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屬微生物 (micro-organisms) ,微生物體積通常小於 1 mm,傳統上,真菌通指絲線狀/菌絲狀真菌 (filamentous fungi) 或俗稱「霉」 (mould, mold),而非單細胞的酵母 (yeast),但學科上的定義則兩者兼容。
Hawksworth (1997) 報導已確認真菌數目達 72,036 品種, 全球總數估計高達 1.2 百萬種 (
Http://www.national geographic.com/2000/ biodiversity) 。其中認識最多的是子囊菌和擔子真菌 (fungaldiversity) ,可能因為這兩類常生產大型子實體 (macroscopic fruiting bodies) 。
獨特的真菌:
1. &n bsp; 吸收營養模式 (Absorptive mode of nutrition): 分泌將環境中的營養物降解,釋放簡單的糖、氨基酸、炭酸、 嘌呤、嘧啶等的可吸收形式,然後,利用擴散 (diffusion) 和活性轉移 (active transport) 將營養送入身體。
2. &n bsp; 細胞壁有幾丁質或甲殼素 (Chitin or chitosan in cell wall) (chitin.jpg)。
3. &n bsp; 以孢子繁殖 (Reproduce by spores) ,孢子體重是輕的。但產孢的方式是多樣化 (polymorphism in conidiogenesis and sporulation) 。只有某類真菌才產生游動孢子 (flagellated spores),不然,真菌都是固定、不活動的 (nonmotile)。
4. &n bsp; 單細胞真菌表達圓形生表,絲線狀真菌表達頂端生長,皆是不定型生長 (Spherical growth in yeasts and apical growth in filamentous fungi showing indeterminate growth) ,真菌生活史上可出現交替的單細胞和菌絲階段(polar&sphericalg rowth.jpg)。(詳情請參閱第二章chapter2)。
&n bsp; &nbs p; &n bsp; &nbs p; 菌 絲體由管狀細胞串絲、菌絲分枝和互纏而成的單位。一管狀細胞與隔鄰細胞有一隔膜分開,而隔膜的超微構造具分類意義,即大類的真菌與另一類的有分別。雖然, 隔膜分開隔鄰細胞,在顯微鏡下,常見到真菌細胞核拖長,穿越隔膜的洞而進入另一細胞,因此,整個菌絲體形成一共通的組織 (unit individual;unit mycelium) ,而非高等動植物的多細胞共同體 (multicellular organism) 可比。不過,無論是有性或無性菌絲,鄰細胞可有不同的分化途徑,因此, 細胞間的(桶孔)隔膜可能在某條件下,負起分隔的功能, 影響溝通訊號的傳遞。
真 菌 性 皮 膚 病
真 菌 和 細 菌 不 同 , 其 基 本 結 構 為 菌 絲 及 孢 子 , 進 行 有 性 或 無 性 繁 殖 , 以 腐 生 或 寄 生 的 方 式 生 存 。 從 臨 床 致 辨 的 情 況 看 來 , 真 菌 可 分 為 淺 部 真 菌 和 深 部 真 菌 兩 種 , 而 淺 部 真 菌 只 侵 犯 毛 髮 、 表 皮 和 甲 板 。 淺 部 真 菌 感 染 是 極 為 常 見 的 疾 病 , 常 見 的 有 頭 癬 、 體 癬 、 股 癬 、 手 足 癬 、 花 斑 癬 和 甲 癬 等 。
直曬皮膚的陽光刺激微絲血管,將更多血液帶到皮膚表面,這樣既加速傷口及疹子的痊癒,還加速排毒,令全身各器官運作更妥當。 直曬皮膚的陽光消滅真菌,大有助於治療各種皮膚病。
2007-07-02 19:20:24 補充:
我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