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響天氣的一種。人們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通過飛機、大炮、火箭等對局部大氣雲層施加催化劑,往往可以達到增加降雨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增雨量可達10%-30%左右。
現代人工增雨活動開始於1946年,50多年來,其科學技術基礎已被大量的室內實驗、數值試驗研究和外場試驗所證實。
目前,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開展了這項工作,特別是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烏克蘭等國家的氣象部門通過長期深入的科學試驗研究,已經掌握了當地的雲雨特點,並且發明了一整套相應的人工增雨技術,不僅在實踐上證實了人工增雨的效果,還將其作為一項氣象業務長期開展起來。
1958年,中國吉林等省遭遇旱情,空軍出動飛機進行了人工增雨試驗,從而揭開了中國有組織進行人工影響天氣的序幕。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氣象部門在福建古田水庫開展了為期12年的高炮人工增雨隨機試驗,取得了相對增雨24%的良好效果。
近年來,中國的人工增雨、防雹作業規模更是越居世界前列。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開展了人工增雨,擁有專職人員約500名、兼職人員2萬名、專用高炮6000多門,每年進行飛機降水作業500多架次,各地每年投入經費總計超過2億元。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各個省(區)都有一支從事人工降水的科技隊伍。
據專家介紹,人工增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天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乾旱。人工增雨要求的條件也十分苛刻:要有充足的雲量,雲層一般要有1公里的厚度,上千公里的面積;要在零下8攝氏度的氣溫下播灑催化劑,時機要好,部位要准。因此人工增雨也不是時時處處都能搞的。
據統計,目前全國作物受旱面積已達2.23億畝,1514萬農村人口、1110萬頭大牲畜發生了臨時性飲水困難,每天有3000萬勞動力戰鬥在抗旱前線。
面對嚴重旱情,2001年上半年,北方各省區及南方部分省區的氣象部門和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和空軍、民航等部門的有力支援下,嚴密監視天氣變化,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累計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270架次、飛行620小時,同時還組織實施了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區增雨效果十分明顯。
呼風喚雨原來只是傳說中神仙才有的本事,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通過飛機、大炮、火箭對局部大氣雲層施加催化劑,完全可達到增加降水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平均增雨量在10%-3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