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二五仔」是出自一個坊間盛傳的故事,話說清朝年代,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位武僧,一名叫馬寧的,因犯事而被主持逐出少林寺,他懷恨在心,竟走到官府告密,透露少林寺的保安機密資料,包括洩露有民間反清份子為避官兵的追捕,逃入少林寺假扮僧侶,馬寧並帶領官兵火燒少林寺,追捕欽犯。有說法指馬寧是百多位武僧中輩份排行第七,另一則說他的武功之高是眾僧中排第七,結果,江湖中人便以馬寧出賣少林寺一事,將「七」字分拆為「二五」,再諷剌地叫他「二五仔」,並以「二五仔」統稱出賣兄弟者。
還有一個故事:
原是中國清代秘密會社的切口,意指告密者、叛徒、出賣組織的內奸和專門在人后說是非的人。
二、五是兩個數字,中國人喜歡用數字的“積”隱藏原來要說的數字,例如二八佳人,二八的積是十六,指十六歲的少女。二五得一十,莫非暗示十?不是,這里的二五是暗示兩數的總和——七。
故事須從火燒少林寺說起: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關系,派兵前往剿滅。但需要有少林寺內奸里應,卒之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姓馬的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山門,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秘密會社中人不恥其所為,日後便稱那些告密者、叛徒為二五仔,即排第七的馬寧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