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的作用。。

2007-06-23 7:45 am
我想知道各種不同的藥材及其作用。。請幫忙。。謝謝!!

回答 (2)

2007-06-28 2:25 am
✔ 最佳答案
去濕茶

材料有雲苓、澤瀉、桑白皮、生薑、陳皮等。主要發揮行氣、利水、去濕功效,可舒緩困倦、胸悶腹脹、無胃口、小便困難,亦有助排毒減肥。

Image
木棉花

五花茶

材料有金銀花、菊花、雞蛋花、葛花、木棉花等。主要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散風、消炎功效。可舒解喉嚨痛、頭痛暈眩、尿赤澀,止咳,消渴,除煩熱,解酒毒。還可用於神疲、腹痛、大便稀爛、失眠、預防惡寒發熱。

雞骨草

雞骨草又名廣東相思子。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止痛。它以治黃疸著名。雞骨草涼茶可以清肝明目、去濕化滯、益氣生津。適合生活緊張忙碌,經常超時工作,出現眼矇、消化不良、神疲咽乾人士。

銀菊露 / 菊花茶

以菊花為主要材料,或加入金銀花、雪耳等。涼茶功效有清熱、解毒、明目。可舒緩口苦口乾、喉嚨乾涸不適、目赤腫痛、頭痛暈眩、眼矇、小便黃澀。

Image
夏桔草

夏枯草

材料包括夏枯草、羅漢果、甘草、槐花等。主要功效有消暑解毒、清肝瀉火、潤肺止咳。可舒解煩熱、目赤腫痛、畏光流淚、頭痛眩暈、袪痰止咳、咽痛聲沙、便秘。

火麻仁

火麻仁 又稱大麻子。味甘性平,有潤燥、通便、滑腸的作用。對於血虛、津液不足所引起的便秘最好,即兼有出汗過多或皮膚乾燥人士適用。

Image
竹蔗茅根

竹蔗茅根水

白茅根涼血、清熱利尿,竹蔗養陰生津。天氣炎熱,出汗多,口乾舌燥時喝竹蔗茅根水很合適。亦宜在餘熱未退、陰津虧虛的情況,例如高燒退後,仍有低熱、口乾、尿黃等津液耗損表現時。

酸梅湯

材料包括烏梅、山楂和甘草。烏梅生津止渴,收斂澀腸,山楂開胃消食、除熱生津。適合長期暴飲暴食,消化不良人士。

Image
淡豆豉是中醫治療感冒的常用材料

感冒茶

選用的材料大多是一些防治感冒的草藥,包括木患根、板藍根、枇杷葉、淡竹葉、淡豆豉等。口感苦澀如飲煎藥,適合初感風寒,開始有頭重、暈眩、疲憊、酸軟及流鼻水等症狀。一些涼茶舖還會依據不同感冒證型,如風寒、風熱等,而特別調配不同的感冒茶,如果對症,效果更理想。

廿四味

口感非常苦澀,由十至廿多味材料煎成,主要是一些土產草藥,如苦梅根、相思藤、水翁花、布渣葉、救必應、黃牛茶及鴨腳 ( 木 ) 皮等。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去濕、止痛、利大小便、消食積、化熱痰等多方面功效。對於上呼吸道感染、降血壓、消化道炎症、泌尿道炎症、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皮膚瘡癤、或長期熬夜引起的不適等都有作用。

上述的一些寒苦涼茶,藥力雖然不像湯藥那麼強,但仍不宜長期大量飲用,以免使人體陽氣大過發散、脾胃受損。對於身質虛軟的人,如兒童、老人、月經期或懷孕婦女等,都不適合飲服。某些特別體弱的人飲用後,可能會出現大汗、頭暈、胸悶、多尿、甚至吐泡沫、心悸等危象。
2007-06-26 7:32 pm
黨 蔘
為 桔 梗 科 植 物 黨 蔘 或 川 黨 蔘 的 根 。
性 甘 , 平 。 入 脾 、 肺 經 。
功 效 : 補 中 益 氣 。
臨 床 療 效 :
用 於 氣 虛 不 足 , 倦 怠 乏 力 , 氣 急 喘 促 ,脾 虛 食 少 , 面 目 浮 腫 ,久 瀉 脫 肛 等 症 – 本 品 為臨 床 常 用 的 補 氣 藥 , 功 能 補 脾 益 肺 , 效 近 人 蔘 而 力 較 弱 , 適 用 於各 種 氣 虛 不 足 的 病症 , 在 臨 床 上 常 與 黃 耆 、 白 朮 、 山 藥 等 配 伍 應 用 ; 如 血 虛 萎 黃 及 慢 性 出 血 疾 患 引 起的 氣 血 兩 虧 的 病 症 , 本 品 又 可 配 補 血 藥 如 熟 地 、 當 歸 等 同 用 。
按 : 黨 蔘 既 可 補 脾 胃 而 益 肺 氣 , 又 能 益 氣 以 補 血 , 主 要 用 於 脾 胃 虛 弱 及 氣 血 兩 虧 等症 。 又 可 用 於 虛 實 相 兼 之 症 , 如 虛 人 外 感 , 可 與 解 表 藥 同 用;體 虛 裡 實 , 可 與 攻 下 藥配 伍 , 都 是 用 以 扶 正 祛 邪 。
黨 蔘 的 補 氣 作 用 , 與 人 蔘 相 似 , 但 功 力 較 弱 ; 不 過 本 品 產 量 較 人 蔘 為 多 , 價 亦 較 廉,故 在 一 般 補 益 劑 中 多 用 黨 蔘 ; 但 是 如 遇 虛 脫 危 重 之 症 , 急 需 補 氣 固 脫 ,因 黨 蔘 力 薄, 當 用 人 蔘 為 宜 。

黃 耆
為 豆 科 植 物 內 蒙 黃 耆 、 膜 莢 黃 耆 或 其 他 同 屬 相 近 種 植 物 的 根 。性 甘 , 微 溫 。 入 脾 、 肺 經 。
功 效 : 補 氣 升 陽 , 固 表 止 汗 , 托 瘡 生 肌 , 利 水 退 腫 。
黃 耆 一 藥 , 始 載 於 《 本 經 》 , 是 一 味 臨 床 常 用 藥 物 。 黃 耆 具 有 下 列 的 特 點 : 它 不 僅常 與 補 養 藥 同 用 以 益 氣 補 虛 ; 且 常 與 袪 邪 藥 同 用 以 扶 正 袪 邪 。 在 益 氣 補 虛 方 面 ,如配 人 蔘 , 則 大 補 元 氣 ; 配 附 子 , 則 補 氣 助 陽 ; 配 白 朮 , 則 益 氣 補 脾 ;配 當 歸 ,則 補氣生 血 ; 配 蔘 、 朮 、升 、 柴 , 則 補 氣 升 陽 。 在 扶 正 袪 邪 方 面 , 如 在 玉 屏 風 散 中 配 白 朮、 防風 , 則 補 散 兼 施 、 固 表 止 汗, 治 衛 虛 自 汗 , 易 感 風 寒 ; 在 四 妙 湯 中 配 當 歸 、銀 花、 甘 草 , 則 內 補 托 毒 , 治 體 虛 癰 瘡 癤 腫 難 癒 者 ; 在 防 己 茯 苓 湯 中 配 茯 苓 、 防 己 、 桂枝 、 甘 草, 則 益 氣 運 陽 而 利 水 , 治 皮 水 肢 腫 ; 在 補 陽 還 五 湯 中 配 歸 、 芎 、 赤 芍 、 桃仁 、 紅 花 、 地 龍 , 則 益 氣 活 血 、 散 瘀 通 絡 , 治 半 身 不 遂 。臨 床 應 用 的 範 圍 至 為 廣 泛 。
黃 耆 與 人 蔘 、 黨 蔘 相 比 較 : 人 蔘 的 補 氣 作 用 較 強 , 且 能 生 津 、 安 神 ; 黨 蔘 功 專 補 肺脾 而 益 氣 ; 黃 耆 的 補 氣 作 用 不 及 人 蔘 , 但 益 氣 升 陽 , 固 表 內 托, 且 能 利 水 退 腫 的作 用則 為 人 蔘 、 黨 蔘 所 不 具 。
黃 耆 為 補 氣 扶 陽 的 藥 物 , 故 凡 氣 滯 濕 阻 、 食 滯 胸 悶 、 熱 毒 瘡 瘍 、 表 實 邪 盛 及 陰 虛 陽 亢 等 症 , 不 宜 應 用 。

臨 床 療 效 :
1. 用 於 氣 虛 衰 弱 , 倦 怠 乏 力 , 或 中 氣 下 陷 、 脫 肛 、 子 宮 脫 垂 等 症 – 黃 耆 健 脾 益 氣, 且 具 升 陽 舉 陷 的 功 效 , 故 可 用 氣 虛 乏 力 及 中 氣 下 陷 等 症 。 在 臨 床 上 用 於 補 氣 健 脾, 常 與 黨 蔘 、 白 朮 等 配 伍 ; 用 於 益 氣 升 陽 而 舉 陷 , 常 與 黨 蔘 、 升 麻 、 柴 胡 、 炙 甘 草等 合 用 。

2. 用 於 表 虛 不 固 的 自 汗 症 - - 黃 耆 功 能 固 護 衛 陽、 實 表 止 汗 。 用 於 表 虛 自 汗 , 常 與麻 黃 根 、 浮 小 麥 、 牡 蠣 等 配 伍 ; 如 表 虛 易 感 風 寒 者 , 可 與 防 風 、 白 朮 同 用 。

3. 用 於 氣 血 不 足 、 瘡 瘍 內 陷 、 膿 成 不 潰 或 久 潰 不 斂 者 - - 黃 耆 能 溫 養 脾 胃 而 生 肌。 補 益 元 氣 而 托 瘡 , 故 一 般 稱 為 瘡 癰 要 藥 , 臨 床 上 多 用 於 氣 血 不 足 、 瘡 癰 內 陷 、 膿成 不 潰 、 或 潰 破 後 久 不 收 口 等 症 。 如 用 於 瘡 瘍 內 陷 、 或 久 潰 不 斂 , 可 與 黨 蔘 、 肉 桂、 黨 歸 等 配 伍 ; 用 於 膿 成 不 潰 ,可 與 當 歸 、 銀 花 、 白 芷 、 穿 山 甲 、 皂 角 刺 等 同 用 。

4. 用 於 水 腫 、 腳 氣 、 面 目 浮 腫 等 症 - - 黃 耆 能 益 氣 而 健 脾 , 運 陽 而 利 水 , 故 可 用 於 水 腫 而 兼 有 氣 虛 症 狀 者 , 多 配 合 白 朮 、 茯 苓 等 同 用 。
此 外 , 本 品 又 可 與 活 血 袪 瘀 通 終 藥 如 當 歸 、 川 芎、 桃 仁 、紅 花、 地 龍 等 配 伍 , 用 於 中風 偏 枯 、 半身 不 遂 之 症 ,有 益 氣 活 血、 通 絡 利 痹 的 功 效 。 對 於 消 渴 病 症,也 可 應 用 , 常與 生 地 、 麥 冬 、 天 花 粉 、 山 藥 等 配 伍 。


巴 戟 天

為 茜 草 科 植 物 巴 戟 天 的 根 。
性 辛 、 甘 、 微 溫 。 入 腎 經 。
功 效 : 補 腎 助 陽 ,散 風 袪 寒 濕 。




熟 地 黃

為 玄 蔘 科 植 物 地 黃 經 蒸 製 後 的 塊 狀 根 。
性 甘 , 微 溫 。 入 心 、 肝 、 腎 經 。
功 效 : 補 血 , 滋 陰 。
臨 床 應 用 :
1 . 用 於 血 虛 萎 黃 、 眩 暈 、 心 悸 、 失 眠 及 月 經 不 調 、 崩 漏 等 症 - - 熟 地 能 補 血 滋 陰而 養 肝 益 腎 , 凡 血 虛 陰 虧 、 肝 腎 不 足 所 致 的 眩 暈 , 均 可 應 用 。 養 血 常 與 當 歸 、 白 芍等 同 用 ; 補 肝 腎 常 與 山 茱 萸 等 同 用 。 此 外 , 如 配 黨 蔘 、 酸 棗 仁 、 茯 苓 等 品 , 可 用 於心 悸 、 失 眠 ; 配 當 歸 、 白 芍 、 川 芎 、 香 附 等 藥 , 可 用 治 月 經 不 調 ; 配 阿 膠 、 當 歸 、白 芍 等 , 可 用 於 崩 漏 。

2 . 用 於 腎 陰 不 足 , 骨 蒸 潮 熱 , 盜 汗 , 遺 精 及 消渴 等 症 - - 本 品 滋 腎 益 陰 , 適 用 於 腎 陰 不 足 所 引 起 的 各 種 病 症 , 常 與 山 茱 萸 、 丹 皮等 配 伍 應 用 ; 如 屬 陰 虛 火 旺 、 骨 蒸 潮 熱 等 症 , 可 與 龜 板 、 知 母 、 黃 柏 等 同 用 。

用 生 地 加 工 蒸 熟 後 叫 熟 地 黃 , 簡 稱 熟 地 。

熟 地 專 用 於 滋 養 , 能 補 血 滋 陰 。

熟 地 黃 與 山 萸 肉 、 肉 蓗 蓉 、 枸 杞 子 、 菟 絲 子 等 都 是 平 補 的 藥 品 , 無 論 腎 陰 虧 虛 或 腎陽 不 足 , 都 可 配 用 ; 但 本 品 補 益 肝 腎 的 功 效 較 好 , 而 且 還 有 補 血 作 用 。

本 品 性 滋 膩 , 易 於 助 濕 礙 胃 , 故 脾 胃 虛 弱 、 濕 阻 胸 悶 、 食 少 便 溏 者 不 宜 應 用 ; 如 果血 虛 、 肝 腎 不 足 等 症 而 有 脾 胃 運 化 不 良 , 應 用 熟 地 時 可 與 理 氣 健 胃 的 藥 品 如 陳 皮 、砂 仁 等 配 伍 同 用 , 能 減 少 它 滋 膩 礙 胃 之 性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03: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2000051KK049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