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則天的介紹唔該

2007-06-26 10:59 pm
咩黎ka@@

回答 (4)

2007-06-26 11:02 pm
✔ 最佳答案
唐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則天、武后、武皇、天后、則天后、則天武后、則天女皇等,另有廢除的尊號「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本名珝,小名華姑,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國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來源請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來源請求]。14歲入後宮為才人時,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故人稱「武媚娘」,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出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後來遷居長安,大唐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生平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宮中權鬥使她還俗入宮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三十一歲時,高宗冊封皇后,後加封為「天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后先後廢立中宗、睿宗,長期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女皇執政期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2],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武則天日漸衰老,朝臣大多認為應當由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繼位,而武承嗣等武姓後人則認為應當傳位於同姓後人。終過長期的猶豫之後,武則天最終採納了李昭德、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下旨接廬陵王回朝。武后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年)正月,武后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乘勢迎中宗復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去世前武則天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乾縣的梁山)。

諡號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子女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 李弘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 李賢(曾改名李德)
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



安定公主早殤,後來武則天收養唐高祖女千金公主,並改其封號為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李令月

注釋

^ 從684年-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間,還有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幾個年號。雖然有文獻[1]把這幾個年號算作唐睿宗的,但是這段期間,武則天實際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因此大多文獻把這幾個年號算在武則天名下[2][3]。
^ 武則天的「男嬪妃」應為「男寵」而不是「面首」。

雜錄

相傳唐太宗在世時,曾請天文師算命,天文師認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於一個姓武的人手裡。於是太宗屠殺武氏朝臣,沒想到所算者竟是他身邊的武媚娘。
相感測業寺時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則天後便魂不守舍。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王皇后,便趁此納武則天為自己派系,跟蕭淑妃對抗,沒想到兩人皆亡於武則天之手。
武則天稱帝後,亦有多名男寵。其中最出名者乃馮小寶,武則天後派他在洛陽東的白馬寺出家,法名懷義,但仍與武則天私通。某年於蘭盆節,當時已經逐漸失寵的懷義,為討武則天注意,火燒明堂,火勢蔓延整個洛陽。
武則天為了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

參考文獻

↑ 陳光,中國歷代帝王年號手冊,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25-226頁 ISBN 7540210311
↑ 徐紅嵐,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150頁 ISBN 7538276193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4年 第100頁 ISBN 7101025129





則天文字
武周革命
神龍革命
唐朝
唐太宗
唐高宗
女皇帝



前任:
次子唐睿宗
(大唐皇帝)
中國皇帝
繼任:
長子唐中宗
(大唐皇帝)

大唐君主(稱制)
684-690
大周皇帝
690-705





前任:
王皇后
唐朝皇后
655年—683年
繼任:
韋皇后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A6%E5%88%99%E5%A4%A9&variant=zh-hk"
參考: 維基百科
武則天(武曌) (624-705)

出身貧寒

西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則天出生在都城長安。他的父親雖然在唐朝是貴族,但祖先並不顯要。武則天的祖籍是現在的山西文水,即當時的并州文水。父親在隋煬帝時期因為做木材生意,順應了隋煬帝大興土木的形勢,結果發家致富。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和權貴們有了交往,並得到了一個下級軍職。

到了西元617年,唐高祖李淵起兵,武則天的父親以軍需官的身份跟隨效勞,最後攻克長安後,論功拜為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開國功臣行列,從此成為唐朝新權貴。

西元620年,武則天父親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紹娶了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當時已經四十的老姑娘,後來為他生了三個女兒,第二個便是武則天。

有的觀點分析說,武則天的毒辣性格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她的家族是從父親開始才升上來的,但是,在當時的輿論中對於他父親這樣的人還是歧視的,從魏晉以來注重門第等級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唐朝的法律就有規定,禁止良民和奴隸身份的人通婚。至於上層,雖然同樣是貴族,但由於各自的家世不同,身份地位也有區別。所以,武則天的小時侯也會多少受到這種歧視的影響。等到她做了女皇,對於以前歧視過自己的人就開始了報復。
後來的人們對於武則天的肯定方面,就包括了她對於出身貧寒官員的提拔、重用,逐漸打破了門第的影響。

入宮與出家

入宮之前,武則天的生活並不如意。他的少女時期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生活,後來,父親去世,同父異母兄長對她們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則天在長安和姐妹、母親有過一段很艱難的生活。
到了西元636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病逝,第二年,太宗聽說武則天美貌出眾,於是將她召進宮做了才人,這是級別很低的嬪妃,這時的武則天只有十四歲。不過在封建社會,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進宮之後,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媚娘。由於他性格倔強,不善於施展女人的溫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十二年後也沒有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稱號當然也沒有改變、提升。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後來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至於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在歷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記載的,現在一些歷史小說的描寫有它的合理性,但畢竟是文學的創作,不能全信。

貞觀二十二年,即西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隱諱的說法是駕崩。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們都是皇帝的“東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動。

武則天到感業寺出家後,並沒有安心唸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出來。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業寺裏來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又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無上權力的一次極好體現,自己喜歡的事,即使祖先有過訓令禁止,也可以找個藉口去做。top

再入宮得獨寵


這次再入宮時,武則天已經是二十八歲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論,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畢竟不比十幾歲嬌傃的女子了,但武則天的心計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許確實出眾,還有高宗對她的感情做基礎,久別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則天這次再入宮也和宮中的鬥爭有關,當時的王皇后為了和蕭淑妃爭寵,鼓動高宗接武則天進宮,她還自己做主讓武則天先蓄髮,然後再入宮。王皇后沒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宮後,武則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顧。她對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週到,這使高宗也很高興。皇帝和皇后都高興了,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這是正二品的級別。超過了其他八個嬪妃,是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則天進宮之後,基本上讓高宗只寵愛她一人。前後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總共才有十二個子女。後邊的六個都是武則天生的,可見武則天的受寵程度是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這連主張讓他進宮的王皇后也沒有料到,結果自己也吃了大虧。

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穩固之後,便開始有心計地活動了。她在後宮裏想方設法籠絡太監、宮女,特別是和皇后、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要設法接近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注意監視皇后和淑妃的行動。第一步,武則天聯合王皇后打擊蕭淑妃,等高宗把蕭淑妃廢成庶人後,武則天便開始對皇后下了手。 top

為皇后殘害親女兒


武則天生下的第二胎是個女孩兒,非常可愛,王皇后也很喜歡,經常去看望,等高宗快來的時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則天為了皇后之位,利用這種機會對親生兒下了毒手。
武則天在皇后剛走,將女兒掐死,然後蓋好被子,偽裝好。高宗來了,假裝笑臉相迎。等再看到女兒時,武則天痛苦失聲。不知道當時的她是不是有些後悔,虎毒不食子,難道武則天竟連野獸也不如?或許權勢真的能讓人喪失理智,以致於六親不認。
武則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來嫁禍皇后的,母親或者父親殺死嬰兒,這只是在窮困或者走投無路時才有的事情,可愛的女兒,又是公主,誰也不會懷疑是武則天。
高宗也是這樣考慮的,所以高宗聽說剛才是王皇后來過時,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沒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決心要廢掉她。 在封建社會,對於皇后的廢與立都是國家大事,必須由大臣們共同商議。這方面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

朝廷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面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面,支持武則天做皇后。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坐在簾子後面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后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麼大過失,不該廢皇后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后違背了禮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一氣之下提出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麼不種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去了譚州即現在湖南長沙任都督。

後來,還是開國的功臣李勣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后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在西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六天後,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也沒有放過,後來將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翁裏活活折磨死。其報復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修改《姓氏錄》武姓成貴族
武則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脅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殺或流放。武則天終於將最大的對手解決了。

武則天唸唸不忘長孫無忌說她出身貧寒的話,為了提高威望,為以後秉政做準備,他主持將《姓氏錄》進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來在唐太宗時期,曾經修訂過《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來製訂的。但受魏晉以來重視門第風氣的影響,在裏面也列了很多官職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將武姓排除在外。這讓武則天一直耿耿於懷。等把長孫無忌驅逐出京城之後,僅僅兩個月,許敬宗便馬上請示修訂新的《姓氏錄》。修成之後的《姓氏錄》將武姓列為第一等,其他的則按照官職品位的高低順序來排列。 top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參考: www.chiculture.net/0109/html/index.html and 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2404492
2007-06-26 11:04 pm
 
武則天(武曌) (624-705)
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2007-06-26 11:03 pm
武則天的一生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童年


武則天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在唐的首都長安出生,故鄉在山西文水。父親武士原來是一個木材商人,隋朝末年參加了李淵在太原的起兵,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武德中,官至正三品的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母親楊氏是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在武則天出生後的兩三年中,武士先後擔任揚州長史和豫州都督,時間都不長。唐太宗貞觀元年(627)至五年(631),武士擔任利州都督,武則天跟隨父母在利州生活了四五年。

自古以來,利州流傳兩則美麗的傳說。一是「江潭感孕」,說是武則天母親楊氏在黑龍潭,有一條金龍使她受孕,方誕下武則天。二是「袁天綱相面」 ,說武則天還在襁褓中,相面大師袁天綱就看出,她日後將成為天下之主。

貞觀九年(635),武士死於荊州都督任上,武則天和她的母親不為她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所容,雖然還不至於衣食無著,但日子過得並不舒心。直到她十四歲那年,才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

皇后

武則天當上皇后,為控制後宮,消除隱患,殘忍地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初,皇太子仍然是高宗長子燕王李忠。武則天恐若有一天太子當上皇帝,對己不利,於是利用許敬宗等人上奏,更換皇后之子李弘為太子。

武則天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清除異己,於是將褚遂良、長孫無忌及韓瑗等人貶官,或令其自縊。另外,武則天亦扶植了許敬宗、李義府等新貴,以穩固政治地位。又將《氏族志》改為《姓氏錄》,以提高新貴的社會地位。

大聖帝

皇位繼承成了女皇帝最棘手的問題。經宰相狄仁傑相勸後,武則天遂召回廬陵王李顯,並立為太子。

已屆古稀之年的武則天多由男寵張易之、張昌宗侍側。神龍元年(705),武則天病臥長生殿,張柬之等人在太子的支持下,以二張謀反為藉口發動政變。先殺二張,繼而包圍武則天養病的住所,迫武則天傳位。

武則天臨終前留下「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歸葬乾陵;准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等人的子孫復業。最後武則天以「則天大聖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最終長眠於唐高宗的「御床」之左。後人於乾陵為她立了一塊「無字碑」。

品評則天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可謂奇特女性,歷來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毀譽並至。綜觀千多年來的評論,大致是:其子孫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時,武則天還保持了尊崇的地位,文人李白的《上雲天》詩中,「中國有七聖」,武則天仍是其一。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日漸衰微,所謂女禍誤國的議論漸興。到宋明理學,綱常說教日益泛濫,世人對武則天的評價也就更壞。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歐陽修等撰成《新唐書》,說「武后自高宗時挾天子威福,脅制四海」,又「逐嗣帝,改國號」,有莫大之罪。但仍為武則天列傳又立本紀,是謂遵循春秋筆法:「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到朱熹為《資治通鑒》作綱,對武則天已是橫加撻伐。明代思想家李贄將武則天私德與政績分開,評論獨樹一幟。而明人張溥卻將「女寵」列為「唐室三大禍」之首。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憤世嫉俗,將所有的亡國恨遷怒於武則天,罵其是「嗜殺之淫嫗」,有「滔天之罪」。與宋代以降文人對武則天的攻擊咒罵截然不同的是,民間老百姓另有一種懷念,這從乾陵「無字碑」和四川廣元的則天廟的紀念可見一斑。

你可參考下列的野:

1. 司馬光(1019-1086)著:《資治通鑒》(香港:博益出版集團, 1985年)

2. 劉昫等撰:《舊唐書》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200卷]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65年〔1976年〕)
3. 沈炳震(1679-1738)著:《新唐書》新舊唐書合鈔:[260卷/ 沈炳震編訂] 吳氏清來堂, 同治辛未〔1871年〕
4. 陳鴻墀纂:《全唐文》全唐文紀事〔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5. 劉肅著:《大唐新語》第1次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年)
6. 陳慶輝著:《武則天的人生哲學:女權人生》(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7. 張大勤、張天民著:《則天女皇》(北京:中國國際播出版社, 1995年)
8. 趙文潤著:《武則天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0年)
9. 澤田瑞穗著:《則天武后:是英主還是女禍》(西安:三秦出版社, 1989年)
10. 趙文潤著:《武則天研究論文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8年)
11. 熊德基著:《論武則天》(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省新華書店, 1979年)
12. 南宮搏著:《武則天》(台北:徵信, 1961年)
13. 武則天撰:《武則天集──武后, Empress of China, 624-705》(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
14. 田廷柱著:《中國女帝:武則天傳》(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15. 胡戟著:《武則天本傳》(西安:三秦出版社, 1986年)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00: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6000051KK019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