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首句可否押鄰韻?

2007-06-22 12:46 pm
有此一說,由於律詩的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格,用鄰韻也可。 以下列杜牧的詩「清明」為例,本韻(魂、村)是十三元韻,但首韻(紛)卻用了鄰韻十二文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想問的是,雖然這種首句用鄰韻的詩不多,但是否合乎近體詩規格? 如果我們現在寫律詩,是否也可以首句押鄰韻?

回答 (1)

2007-06-22 7:43 pm
✔ 最佳答案
【鄰韻、借韻】的問題

近體詩首句用鄰韻(或稱借韻)是可以的,合律。此風始於盛唐,到中晚唐成為普及,至宋更是變本加厲,成為有意識的時尚了。杜牧之時,用鄰韻的情況已較為普遍,相對來說,李、杜,王維等的詩,就甚少會用到借韻的方法了。由於採用鄰韻,基本上不被視為一正式的韻,唐人稱之為「襯韻」,換言之,一首八句律若首句借韻,通常都類之為「四韻」詩而已。

要採用借韻這方式,首要弄清楚,就是何之謂鄰韻?所謂鄰韻,除「江」與「陽」,「佳」與「麻」,「蒸」與「侵」為罕見的特例外,其餘則總要依詩韻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部方可視作鄰韻。所謂「相近」者,不因上平和下平的界限而有所間隔。相近韻目,可分為八類如下:

(一)東、冬為一類。
(二)支、微、齊為一類;支與微較近,二者與「齊」較遠。
(三)魚、虞為一類。
(四)佳、灰為一類。
(五)真、文、元、寒、刪、先等六韻為一類,真與文近,元與文近,寒與刪近,刪與先近,先又與元近;真與元,寒與先,元與刪較遠;至於真與寒,寒與元,文與刪、先,先與真文,原則上不可視為鄰韻。
(六)蕭、肴、豪為一類。
(七)庚、青、蒸三韻為一類,庚與青較近,二者與「蒸」較遠。
(八)覃、鹽、咸為一類。

首句用鄰韻,僅以上述分類(包括江、陽等特例)為限。杜牧《清明》一詩,就是採用了第五類,元與文近的準則,借文韻於首句而成襯韻。今偶見有些以真、庚互通;刪、咸互通的詩作,縱然是用於首句,其實是不合唐、宋舊規的。



2007-06-27 14:52:17 補充:
(1) 對的,較遠者也是鄰。(2) 借韻的規則及方法就是這樣。用與不用,是詩人自己的選擇。在下的意見是,初寫律詩,盡可能不要考慮借韻方式。宜集中在本韻內動腦筋,或甚至改動結構成無韻句。這樣,運用字、詞的能力才得以逐步提升。
參考: 個人理解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58: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2000051KK004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