一個私隱的地方,安全和在日間睡覺的地方.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食物
野外食物 肉食性;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小蛇,蜥蜴,蛋,蛙,蠑螈
餵飼食物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
餵飼密度 幼年每 5 - 7 天一次;
成年每 7 - 10 天一次
注意 1. 在黑暗環境餵飼
2. 餵飼時不要把手移近
3. 餵飼後一天不要把牠移動
繁殖
繁殖 卵生; 產 10 蛋 每次,孵化 in 秋季
交配期 春季 至 夏季
懷孕期 28 - 30 天

彩虹蟒
Epicrates cenchria


一般
簡介 外形十分漂亮,體形細小,顏色鮮豔。
地理分佈

南美洲 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圭亞那,巴拿馬,千里達托巴哥,哥斯達黎加,亞馬遜盆地,安地斯山脈
成年體型 3' - 7' ;視乎亞種; 最大記錄 9' 1"
幼年體型 1' 3" - 2' ; 視乎亞種
壽命 20 - 25 年
毒性 無毒
飼養地方
野外棲息地 地棲性; 森林,樹林,沼澤
飼養箱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牠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

確保蛇不能逃脫,容易清潔,沒有鋒利的裂口,通風良好,和能夠保持適當的溫度.
墊底物 苔蘚 (例如:椰磚 ,草苔),木屑,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砂礫,沙 (例如:爬蟲沙)
活動時間 夜間;
可使用紅外線燈具來觀察及加熱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 因為絕大部份的紅外線都是爬蟲動物看不見的
溫度 28 - 30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
26 - 29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
23 - 27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 75 - 80 %
水碟 一個較大的水碟 (例如:岩石水盆) 應該放置來給牠飲水和浸浴. 通常會在水中排泄. 當將快要脫皮時這是必須的.
躲藏處 必需,一個私隱的地方,安全和在日間睡覺的地方.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食物
野外食物 肉食性;
齧齒動物 (主要是沙鼠)
主要餵飼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
餵飼密度 幼年每 7 - 10 天一次;
成年每 10 - 15 天一次
注意 1. 在黑暗環境餵飼
2. 餵飼時不要把手移近
3. 餵飼後一天不要把牠移動
繁殖
繁殖 卵胎生
懷孕期 6 - 7 月
交配期 全年

德州鼠蛇
Elaphe obsoleta lindheimeri


一般
簡介 外形美麗。至於人工繁殖的白化個體,已非常普遍,它們全身都是絲白色,沒有任何花紋或圖案,猶如[白蛇傳]中的白蛇一樣。
外型特徵 一般長有深灰色的頭部和白色的嘴唇。背部長有25至28顆深啡色或黑色的斑點,兩側的斑點較為細小。腹部的顏色,有啡色、石灰色、黃色或橙啡色,十分吸引。鱗片之間的皮膚呈紅色,喉嚨及頸部呈白色,兩側的鱗片,隱約地呈現著灰色的格子圖案。
地理分佈 美國 (德州, 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 和 密西西比州西南部 )
成年體型 42" - 72" ; 最大記錄 86"
幼年體型 12" - 18"
毒性 無毒
飼養地方
野外棲息地 地棲性; 牧場 和 山地
飼養箱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牠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

確保蛇不能逃脫,容易清潔,沒有鋒利的裂口,通風良好,和能夠保持適當的溫度.
墊底物 木屑,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砂礫,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
活動時間 夜間;
可使用紅外線燈具來觀察及加熱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 因為絕大部份的紅外線都是爬蟲動物看不見的
溫度 31 - 33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
27 - 29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
23 - 27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 60 - 80 %
水碟 一個較大的水碟 (例如:岩石水盆) 應該放置來給牠飲水和浸浴. 通常會在水中排泄. 當將快要脫皮時這是必須的.
躲藏處 必需,一個私隱的地方,安全和在日間睡覺的地方.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食物
野外食物 肉食性;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松鼠),間中 食鳥類 和 蛋
餵飼食物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
餵飼密度 幼年每 5 - 7 天一次;
成年每 7 - 10 天一次
注意 1. 在黑暗環境餵飼
2. 餵飼時不要把手移近
3. 餵飼後一天不要把牠移動
繁殖
繁殖 卵生

粟米蛇
Elapha guttatta guttata


一般
簡介 是最受歡迎的蛇類寵物之一。性格溫馴,易於飼養。由於顏色和圖案多變,無論是初次養蛇或有養蛇經驗者,都喜愛飼養此品種。由於性格溫馴,同時可混養於同一飼養箱裡,故此,較受香港養蛇人士的歡迎。
地理分佈 南東部 美國
(由 路易斯安那州 至卡羅來納州,維珍尼亞州,馬里蘭州 和 新澤西州南部)
成年體型 約 4' ; 個別 會長至 6'
毒性 無毒
飼養地方
野外棲息地 地棲性;
飼養箱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牠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

確保蛇不能逃脫,容易清潔,沒有鋒利的裂口,通風良好,和能夠保持適當的溫度.
墊底物 木屑,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砂礫,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活動時間 夜間;
可使用紅外線燈具來觀察及加熱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 因為絕大部份的紅外線都是爬蟲動物看不見的
溫度 25 - 28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太陽燈)
22 - 25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 中至低
水碟 一個較大的水碟 (例如:岩石水盆) 應該放置來給牠飲水和浸浴. 通常會在水中排泄. 當將快要脫皮時這是必須的.
躲藏處 必需,一個私隱的地方,安全和在日間睡覺的地方.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食物
野外食物 肉食性;
齧齒動物 (例如:白老鼠,大種白老鼠)
餵飼密度 幼年每 5 - 7 天一次;
成年每 7 - 10 天一次
注意 1. 在黑暗環境餵飼
2. 餵飼時不要把手移近
3. 餵飼後一天不要把牠移動
繁殖
繁殖 卵生
交配年齡 由 1 - 3 年
蛋 每年產 1 - 2 窩 ,每窩 6 - 30 蛋
孵化期 約 60 天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41: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8000051KK043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