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人請進!

2007-06-23 9:24 pm
我想知有關武則天的資料,生平,上位原因,個人性格.

回答 (5)

2007-06-24 3:56 am
✔ 最佳答案
武則天的一生武則天的: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武則天的資料:
由於史書對武則天的享年記載不一,故對她的出生地也有兩種不同說法:一是認為武則天是唐太宗貞觀元年出生於利州,即今四川廣元;二是認為武則天是唐高祖武德七年生於首都長安。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更培養了她遠大的抱負和精明的才幹。

  貞觀十一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正在花信年齡的武則天已經出落得妖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四品才人,賜號「武媚」。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孤獨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馴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妾能制服陛下的這匹烈馬,但須三件器物:一是鐵鞭,二是鐵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鐵鞭抽牠,如果不服,再用鐵檛擊牠的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牠的喉嚨。」唐太宗對她的馴馬方法大為讚賞。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相視而泣,暗表衷腸。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裏,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五年初,武則天生一女嬰,唐高宗鍾愛異常,視若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武則天聞訊,有意迴避。等王皇后離去以後,武則天便用錦被扼殺了這一女嬰。唐高宗下朝以後,見狀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兇手。侍奉宮女都一致訴說王皇后剛剛離開此地。武則天便也假裝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后的種種不端。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后所害,頓生廢立之心。

但他深知廢立皇后,決非易事,如果得不到外廷大臣,特別是國舅、太尉長孫無忌的認可,將很難實現。於是,他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飲酒寒暄。在推杯換盞、籌觥交錯的酣飲之際,他先是把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了大量金銀錦帛,接著又趁無忌高興之餘,向其吐露了打算廢立皇后的心意。

但長孫無忌只是打開話岔,對此事一直未置可否。唐高宗和武則天沒有達到目的,只得怏怏辭歸。不久,武則天又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無忌處說項,但卻遭到無忌的嚴詞拒絕。

  永徽六年六月,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事洩之後,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陞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緩和來濟的反對,不果而止。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廢立的消息後,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在京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則天又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后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並割去手、足,投入酒甕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讓這兩個潑婦的骨頭醉死酒中。」王、蕭二人在酒甕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阿武妖精,竟慘毒至此!願來世轉生為貓,阿武為鼠,我要活活將她喉嚨咬斷。」據說武則天後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髮,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掌朝政以後,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顯慶四年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緩、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派武則天的大臣被貶殺殆盡。

  顯慶五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於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遂於麟德元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則天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尚未草就,武則天即已聞訊。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從此以後,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後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后掌握,甚至連生殺予奪都要決於武后之口,天子只能拱手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聖」。

武則天嚴密防範兒子們,牢牢把政府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使包圍著他兒子們的士族官僚士大夫復辟門閥政治的活動無隙可樂。無論當時一心用在權力上的武則天是否明確想到這一層,她同兒子們的爭奪是有這樣的後果。

文明元年二月,武則天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但居於別殿,不許參與政事。武則天以皇太后身分臨朝稱制。從此到武則天下台的神龍元年,其中包括天授元年起武則天稱帝的十四年,史稱「則天朝」。是武則天「聖衷獨斷」,掌握著全部皇帝權力的二十一年。

神龍元年正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在一場突發的宮廷政變中下台,唐中宗李顯復位,改周為唐,一切又回到原來李唐王朝的軌道上。

神龍元年正月,乘武則天臥病不起,張柬之第發動了政變,首先順利佔據了宮地正北的玄武門,突入宮中,直奔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在廊下當即將張易之、限昌宗處死,而後又殺了他們的兄弟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他們的黨羽有十多人

武則天(武曌) (624-705)
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儐的一種)。李世民死後,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妃儐的一種),經過長期的苦心孤詣她當上了皇后。然後再排除李氏王朝當上皇帝。

雖然在武曌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但并沒損害整個中華帝國的元氣,并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2007-06-24 1:31 am
唐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則天、武后、武皇、天后、則天后、則天武后、則天女皇等,另有廢除的尊號「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本名珝,小名華姑,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國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來源請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來源請求]。14歲入後宮為才人時,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故人稱「武媚娘」,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出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後來遷居長安,大唐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宮中權鬥使她還俗入宮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三十一歲時,高宗冊封皇后,後加封為「天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后先後廢立中宗、睿宗,長期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女皇執政期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2],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武則天日漸衰老,朝臣大多認為應當由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繼位,而武承嗣等武姓後人則認為應當傳位於同姓後人。終過長期的猶豫之後,武則天最終採納了李昭德、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下旨接廬陵王回朝。武后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年)正月,武后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乘勢迎中宗復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去世前武則天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乾縣的梁山)。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

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武則天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她從一個木材商的女兒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又從唐太宗的才人成為唐高宗的皇后,繼而輔佐高宗,參予朝政,臨朝稱制,獨攬大權,最後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中國歷史獨一無二的女皇帝,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千百年來,有許多學者曾對武則天進行過評價,但評價的結果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人說她荒淫殘暴,無所作為,把她貶得很低;有人說她用人納諫,明察善斷,把她抬得很高。雖然海內外學者對武則天進行了長期研究,並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結論。

其實我還有好多有關武則天的資料,但是多於4000字,一係我比綱字比你: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9788&grou...

2007-06-24 13:33:04 補充:
綱字name: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9788&grou... 武則天 - 燦爛的中國文明 www.chiculture.net/0109 武則天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wuzetian.htm
2007-06-23 11:34 pm
武則天(武曌) (624-705)

出身貧寒

西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則天出生在都城長安。他的父親雖然在唐朝是貴族,但祖先並不顯要。武則天的祖籍是現在的山西文水,即當時的并州文水。父親在隋煬帝時期因為做木材生意,順應了隋煬帝大興土木的形勢,結果發家致富。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和權貴們有了交往,並得到了一個下級軍職。

到了西元617年,唐高祖李淵起兵,武則天的父親以軍需官的身份跟隨效勞,最後攻克長安後,論功拜為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開國功臣行列,從此成為唐朝新權貴。

西元620年,武則天父親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紹娶了隋朝顯貴楊達的女兒,當時已經四十的老姑娘,後來為他生了三個女兒,第二個便是武則天。

有的觀點分析說,武則天的毒辣性格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她的家族是從父親開始才升上來的,但是,在當時的輿論中對於他父親這樣的人還是歧視的,從魏晉以來注重門第等級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改變過來。唐朝的法律就有規定,禁止良民和奴隸身份的人通婚。至於上層,雖然同樣是貴族,但由於各自的家世不同,身份地位也有區別。所以,武則天的小時侯也會多少受到這種歧視的影響。等到她做了女皇,對於以前歧視過自己的人就開始了報復。
後來的人們對於武則天的肯定方面,就包括了她對於出身貧寒官員的提拔、重用,逐漸打破了門第的影響。

入宮與出家

入宮之前,武則天的生活並不如意。他的少女時期隨做官的父親在四川生活,後來,父親去世,同父異母兄長對她們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則天在長安和姐妹、母親有過一段很艱難的生活。
到了西元636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病逝,第二年,太宗聽說武則天美貌出眾,於是將她召進宮做了才人,這是級別很低的嬪妃,這時的武則天只有十四歲。不過在封建社會,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進宮之後,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所以人們都叫她媚娘。由於他性格倔強,不善於施展女人的溫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十二年後也沒有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稱號當然也沒有改變、提升。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後來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至於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在歷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記載的,現在一些歷史小說的描寫有它的合理性,但畢竟是文學的創作,不能全信。

貞觀二十二年,即西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隱諱的說法是駕崩。按照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們都是皇帝的“東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動。

武則天到感業寺出家後,並沒有安心唸佛,而是處心積慮地想出來。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業寺裏來進香,武則天緊緊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她使高宗又回憶起了先前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促使高宗不再顧忌佛教教規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無上權力的一次極好體現,自己喜歡的事,即使祖先有過訓令禁止,也可以找個藉口去做。top

再入宮得獨寵


這次再入宮時,武則天已經是二十八歲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論,這個年齡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畢竟不比十幾歲嬌傃的女子了,但武則天的心計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許確實出眾,還有高宗對她的感情做基礎,久別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則天這次再入宮也和宮中的鬥爭有關,當時的王皇后為了和蕭淑妃爭寵,鼓動高宗接武則天進宮,她還自己做主讓武則天先蓄髮,然後再入宮。王皇后沒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宮後,武則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顧。她對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週到,這使高宗也很高興。皇帝和皇后都高興了,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這是正二品的級別。超過了其他八個嬪妃,是九嬪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則天進宮之後,基本上讓高宗只寵愛她一人。前後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總共才有十二個子女。後邊的六個都是武則天生的,可見武則天的受寵程度是其他嬪妃無法相比的,這連主張讓他進宮的王皇后也沒有料到,結果自己也吃了大虧。

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穩固之後,便開始有心計地活動了。她在後宮裏想方設法籠絡太監、宮女,特別是和皇后、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要設法接近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注意監視皇后和淑妃的行動。第一步,武則天聯合王皇后打擊蕭淑妃,等高宗把蕭淑妃廢成庶人後,武則天便開始對皇后下了手。 top

為皇后殘害親女兒


武則天生下的第二胎是個女孩兒,非常可愛,王皇后也很喜歡,經常去看望,等高宗快來的時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則天為了皇后之位,利用這種機會對親生兒下了毒手。
武則天在皇后剛走,將女兒掐死,然後蓋好被子,偽裝好。高宗來了,假裝笑臉相迎。等再看到女兒時,武則天痛苦失聲。不知道當時的她是不是有些後悔,虎毒不食子,難道武則天竟連野獸也不如?或許權勢真的能讓人喪失理智,以致於六親不認。
武則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來嫁禍皇后的,母親或者父親殺死嬰兒,這只是在窮困或者走投無路時才有的事情,可愛的女兒,又是公主,誰也不會懷疑是武則天。
高宗也是這樣考慮的,所以高宗聽說剛才是王皇后來過時,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沒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決心要廢掉她。 在封建社會,對於皇后的廢與立都是國家大事,必須由大臣們共同商議。這方面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

朝廷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面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面,支持武則天做皇后。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坐在簾子後面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后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麼大過失,不該廢皇后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后違背了禮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一氣之下提出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麼不種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去了譚州即現在湖南長沙任都督。

後來,還是開國的功臣李勣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后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在西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六天後,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也沒有放過,後來將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翁裏活活折磨死。其報復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修改《姓氏錄》武姓成貴族
武則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脅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殺或流放。武則天終於將最大的對手解決了。

武則天唸唸不忘長孫無忌說她出身貧寒的話,為了提高威望,為以後秉政做準備,他主持將《姓氏錄》進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來在唐太宗時期,曾經修訂過《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來製訂的。但受魏晉以來重視門第風氣的影響,在裏面也列了很多官職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將武姓排除在外。這讓武則天一直耿耿於懷。等把長孫無忌驅逐出京城之後,僅僅兩個月,許敬宗便馬上請示修訂新的《姓氏錄》。修成之後的《姓氏錄》將武姓列為第一等,其他的則按照官職品位的高低順序來排列。 top
2007-06-23 9:27 pm
武则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武则天

姓名 武曌
谥号 则天顺圣皇后
陵墓 乾陵
政权 大唐、大周
在世 624年-705年
在位 683年-705年
年号
[1]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
载初: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
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载:694年五月-十二月
证圣:695年正月-九月
天册万岁:695年九月-十一月
万岁登封: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万岁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697年九月-十二月
圣历:698年-700年五月
久视: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


唐高宗则天顺圣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称武则天、武后、武皇、天后、则天后、则天武后、则天女皇等,另有废除的尊号“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本名珝,小名华姑,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国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来源请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来源请求]。14岁入后宫为才人时,唐太宗因其美貌赐名媚,故人称“武媚娘”,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汉语拼音:zhào,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出生于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谥号
3 子女
3.1 子
3.2 女
4 注释
5 杂录
6 参考文献
7 参见



[编辑] 生平
她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

十四岁入宫,唐太宗封为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但宫中权斗使她还俗入宫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三十一岁时,高宗册封皇后,后加封为“天后”,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武后先后废立中宗、睿宗,长期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授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女皇执政期间,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面首)[2],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但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虽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为皇嗣,但武则天日渐衰老,朝臣大多认为应当由庐陵王唐中宗李显继位,而武承嗣等武姓后人则认为应当传位于同姓后人。终过长期的犹豫之后,武则天最终采纳了李昭德、狄仁杰的谏言,“那有侄儿替姑母立庙”,下旨接庐陵王回朝。武后晚年希望庐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

长安五年(705)正月,武后病重,朝臣张柬之等人乘势迎中宗复位,恢复大唐国号,武周终于结束。武则天退位后,唐室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去世前武则天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乾县的梁山)。


[编辑] 谥号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


[编辑] 子女

[编辑] 子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庙号——唐义宗) 李弘
章怀太子(潞王,后改封雍王) 李贤(曾改名李德)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轮)

[编辑] 女
安定公主早殇,后来武则天收养唐高祖女千金公主,并改其封号为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李令月

[编辑] 注释
^ 从684年-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间,还有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几个年号。虽然有文献[1]把这几个年号算作唐睿宗的,但是这段期间,武则天实际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因此大多文献把这几个年号算在武则天名下[2][3]。
^ 武则天的“男嫔妃”应为“男宠”而不是“面首”。

[编辑] 杂录
相传唐太宗在世时,曾请天文师算命,天文师认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于一个姓武的人手里。于是太宗屠杀武氏朝臣,没想到所算者竟是他身边的武媚娘。
相传感业寺时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则天后便魂不守舍。当时,与萧淑妃争宠的王皇后,便趁此纳武则天为自己派系,跟萧淑妃对抗,没想到两人皆亡于武则天之手。
武则天称帝后,亦有多名男宠。其中最出名者乃冯小宝,武则天后派他在洛阳东的白马寺出家,法名怀义,但仍与武则天私通。某年于兰盆节,当时已经逐渐失宠的怀义,为讨武则天注意,火烧明堂,火势蔓延整个洛阳。
武则天为了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59: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3000051KK017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