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i206.photobucket.com/albums/bb265/a048042l/bar.gif
&是一個常見、常用的符號,它的正統名稱是“ampersand”,但一般都讀作“and”。在公元一世紀,它已經在羅馬帝國的文獻中出現,當時的寫法是把大草“E”及大草“T”合併在一起(見圖一),後來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模樣(見圖二及圖三)。
圖片參考:
http://i206.photobucket.com/albums/bb265/a048042l/.jpg
有時會在網址中見到“&”的踪影,伴隨它出現的還有“?”(問號)和“=”(等號),原來當你在一些互動性(interactive)的網頁輸入了一些簡單資料再按「遞交」(submit)按鈕之後,網頁會把這些資料傳回網站,其中一種方法是在負責接收資料的網頁的網址後面附上一個“query string”,當傳回的欄位多於一個時,就需要一個分隔符號作識別,“&”剛好被選中了,而“=”則成為欄名與其資料間的分隔符。
例如在Yahoo的主頁搜尋“ampersand”,網址列中的網址變成: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h?ei=UTF-8&p=ampersand&fr=FP-tab-web-t&meta=rst%3Dhk
“Query string”分隔符“?”標為藍色,query string被標為綠色,欄位分隔符“&”標為紅色,輸入的搜尋字串“ampersand”則標為黃色,欄名、資料分隔符“=”標為洋紅色,以便識別。
由於“&”、“?”和“=”被徵用為分隔符,如果在資料中有這些符號,它們便會被編碼(encode)成「脫字符」(escape code),以免混淆,例如搜尋“&=?",會被編碼為“%26%3D%3F”: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h?ei=UTF-8&p=%26%3D%3F&fr=FP-tab-web-t&meta=rst%3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