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二五仔叫二五仔????

2007-06-27 1:58 am
點解d人叫背叛佢o既人做二五仔???
係咩原因??

回答 (5)

2007-06-27 2:01 am
✔ 最佳答案
「二五仔」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還有一個故事:
原是中國清代秘密會社的切口,意指告密者、叛徒、出賣組織的內奸和專門在人后說是非的人。

二、五是兩個數字,中國人喜歡用數字的“積”隱藏原來要說的數字,例如二八佳人,二八的積是十六,指十六歲的少女。二五得一十,莫非暗示十?不是,這里的二五是暗示兩數的總和——七。

故事須從火燒少林寺說起: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關系,派兵前往剿滅。但需要有少林寺內奸里應,卒之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姓馬的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山門,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秘密會社中人不恥其所為,日後便稱那些告密者、叛徒為二五仔,即排第七的馬寧兒了。
2007-06-27 3:13 am
「二五仔」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2007-06-27 2:02 am
至於「二五仔」則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2007-06-27 2:01 am
至於「二五仔」則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2007-06-27 2:01 am
「二五仔」則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2007-06-26 18:02:34 補充:
「二五」代表的其實是它們的總和----「七」。故事須從火燒少林寺說起︰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於是派兵前往剿滅。但需要有少林寺內奸策應,所以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馬寧兒窮凶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山門,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秘密會社中人不恥其所為,日後便稱那些告密者、叛徒為二五仔 (指排第七的馬寧兒)。

2007-06-26 18:04:25 補充:
另外的解釋:故事應該出於【左傳】魯莊公二十八年,有心人可以自行查找。事情發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國的國君晉獻公(生年不詳,卒年公元前651年)是個雄材大略的君主,「假道伐虢」的故事就是說他。可惜晉獻公和其他有錢有勢的男人一樣,沉溺於美色,討了一房又一房的夫人。其中最艷麗的寵姬,叫做驪姬。晉獻公有五個兒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公子奚齊、公子卓子。而驪姬是奚齊的生母。驪姬是由外族人「驪戎」族嫁過來的,所以叫驪姬。晉國的太子大位,原本是在元配所生的申生手中。驪姬野心勃勃,想要自己的兒子登位。

2007-06-26 18:04:48 補充:
可是孤掌難鳴,於是驪姬聯合了兩個晉獻公所寵信的奸臣。一個叫「梁五」,一個叫「東關五」。他們先說服獻公將太子和其他公子調到國都之外,然後逐一誣陷他們,讓獻公以為他們造反,出兵攻打兒子。所有公子都出奔國外了,只留下驪姬所生的奚齊和她的陪嫁妹子所生的卓子。而對付太子,他們更使出連環毒計,陷害太子申生。箇中劇情,峰迴路轉,引人入勝,強於偵探小說十俗。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東周列國志】一讀。終之,晉獻公最後還是受了驪姬和「梁五」、「東關五」的迷惑,下令殺了太子申生。

2007-06-26 18:05:02 補充:
太子申生是一位很有賢德的人,深受國民愛戴。他被誣害致死,全國上下無不恨驪姬、梁五、東關五入骨。他們管梁五、東關五這兩人叫「二耦」,或者「二五耦」。所謂「耦」,是指農夫翻鬆泥土這個動作。晉人說這兩個人,是翻鬆了晉國基根的惡賊。後來「二五耦」轉意表示為兩個壞蛋聚在一起,狼狽為奸。至於為何引申成為「叛徒」之意,實不可考。但我個人認為「馬寧兒」之說倒也合理。在這裡姑且說一下這個宮廷諜血案的結局。

2007-06-26 18:05:17 補充:
話說晉獻公在世時,「二五」自是橫行無忌,得罪了不少晉國權貴。後來晉獻公一死,驪姬和二五自然要捧奚齊上台。但他們自知號召不足,故此拉攏了大夫荀息,由他立奚齊為君。(荀息就是出點子讓晉獻公一石二鳥,「假道伐虢」的如作俑者。)可是另一派的大夫里克卻出兵殺了奚齊。荀息不死心,又立卓子。可里克轉過頭又殺卓子,更逼令荀息上吊自殺。後來里克想要召回流亡國外的兩位公子回國。但公子重耳謝絕而夷吾卻答應了。但夷吾身邊的人認為事有蹺蹊,因為國內仍有其他獻公的兒子可立,為何要召回他呢?於是夷吾前往秦國求助,答應割地給秦,只要秦出兵護送他回國登位。

2007-06-26 18:05:29 補充:
秦國一口答應,夷吾回到晉國登位,是為晉惠公。他登位後,最先做的兩件事,第一,是反口不割地予秦。第二,是逼著大夫里克自殺。他下令殺里克的時候,說道:「里克迎我為君,有恩於我。但他殺奚齊,有這樣的臣子,我這個國君怎麼當?」里克死的時候,他的絕命詞說得好:「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據我所看,真正的「大奸仔」,應該是一路袖手旁觀,冷眼看太子和驪姬相鬥的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罷!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02: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6000051KK030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