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詠春拳據傳起源於中晚滿清年代,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的,後傳與嚴二及嚴詠春父女,詠春則授與其夫梁慱儔。慱儔傳與梁蘭桂,慱儔因記念其妻,故命名『詠春拳』。蘭桂在佛山紅船(廣東大戲班)傳於當時之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二娣曾習少林拳,孰練六點半棍法。時值太平天國反清期間,當時(1854年)紅船中人李文茂(?-1858)卒眾反清,導致粵劇全面被禁達15年之久。華寶,二娣從此公開授武。
黃華寶先生
黃華寶(18??-???),粵劇武生。
由於1854年另一佛山粵劇武生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卒眾數千人,大多數為粵劇界中人,於兩廣反抗滿清,最終1858年失敗身亡,導至粵劇被禁演長達十五年。佛山瓊花會館解散,紅船被破壞。黃華寶曾追隨梁蘭桂學習秘傳之詠春拳術,從此在佛山授拳。華寶在紅船期間,其中一條船上安裝有木人樁,刀樁及棍樁等習武器具,甲板上劃有梅花樁步法〈紅船木人,地腳梅花〉。此時,共同學習的有船工梁二娣,二娣是少林子弟,精通六點半棍法。他們亦師亦友,互相交換心得。後二人盡將所學傳與梁贊(1828-1901)。
梁贊先生
梁贊先生(1826~1901年),享壽75歲。原名梁德榮。人稱詠春拳王。傳人有人稱找錢華之陳華順。華公最後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葉問。梁贊,廣東鶴山古勞人,在古勞出生。梁贊父親因為生下二子「德榮」,把在佛山筷子街經營中醫及跌打醫館訂名為榮生堂,因為〈榮〉字之行草書形似〈贊〉字,故人稱榮生為贊(先)生。梁贊十八歲時先師從紅船子弟梁二娣學習南少林拳術。後梁二娣將梁贊引薦到亦師亦友之黃華寶門下。黃華寶亦是古勞人,與贊是同鄉。梁贊約於1870年至1890年,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詠春拳從此聞名。梁贊六十多歲後,五個兒子梁璧、梁枝、梁春、梁元、梁高皆有工作或已經離開佛山,不能接替父親的生意,唯有將贊生堂交托與陳華順,順為杏壇人,故名杏濟堂,後轉讓與他人。贊先生退休(?70歲)後返回古勞。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贊長子,自小追隨父親習拳(應比陳華順早廿十多年),後到香港與朋友經營綢緞店,後傳技於葉問。他應該是對詠春之歷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為理解之傳人。日後對葉問先生影響最大。
陳華順先生
陳華順(1849-1913),享壽64歲。順德杏壇東馬寧人,順德出生,後居佛山,以找錢為業,卓號找錢華。身材高大,臂力驚人。他知道佛山贊先生的比武事積,時常從門縫裡偷看自學,終於在卅九歲時追隨已經六十二歲之贊先生學習詠春拳。贊先生去世,華公(於1901後)於蓮花地大街缸瓦店內,教授詠春拳術。華公之傳人有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陳汝錦,葉問(1904年入門)等。贊先生62歲,體力開始衰退,而兒子們皆離開佛山謀生,沒有意識承繼贊生堂。故開始找尋繼承人,當時收了39歲之陳華順為徒.館務多由大師兄木人華-李華處理。而當時起,贊生時常回鄉古勞。
陳汝棉先生
陳汝棉(1884-1942)是找錢華的獨生子,華公在他八九歲時,便教他詠春拳。由於汝棉在十三、四歲時,脾氣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別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稱號。貔貅即是百厭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歡心。華公怕他遲早會惹出大禍。稍後,華公自覺年事以高,欲替棉成家立室。而且因為思鄉,所以經常往返順德東馬寧故鄉居住,順德國術界的人都和他相識,鄰村昌教鄉,有一個年老洪拳教頭黎三興,在鄉中設館教人,有一子兩女作他的助教。尤其是女兒黎好(妙顯),生來身軀健壯,學得父親的好功夫,陳華公看見,便認定她是理想的媳婦。(1911年)陳汝棉和黎好結婚,華公在他們婚後,因為中風的關係,隱居在東馬寧;佛山的跌打醫館,交由汝棉負責。後汝棉在佛山西便巷「陳氏宗祠」開設武館授徒兼醫治跌打傷科。因拳法出自梁贊之高徒即父親華順,故求技者眾,區康,招就等就在這時拜師學技。汝棉和黎好的感情絕不和睦,他在佛山,黎好在順德,每隔一兩個月才返鄉一次,是貌合神離。黎好有洪家拳術根底,在順德武館教授洪拳自食其力。婚後兩年,華公病逝了.黎好嫁給陳汝棉後,生有三子一女,長子陳家桑,次女陳鶯(又名玉珍),三子陳家齊,四子陳家簾,都是在鄉中生長的,自幼都得到母親家傳洪家功夫。因爲汝棉為人性情躁暴,風流放誕,獨自在佛山生活,也樂得逍遙自在,收了佛山一品陞酒樓一個女招待阿金為妾。這件事被黎好知道,便在鄉率領著妯娌數人,出佛山找汝棉的晦氣,限令阿金立刻離去,阿金也不願意破壞他們的家庭,只好狼狽離開佛山。從那時起,汝棉開始受到家庭及黎好的限制。1932年,應召去廣西為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的兒子醫治腿偒,陳汝棉從此與廣西的軍政人員交往。抗戰之前,白崇禧將軍想在軍中訓練國術,知道他是佛山找錢華的兒子,於聘請他為兩廣國術教官兼軍醫。陳汝棉接受了委任,著黎好由東馬寧出佛山主持館務,而他卻攜四個兒女,前去廣西。這時他的兒女,已經學得母親很好的洪拳功夫了。汝棉需要這幾個女兒協助的,因此攜同他們一齊前去。到達廣西的時候,除在軍部任國術教官外,還在廣西梧州開設「佛鎮陳館」,由幾個兒女分別負責教授學自母親黎好的洪拳,及後期學自父親之詠春拳.幾年後(1942),陳汝棉因病去世,享年58歲。其孫兒(再傳後人)陳國基稱其拳為永春拳(有別於馮少青永春拳)。
吳仲素先生
吳仲素先生(188?-195?)。其父於佛山開設缸瓦店,因為工作方面需要找換錢幣,故與陳華順成為好友。隨後(1901年後)將缸瓦店以相當便宜之價錢出售於陳華順。並將仲素與兄小魯一同受托於陳華順,成為陳華順首兩名弟子,故人稱吳仲素為二師兄。當時陳華順開始正式授徒。民國成立兩年後,陳華順病逝。仲素在佛山石路頭街(姚才與姚林所開設之)俱樂部中,教授詠春拳術。所以有很多富家子弟,如合記盲公餅何兆初,李眾勝堂少東李賜豪,英聚茶樓司庫梁福初等也慕名求學。期間,阮奇山常常到此俱樂部玩耍、藉故受教於仲素,後學到尋橋及標指。戰時,吳仲素曾在香港筲箕灣設館,但時間甚短。年老後返回佛山,一無所有,由姚才兄弟供養。
葉問宗師
葉問宗師(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術家,詠春派佛山贊先生之徒孫。1950年,於香港發揚詠春拳。著名傳人有梁相、駱耀、黃淳樑、徐尙田、招允、李小龍、梁挺等,他們都遵照其遺志, 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個角落。故葉師逝世後,被譽為一代宗師。佛山是廣東著名古鎮,位於珠三角,為水陸交通要塞, 居民生活富裕,工商業發達,對文化藝術也有需求, 人們閒來學習武術,尚武成風, 南派武術大師如黃飛鴻,梁贊、都出自佛山, 葉師生於這個環境,11歲跟隨名師陳華順及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教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16歲到香港聖士提反讀書,在港期間巧遇梁贊師公之子梁璧(其師伯),盡得其傳。廿餘歲,民初政局穩定後返回佛山。因衣食無優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當時已經名聞佛山。中日戰爭期間,生活艱難。戰後國民黨時期業密偵隊長,1949年共產黨解放後,因恐被清查及連累家眷,故隻身逃港,是年五十六歲。葉問宗師晚年(卒於1972年),最大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聯會,發揚『詠春拳』。六十年代未,於彌敦道成立詠春體育會(現為詠春梁挺拳術館),後遷往自置會址旺角水渠道;1974年正式註冊成立。,葉問先生晚年最後所收之弟子(徒孫)梁挺於七,八十年代間,將其發展至歐美各國,成為世界知名拳術。
不開設拳館的原因
從梁博儔起,梁蘭桂,黃華寶皆沒有設立武館之習慣。梁贊在醫館中教習,陳華順在缸瓦店內授拳,吳仲素在俱樂部中,傳授詠春拳術。葉問在香港教授期間,亦從來未有掛起招牌。葉問曾說過這是遵循袓訓,不可公開此套拳學。
清朝曾經明令嚴禁民間習武,不可公開授拳,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理由可能是這套拳學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之反清團夥有關。恐怕後人遭到危險。
太平天國洪天嬌帶領之女兒軍,不知與詠春有沒有關聯呢?
關於梁蘭桂之消息最少,這是個隠名嗎?梁蘭桂就是梁博儔嗎?
葉問先生晚年倡議成立由其弟子組成聯誼會(後改稱體育會),得鄧生探長及同僚藍賢發支持得以成立。在會中安排教授課程,葉公亦未有違背祖師訓誡。第一個訓練班由梁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