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類固醇大量使用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骨質疏鬆、發育受損(小孩)、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系被抑制、中心性肥胖、感染機會增加、傷口癒合不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增加、皮膚脆弱、肌肉病變、水腫、精神異常、白內障、青光眼、胃潰瘍或出血...等,真是洋洋灑灑,頗駭人聽聞。
但事實證明類固醇50年來不但沒被時代淘汰,應用反而更廣泛,可見其威力之強大。除了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外,有些類固醇的配方內含的微晶體懸浮液,注射後會保留在軟組織內很長的一段時間,造成局部疼痛或紅腫,但目前最常用的類固醇配方很少發生這類副作用。
另一項久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長期使用後驟然停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其嚴重程度大多和長期的使用有關,過去這類的經驗大多來自治療風濕性疾病或先天性自體性免疫疾病,因為這些病大多需要長期固定服用類固醇。
溫永銳說,在疼痛門診,使用類固醇是不需要長期給藥的,而且醫師會以最低的有效治療劑量,並避免注射次數過多,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發生副作用的機會實在不高,而且醫師在注射時,大多也會忠實的告訴病患針劑內加上了類固醇,以避免病患可能因為更換了就醫地點,或因為其他原因,會重複接受了過量的類固醇。當然病患也應忠實的告知醫師自己是否有罹患上述常見類固醇可能引起的疾病,以作為醫師注射前的參考。
資料來源: 合作媒體 明日報 200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