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們從古至今總是夢想著飛上天空,可以像鳥一般自由地在空中飛翔,甚至大部分的人在小時候總會幻想著長大之後要當一個太空人,要搭著火箭飛向宇宙,一探其中的奧秘。雖然至今尚無法讓所有的人完成這個夢想,但我們卻可以藉由水火箭這個活動,讓大家瞭解火箭的飛行原理,同時圓個小小的飛行夢。
火箭的構造
火箭的外殼堅固耐熱
火箭的原理
火箭內裝配高效能燃料及氧化劑。
高效能燃料燃燒時,火箭底部噴出氣體,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這種力量足以抵消地心吸力,把太空船送到太空去。
穿梭機發射的影片
火箭的速度最少要每秒8公里,才能脫離地心吸力
盛載燃料的部分用完後會脫落
現代火箭是從古代火箭發展而來,而最早的火箭是中國人o明的。
中國人是富有想像力和探索精神的民族,古時很多關於飛離地球、奔向太空的神話傳說,都激勵人們挑戰自然。有了火箭之後,中國人還作了火箭載人飛行的首次嘗試,又研製了二級火箭,並提出回收火箭的構想,古時的中國人在這些方面都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
中國古代的火箭是近現代火箭的祖先。
中國古書中「火箭」一詞常指不同武器,這裏所說的火箭,指一種飛行裝置,以固體黑火藥為燃料和助燃劑,借燃燒室迅速噴出高壓氣體所產生反作用力而推動的飛行裝置,並可在大氣或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工作。中國人發明的火箭與近現代火箭工作原理相同,是近現代火箭的祖先。
火箭為什麼可以飛上天空呢?這是一門極深的科學,在後面的幾個章節裡我們會告訴您火箭在太空航行的問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地心引力和空氣間的角逐以及多級火箭的應用等探索。不過在這裡我們先回顧一下火箭的衍變和原理。
早在1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接著用火藥發展出大家都玩過的沖天炮,這就是火箭的前身呢!大家也許會問,沖天炮這麼簡單,怎麼能跟火箭想提並論呢?其實火箭和沖天炮的道理是一樣的:沖天炮裡的火藥燃燒爆炸產生的壓力向後噴出,形成一股強大的推力使沖天炮飛向天空;火箭也是這樣,只是它要脫離地心引力的束縛,需要更引擎才可以。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在一個密封的鋼瓶上,有兩道輸入管,分別輸入燃料和氧氣,燃料和氣混合燃燒後會產生熱氣,這個時候鋼瓶內的壓力急遽增加,並自噴嘴口噴出,壓力愈大,噴出的氣體的速度就愈快(噴出的速度和壓力及噴嘴截面積大小有關),於是產生了更大的作用力向後噴出,並產生反作用力,這就是火箭推進力引擎的原理,其中氧氣和燃料這兩種東西合稱為推進劑。
推進劑愈多,燃燒時間也會越久,給予火箭的推力也愈久,火箭便可升到更高的天空,若速度愈來愈快,到了飛離地球的最小速度(簡稱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就可以脫離地心引力束縛,衝向太空。
從上面有關火箭原理的說明中瞭解到火箭的最重要部份就是它的推進引擎-提供高於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便可飛離地球。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無不絞盡腦汁的發展更具威力的火箭引擎,依燃料的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火箭:
化學火箭:此類火箭依燃料的性質可分成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
固體火箭:較為簡單,主要由燃燒室推進劑。
小學常識科節目
「航天飛行」
教師參考資料
節目對象小學四至六年級
節目長度十五分鐘
教學重點
(一)認識最早期火箭的推進形式;
(二)認識火箭的原理;
(三)認識在太空中航行和生活的必要條件和困難;
(四)認識太空探索的目的和
(五)中國對太空探索的貢獻和成就
內容
本節目分成七個部分:
1.最早期火箭的推進形式
火箭的推進原理,是十七世紀科學家牛頓所創立。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經發明利用火藥來製造爆竹。當燃點火藥的時候,會產生強大的推動力。在三國時期,魏國軍隊將火藥縛在弓箭上,利用火藥燃燒時產生強大反作用力,推動弓箭前進,攻擊蜀國軍隊,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支利用固態燃料的火箭就誕生了。在明朝,有一個名叫「萬戶」的煙火工匠,他在一張椅上縛上47支火箭,想利用火藥點燃後的反作用力,飛向太空。雖然實驗沒有成功,但卻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早的載人飛行創舉,而現代天文學家將月球上一個環型山命名為「萬戶山」,以記念他對現代航天科技的貢獻。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利用氣球和「噴水火箭」解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發射火箭進入太空,火箭必須有足夠推進力,才能夠克服地球的重力,將火箭推出地球大氣層,進入太空。火箭能脫離地球的重力束縛而上升,是火箭引擎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產生強大推動力。
3.火箭的燃料
介紹火箭使用的燃料可分為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兩大類。
使用固體燃料的火箭構造比較簡單,能夠產生巨大的推力。但固體燃料火箭上的載荷,必須能夠承受約相等於十多倍地球氣壓的壓力,所以不可以用來發射載人太空船。固體燃料火箭只可以用作輔助推進火箭,加強火箭升空所需要的推動力。
而使用液體燃料的火箭構造較為複雜。液態燃料儲存在火箭內,隨時準備在引擎內混合燃燒,而燃燒速率亦較易調控,以令到火箭加速度控制在太空人可以承受範圍之內。
4.火箭的設計
介紹火箭與飛機在設計上的分別。
由於飛機在地球大氣層內飛行,所以飛機必須有流線型的設計,使飛機在前進的時候,所受空氣產生的阻力會最小。由於火箭的飛行速度更高,所以在設計上更加需要有流線型的外型,令火箭上升時遇到更小的空氣阻力。
介紹太空艙和探測船在沒有摩擦力環境下的設計特點。
太空艙和探測器會因應不同任務要求而有不同的古怪外型,例如登陸月球的載人登月艙,就好像一隻甲蟲,而飛往其它行星的探測器會有長長的天線,完全不用考慮流線型的設計。
5. 在太空中
介紹在太空中的無重運動對太空人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例如在無重狀態下,在太空艙內沒有上下的分別,亦沒有固定的物體,所有物體都會在太空艙內飄浮,所以太空人需要時間來適應在太空中的生活。在持續處身無重狀態之下,太空人的肌肉會日漸萎縮,而骨骼中的鈣亦會慢慢流失,所以太空人必須進行適當的體能訓練和運動去保持健康。
介紹太空衣的功能及設計特點。太空衣是保障太空人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個人救生設備。它是由裏外三層組成。第一層是限制層,由耐高溫、抗磨損材料製成,用來保護太空服內層。第二層是氣密層,這一層作用是為太空人構築一個同外面完全隔絕的屏障,用塗有特殊化學材料做成。第三層是散熱層,這一層有很多疏通氣流的管道,帶走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在太空衣內,裝有通訊器材和能夠量度太空人身體狀態的體溫計和脈搏計。中國的太空衣的重量大概只有十千克,比其它國家要輕。
6. 重返地球
介紹太空人重返地球時,需要準確操控太空船和克服空氣阻力對太空船影響的問題。
太空人首先會啟動反推進火箭,去減慢太空船速度,令到太空船脫離原來軌道,向大氣層進發。當飛行高度降低到距離地球約140 千米的距離,太空船的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當太空船以超音速穿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因和空氣摩擦會產生溫度高達數千度的高熱。這個高溫足以令到金屬融化,所以太空船的外殼會利用特殊的防熱結構和防熱方式,去保護返回艙內的太空人。當返回艙降至離地球約10千米,回收陸系統會啟動,會連續完成拉出引導傘等動作令到返回艙慢慢下墜,到離地1米,再點燃反推火箭,令返回艙軟陸。
7.太空新人類
提出人類未來面對的挑戰和介紹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建議活動
(以下活動,僅供教師參考。教師可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時間酌情選用。)
播映前的準備
教師可借用「神舟五號」太空船為引子,引導學生探討火箭的基本原理和認識中國在歷史上對太空探索的貢獻和成就。
播映後的活動
(1) 讓學生就節目內容,列舉太空旅程所需的條件。
(2) 指導學生進行「噴水火箭」的實驗。
(3) 讓學生總結有關太空船的設計,原理和重返地球的資料。
(4) 組織學生辯論人類應否再繼續進行太空探險。
因為蘇俄在發射人造衛星的競賽之中,拔得了頭籌。因此身為科技大國的美國當然不願落後,所以在倉促之間緊跟著就發射了前鋒號火箭,不幸的是只飛了兩秒鐘之後就掉下來了。直到一九五八年,美國才成功的將探險家一號衛星發射進入軌道。
註:V2火箭全長十四公尺,重十四噸,以酒精和液態氧為燃料,攜帶有一噸的黃色炸藥,有二十七噸的推進力,可以飛行兩百多公里。在V2火箭的尾端,特別安置了被稱為「排氣翼」的金屬板,主要是為了改變氣流,誘導火箭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也可以用來改變火箭前進的路線。
四.太空梭(1981)
以往的火箭都只能使用一次就報廢了,既不經濟也不方便,因此為了取代舊式的火箭,美國開發了太空梭,它可以多次往來太空與地球之間。
太空梭在發射升空時,像是火箭一樣,筆直地發射上去。但是,由於太空梭本身的推力不夠。所以,除了本體之外,它還必須帶了一句裝滿液態氫的外部燃料箱及左右兩邊各一具的固態燃料輔助火箭。
註:一九七二年元月五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批准了太空梭的開發計畫,費用是五十五億美元,期限為六年。不過,最後經費增為兩倍,也就是一百一十億美元,首航也延至第九年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