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決定一切,
其實是潛意識的「直覺」在決定一切人一輩子被「本性」牽著走,自以為是「自由意志
當一個人過度地限制了自己,就關閉了自己,和世界隔絕起來
許多人愈老愈頑固;只有少數人能從生活經驗中學習,不斷地修正
偏差,終成有智慧的人
出於觀念的堅持容易改變,而順著個性的堅持則最難改變
一個人能否放棄不當的堅持,在於是否徹底覺悟和具有無比的毅力
擇善固執?
很多個性固執的人會說自己是「擇善固執」。他們真的所擇皆善嗎?
擇善固執一語出自《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者也。」
「誠之者」乃困而知之者,即智者也。《中庸》也告訴我們,「擇善」的道路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及篤行。
經過學、問、思、辨,行的道路,一個人所擇之善乃為「真善」。所以「智者」是「擇善而固執」者也。
「真善」的標準如此嚴謹,唯有「智者」才能所擇皆善,而常人的智慧去智者遠甚,當然所擇就有善有惡了。
一輩子被「本性」牽著走
我們看到有人聲言「絕不吃虧」,有人「出門必擇日」,有人總是「疑神疑鬼」,有人「魯莽武斷」,有人「從不認錯」,也有人「動輒發怒」。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這樣做,就充分顯示這是他們的一項「堅持」。
大多數的人,都是一輩子被「本性」牽著走;自以為是自己的「自由意志」在決定一切,其實是他來自潛意識的「直覺」在決定一切。我們看到不同極端的個性,會導致南轅北轍的決定。例如個性悲觀的人總是在積穀防飢,做最壞的打算;而個性樂天而懶散的人卻從不未雨綢繆,每次都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
一些「宿命」的人,明明是被「本性」牽著走,卻相信那是「命運」在主導他的每一步路。「宿命」的人最喜歡算命,而且常常都被算命師算得很準,那是因為算命師旁敲側擊地,總會找出他的本性而把他的命運歸類。由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本性相同的人都有類似的命運,不管好命、歹命,大都源於一個人的「本性」,算命師當然深切瞭解這一點。
一個人堅持一定要這樣,一定不能那樣.....,而他所堅持的,通常並沒有經過大腦客觀嚴謹的審查,很容易就是出於「本性」的成見,也就是出於主觀的偏見,常常就是「擇惡固執」。
「堅持」的來源
有人生來「性善」,他自然就會有很多好的堅持,譬如:誠實、慈愛、熱心、孝順、守信........種種美德;他雖然未必明其理,但善良的本性使他走在對的方向,生活過得美滿而幸福。
但是,生來「性惡」的人就不同了,有人生性貪婪,有人生性傲慢,有人生性猜疑,又有人生性刻薄........。這些人順著壞的本性走,自然就會有很多不好的堅持,就會處處遭遇社會、甚至家庭成員的阻力,使人生過得極不順暢。
凡夫俗子生來就是善惡參半,所以通常一個人有好的堅持,也有壞的堅持。譬如張三心直口快,從不說謊,那是他好的堅持;但他也口無遮攔,經常道人隱私,也是不良習慣。李四奉公守法,律己甚嚴;但又太喜歡挑剔別人的毛病,使人人都對他敬而遠之。
一個人的「堅持」,除了來自本性,也來自幼時家庭和社會的環境、父母師長的教誨、傳統的習俗和禁忌、宗教的信仰和戒律、以及個人的許多難以忘懷的經驗。個人經驗譬如:一個人經過大難不死而體會到感激和珍惜;一個作惡多端的人被高僧點化而痛改前非;有人一朝被蛇咬,於是見到草繩也每次都要驚慌逃走;也有懶惰的獵人在樹下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就天天去守株待兔。
佛家稱這些壞的堅持、或擇惡固執為「我執」,意謂(我)個人的具有私心的「執著」。佛家說「我執」來自本性的「貪、嗔、癡」三毒,那是凡夫俗子生來俱有的基本惡性。
所以,人人都生來具有「三毒」,人人都有「我執」,都會擇惡固執,只是有多有少,程度不同而已。
一個人能「獨善其身」嗎?
一個人堅持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就限制了自己。當一個人過度地限制了自己,就關閉了自己,和世界隔絕起來。你也許覺得你可以「獨善其身」,沒有任何人有權干涉你的各種堅持。但人是社會的動物,你脫離不了你的親人、朋友。你的目標是獨善其身,你就一定己身難善。
其實,「獨善其身」常常只是個人擺脫別人干涉的藉口。當所有的人看你都覺得不順眼時,你也會看所有的人都不順眼;所以你會想要離群索居,自己尋求快樂,照自己選擇的方式過活。
一些不當的堅持,當你沒有「自知之明」去把它們改掉,時間久了就會深深植入個人的潛意識之中而積習難返。那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愈老愈頑固;只有少數人能從生活經驗中學習,不斷地修正偏差,終成有智慧的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你周圍的人,不管是親戚、朋友、同事、或鄰居,你都會發現他們各有不同的「個性」,也都有或好或壞的「堅持」。
今天在台灣,我們的社會大環境是「冷漠而現實」,人群的共通特性是「自我中心」,人們因而有各式各樣不當的堅持。於是,你選擇對某些人敬而遠之,而只有少數人你能夠推心置腹地稱得上是朋友。
當然,人生能有一兩個知己已經難能可貴。而且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實在不必有很多朋友。
但是,對你的親人,譬如父母、兄弟、或子女,他們的怪癖再多,你都無法和他們「不相為謀」。於是,你只好忍受他們,或者進一步設法改變他們。
要怎樣改掉「壞的堅持」
當你好言相勸你的某一親人改掉某項壞的堅持,卻總是「忠言逆耳」。這情形就像你勸一個「迷信」的人不要迷信一樣,總是難如登天。通常壞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迷信,你認為錯的他偏偏就迷信那是對的,而且是不折不扣地相信,當然不容被你說服和改變。
而且,自我中心的人都有一種虛枉的「自尊」,你越勸他改他就偏不想改。說穿了,那是源於一個人本性中的「叛逆性」,而自我中心的人都具有特強的叛逆性,總是和你有相反的意見。
所以,要改掉「壞的堅持」的唯一可能,是一個人能夠自己幡然悔悟,自發自動地要放棄某項壞的堅持。於是他深入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然後跳出個性的框框,也就是跳出主觀,做到盡量地客觀;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自己過去所有的「堅持」,看看是否真值得那麼堅持。
當你換個角度去思考同樣的問題,也許你會發現你過去的堅持其實毫無意義。你的堅持也許只是某次震撼的經歷下的一個錯覺,例如那種「一朝被蛇咬」的經驗;也許不過是一時衝動之下倉促而做的決定,現在事過境遷,你早該調整自己了。
例如某人被過去的好友欺騙,吃了大虧之後,便決定從此不再信任任何人,甚至拒絕一切的友誼,而且堅持終生。像這樣的固執而不知變通,就是近乎愚蠢了。
也有人「斤斤計較」,堅持許多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小事,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的堅持與不堅持並無多大差別。
每個人都應該審視自己習慣上的堅持,看看是否都是「順性思考」的結果?例如:急性子的人常常「當機立斷」,而慢性子的人總是「三思而行」;雖然旁觀的人都曉得慢性子的人應該學習當機立斷,而急性子的人倒是應該三思而行。
「觀念」與「順性」的堅持
習慣上的「堅持」有兩種:即觀念上的堅持與順性的堅持。通常出於觀念的堅持容易改變,而順著個性的堅持則最難改變。
一個養尊處優、飯來張口的大男孩,經過服兵役的鍛鍊後結婚成家,居然會做家事、幫老婆洗碗,讓朋友刮目相看;一個江洋大盜,經過「澈悟」而分清楚善惡,便立刻放下屠刀,做起善事來。這些都是「觀念」改變後,不當的「堅持」跟著改變的例子。
順著個性的堅持是一個人來自「潛意識」的堅持:譬如悲觀的人總是樂觀不起來,總是從「負面」去看事情;膽小的人也難得表現出勇敢,總是認為自己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他們即使有「自知之明」而觀念改變,來自潛意識的「堅持」還是不能驟然聽從「意志」的指揮而跟著改變。
例如:一個小時被蛇咬的孩子,看到草繩就以為那是蛇;長大後看到草繩,雖然明知道那不是蛇,心裡還是每次都會發毛。胖子都會下意識地貪吃,雖然他理智地想要減肥,卻因為貪吃的習性難改而每次都減肥失敗。
如何改變「順性」的堅持
要改變「順性」的堅持,其實就是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你拼命叫一個悲觀的人要「樂觀起來!」叫一個膽小的人要「勇敢起來!」即使他們完全信服你的忠言,還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因為他們無法立即改變自己的潛在意識。
一個人的個性,在青少年期即已成型。要改變一個成年人的個性,那是天大的難題。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一個自古以來極有統計基礎的社會經驗。你拿它來檢視你周圍的人,竟是屢試不爽。
要改變「個性」,一個人首先要徹底地覺悟,先做觀念上的改變;然後再設法經過長時間的「堅持」,逐漸改變自己的潛在意識,才能把不好的個性改變。
能夠自我改變個性的例子是不多的,應該是百不得一吧!例如台大哲學系的傅佩榮教授,小學時是一個自卑、害羞、又口吃的男孩;但經過他個人不斷地努力和堅持,長大後居然成為一位有名的演說家。
作者在《信心與夢想》一文中,曾指出如何建立信心的方法。前面所舉的例子中,「膽小」就是沒有信心,也就是無知、自卑、和不認識自己。
一個人有了「觀念上」的改變就是開始要認識自己;然後,只要不斷地求知和實踐,就能逐漸消除無知和自卑,也就自然建立了信心;而勇敢與信心幾乎是同義語,你有了信心就同時也有了勇氣。
結語
好的「堅持」保證一個人會有美滿的一生,而壞的「堅持」卻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包袱。好壞的分野,首在一個人是否能夠覺悟。
一個人的「堅持」所表現的是一種「毅力」,而毅力像流水一樣;好的堅持能夠載舟,而壞的堅持卻能覆舟。一個人要改掉壞的堅持,特別是順性的堅持,最需要的就是「毅力」。
所以,一個人是否能夠放棄不當的堅持,其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徹底地醒悟和具有無比的毅力;然後,以漸進的方式把壞的堅持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