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Ink-Brush-Taipei.jpg/250px-Ink-Brush-Taipei.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文具店中好幾種不同的毛筆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等來分。
依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
依筆毛分類
種類:軟毫,硬毫,兼毫等。
來源: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鼠毛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等。
形狀:圓毫,尖豪等。
筆管
金、銀、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目前出產毛筆最有名的地方在浙江省吳興縣善璉鎮湖州,稱為湖筆。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畫家論筆
3 參看
4 註解
[編輯]
歷史
1954年在長沙左公山15號戰國中期楚墓中已有出土保存完好的毛筆。以木作桿,用竹管將毛套在木桿上,這是原始的毛筆。傳說秦朝大將蒙恬發明的羊毫毛筆,是先將羊毛困成筆頭,塞入筆桿孔內。蒙恬毛筆的改進對於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義,與大篆不同,小篆線條婉轉曲折,非硬物所能為,故應當是用毛筆書寫的。後世制筆業奉蒙恬為始祖。先秦時,毛筆有多種名稱,如「聿」、「不律」、「弗」等,後統稱為「筆」。
《西京雜紀》中紀述漢朝天子御用的毛筆鑲嵌寶石,用秋兔之毫製成。1
唐代著名的毛筆有諸葛筆。宋代有成安道筆、程奕筆、屠希筆等。
[編輯]
畫家論筆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9/Ink_brush-xiangshan.jpg/180px-Ink_brush-xiangsha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文震亨:「尖」、「齊」、「圓」、「健」,筆之四德。2
張大千。張大千說英國出的一種水彩筆十分名貴,是用英國某地黃牛耳朵內的細毛製成,2500頭黃牛才出一磅黃牛耳毫。牛耳毫製成的畫筆,吸水飽滿,有彈性。3
潘天壽:羊毫圓細柔訓,含水量強,筆鋒出水慢,運用枯墨濕墨,有其特長。4
[編輯]
參看
書法
[編輯]
註解
註解1: 宋趙彥衛著《雲麓漫鈔》
註解2: 明文震亨著《長物志》
註解3: 《張大千論畫精粹》
註解4: 潘天壽著《聽天閣畫談隨筆 》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8/Museum_template.gif/25px-Museum_template.gif
毛筆是一個與文化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取自"
http://zh.wikipedia. org/w/index.php?titl e=%E6%AF%9B%E7%AC%94 &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文化小作品 | 毛筆 | 筆 | 書法
追本溯源
專門研究工程與工業技術史的狄更森(H. W. Dickinson)發現,掃帚與毛筆的老祖宗間,具有語源以及機能上的關連。他認為,毛筆是農業社會而非遊牧部族的產物,同時,早在七千年前毛筆便已出現。然而,狄更森指出,第一個用以形容刷狀物的英文字「掃帚」(besom),卻出現於西元一千年,指的是由樹枝、細枝或是嫩枝等束集而成的工具。由於經過一段時間後,金雀花叢(broom Shrub)成為製造掃帚最普遍的材料,久而久之,金雀花便成了掃帚的代名詞。而最原始的掃帚十分短小,人在打掃時總得彎著腰,後來為了方便起見,就有人在上面加了根棍子。於是掃帚柄這個複合名詞接著出現。
言歸正傳,「brush」這個字,在語源上所意謂的是「細枝」,但後來卻逐漸引申為任何打掃、去塵、清潔、打光、繪畫,以及書寫的工具,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語源,還有技術的延續性上,「brush」與「pencil」根本是平行的。至今我們從毛筆的形狀看來,仍可看出其發展的一貫性。埃及的畫筆早在第二十八王朝(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前)時便已出現,其長度由六到九吋不等,而今天鉛筆的標準長度則為七吋,兩者之間差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