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前二題論點與樓上相同,但是第3點卻不同:
3.在過去科學家認為一個基因只會製造出一種蛋白質,但現在有人發現一基因也有多蛋白的。
請參考
http://140.119.115.32/sa/pdf.file/ch/c039/c039p086.pdf
4.
DNA 是遺傳物質的證據1928 年,英國醫生 Griffith 將能致病的光滑型肺炎球菌用熱殺死,再與活的、不會致病的粗糙型肺炎球菌同時注入小鼠體內,結果在死亡的小鼠體內發現有活的光滑型球菌,顯示光滑型球菌體內含有某種化學物質,使粗糙型球菌後代的遺傳性狀改變(圖一)。至 1944 年 Avery、MacLeod 和 MeCarty 證明此化學物質為 DNA,正說明了 DNA 為肺炎球菌的遺傳物質。於 1952 年,Hershey 和 Chase 證明病毒在感染細菌時,其 DNA 進入寄主細胞內,蛋白質則遺留在外,因為 DNA 在進入寄主細胞後,病毒會不斷的增殖,產生許多新的病毒,此與感染寄主的病毒相同,此顯示 DNA是病毒的遺傳物質。
5.
a. DNA是由核苷酸的單體聚合而成的聚合體
b. 每一種核苷酸由三個部分所組成:含氮鹽基+五碳糖+磷酸根
c. 核苷酸的含氮鹽基又可分為四類:鳥糞嘌呤(G)、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
d. DNA的四種含氮鹽基組成具有物種特異性。即四種含氮鹽基的比例在同物種不同個體間是一致的, 但再不同物種間則有差異
e. DNA的四種含氮沿基比例具有奇特的規律性,每一種生物體DNA中 A≒T C≒G 加卡夫法則(
http://sciedu.cc.nctu.edu.tw/practice/lingo/theme_16.html)
6.DNA 的結構
1954 年 Wateson 和 Crick 提出 DNA 的構造模型,使得關於 DNA 是遺傳物質的論證漸漸地被接受,由其構造可了解 DNA 分子是可以複製的,亦即可產生兩個與先前相同的分子。組成 DNA 的次單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每一個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phosphate)、一分子的五碳醣(去氧核醣)及一分子的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所構成,如圖二所示。DNA 中所含的含氮鹼基有嘌呤(purine)和嘧啶(pyrimidine)兩類,嘌呤有腺嘌呤(adenine;A)和鳥糞嘌呤(guanine;G);嘧啶則是有胸腺嘧啶(thymine;T)及胞嘧啶(cytosine;C)。圖三所示為嘌呤及嘧啶之種類及其結構。
7.DNA 的複製(replication)DNA 的兩股皆可作為模板(template),依此模板合成互補的另一股。複製時,DNA 兩股間的氫鍵先行斷裂,兩股因此解離,各股的核苷酸可與互補的核苷酸配對,使產生一新股,最後形成二個與先前完全一樣的DNA 分子,此分子均含有一個原來的舊股及另一個新合成的股,這種複製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1) 兩股的解開DNA 進行複製時,兩股藉由 DNA 解旋酶(DNA helicase)的作用解開,並由防螺旋形成蛋白質(helix-destabllizing protein)與解開之單股 DNA 結合,避免兩股再度結合成雙螺旋。(2) DNA 的新股以 5’端往 3’端的方向延伸DNA 複製時,使核苷酸彼此連接的酵素稱為 DNA 聚合酶(DNApolymerase),此酵素將欲新加入的互補之核苷酸連接於 3’端,故新合成之新股必定是自 5’端往 3’端延伸。(3) DNA 合成時需要引子(primer)DNA 複製時,合成的新股在開始前,會先依照模板上起始部份之鹼基順序,合成一小段 RNA,此稱為 RNA 引子(primer),引子讓聚合酶將新加入的互補核苷酸的磷酸與引子上五碳醣的第三個碳相連結;待欲合成結束後,再由酵素將此引子去除,並補上適當之互補核苷酸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