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清礁, 孟蘭節, 浴佛節 (10分!!)

2007-06-24 3:48 am
我想要太平清礁, 孟蘭節, 浴佛節 li 3個節, 日o係中國唔同省份&民族既慶祝方法and習俗

唔該!!

回答 (1)

2007-06-24 5:47 pm
✔ 最佳答案
(1)
太平清醮,又叫清醮、清醮會、打醮、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屬醮嘅一種,係道教一個傳統儀式,亦係一民間習俗,在四川、福建、台灣、廣東、香港一帶盛行。
喺香港,太平清醮畀村民酬謝神恩、祈求國泰民安,又以打漁同耕田為生嘅村民最重視。唔少鄉村到依家重保留定住期打醮嘅習俗,多數都叫太平清醮,少數叫安龍清醮。
太平清醮活動承傳咗唔少中國民間風俗同文化,近代太平清醮更吸引唔少外來人同遊客嚟睇,好似長洲太平清醮成為長洲當地一年一度的嘅盛事,影相發燒友、遊客,揪熱鬧嘅人逼爆長洲,大街小巷都係人,鋪頭食肆大做生意,近年重有紀念品賣。
太平清醮更成為香港少數保留下嘅大型宗教活動之一。每次太平清醮唔少嘅村都會搭戲棚,做大戲,非常之熱鬧。
[編輯] 香港太平清醮
香港以長洲太平清醮最出名,香港人講起太平清醮,多數就指長洲太平清醮。
辦太平清醮係洗唔少錢嘅事,一般每五年、七年或者十年先搞一次,幾耐搞一次視乎每個地方而定。例如長洲太平清醮會於每年嘅農曆四月舉行,而上水太平清醮豆就每六十年先會搞一次。日期方面,打漁同耕田社區會唔同,耕田嘅新界錦田鄉多數喺農曆十月、十一月舉行,而打漁為主嘅長洲,就喺農曆四月、五月。

(2)
在佛教方面,“盂蘭節”出自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的母親生平做了很多壞事,罪孽深重。目連來到地獄,見母親化為餓鬼,便以盛販餵食其母,但食未入口已化為炭火﹔佛祖告訴目連,必須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鬼靈,
超度東餓鬼,其母才能得到濟度。於是目連依佛祖之意行事,最後與其母同成正果,成為地藏王之護法。因此,七月十五便成了施食濟助十方餓鬼的日子了。
佛家在七月半舉行“盂蘭盆會”。七月十五日是僧眾功德圓滿之期,相傳在這天修供,其褔報可百倍。因此佛陀教民眾在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會”,以所得福報來解亡世父母在陰間倒懸之苦,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道家全年的勝會分開三次舉行。在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而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最後十月十五日舉行的稱為“下元”三個合稱為“三元”在上元當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而中元是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最後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雖然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相傳七月初一“開鬼門關”七月三十日“關鬼門關”在這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人世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儀,以誦經作法事和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從前,各地以村鎮為單位輪流舉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鄘排得滿滿的,使孤魂野鬼每天都有得吃。由於大張宴席時,每每引起酗酒﹔毆鬥的事件﹔後來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這麼一來,普度和中元“祭拜地官”的儀式便有一些混淆,(“祭拜地官”﹕中元節時,地官來到凡世,考察核定人們的善惡.因此民間在這天有祭拜地官的儀式。)而二者原本是兩回事。

七月十五日原是中國道家祭祖的節日,佛教亦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這二者本來毫不相涉。但當孝子入地獻救母?目連經?傳入中土後,中元節祭祖的行為似乎也受了佛教?目連經?的影響,民間在中元節這天搬演“目連救母”雜劇、印賣 ?目連經?就是很好的例子。

(3)
佛誕節的由來
2539年前的4月8日,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在藍毗尼花園的無樹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也就是後來出家成道的佛陀。太子誕生後,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意思是說:「我乃是宇宙最尊貴的覺者,我將廣度一切沉淪生死的眾生。」,隨即有兩股水從天瀉下,沐浴在王子的身上。後來,佛教徒每年為慶祝佛陀誕辰就沿用比例舉行浴佛儀式。
一、浴佛的意義:
淨化個人的身口意,我們手持淨水向悉達多太子象沐浴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願袪除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讓自行身行、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淨,希望社會清淨安寧,沒有暴力、詐欺、邪惡等事件,環境能夠優美清淨,並且藉著浴佛的功德,淨化自己的煩惱塵垢,美化我們的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清淨的淨土,導邪曲人心為善良菩提,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4: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3000051KK037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