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食物和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2007-06-21 8:19 pm
古代的食物和現在的有什麼不同?要做專題!快!10點快!

回答 (3)

2007-06-21 10:32 pm
✔ 最佳答案
這是其中七種不同之處︰

1.古代食物只有調味料,沒有味精。
2.古代食物花樣沒現代的多。
3.古代沒有「中西合壁」。
4.古代的菜沒農藥。
5.古代食物有濃厚的地道特色。
6.古代的食物就算是大魚大肉,也比現代的食物清淡。
7.古代食物的烹調手法沒現代的多。
2007-06-21 8:50 pm
古代食品大多是比現在的天然,至少沒現在這麼多防腐劑,另外就是保存期相對較短.在食品中的食用色素也較現才的小,但缺點是一定比現在的粗糙,例如饅頭的面粉比現在中國北方的老面饅頭還要粗,另外就是古時食物沒現在這麼含豐富的營養,至少鮮奶也沒有加鈣.
古代其實有很多種類的食品都己經失傳了,以下就是一個例子.

生魚片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西元前823年。據出土青銅器《兮甲盤》上銘文的記載,那一年,周師大舉出動,於今陝西白水縣境內的彭衙迎擊入侵的獫狁部落。凱旋歸來後,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詩經?小雅?六月》篇報告這兩道菜時,用了“炰鱉膾鯉”四個字。“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制膾的材料,有魚、牛、羊等肉類。秦漢之後,牛、羊膾極為罕見,膾幾乎僅指魚膾,並又衍生出一個“鱠”字,專門表示生魚片。 “膾”和“鱠”兩字經常混用,但不可與“燴”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燴”。詩《六月》篇是中國北方魚


膾的最早記錄,中國南方缺乏類似的遠古文獻。直到一千多年後,東漢趙曄才在《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中寫道,吳軍攻破楚都郢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如果我們相信趙曄的說法,那是在西元前505年。《吳越春秋》的內容,許多來自民間傳說,不全可信,但在沒有其他資料的情況下,不妨姑妄聽之。魚膾在古代是流行食品,這可從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的記載得到證明。這本書收錄了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條是:“祝阿不食生魚”。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的居民不吃生魚,應劭認為是奇風異俗,所以才書上一筆。祝阿人不食生魚的習俗,一直堅持到隋朝,在《隋書?地理志》中亦有記載。
  魚膾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組成部份,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唐宋兩朝達到極盛,元明以後漸見衰微,到清末成為昨日黃花,終於從中國的主流飲食中消失。
  (一)魚品
  鯉魚是最常用的魚膾材料。上面提到,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魚膾是生鯉魚片,而有文字記錄的最早進入飲食市場的魚膾也是生鯉魚片。辛延年的《羽林郎》詩,描敘西漢大將軍霍光的家奴調戲在酒店中打工的胡女,受到胡女嚴拒的故事。詩中姑娘唱道:“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盤鱠鯉魚”。辛延年是東漢時人,這首詩說明,至遲在東漢時期,魚膾已經在餐館裏出現。魚膾進入飲食市場的時間應該早得多,但沒有更早的文字記錄保存下來。到了唐朝,皇帝姓李,“鯉”字和“李”字諧音,唐明皇於開元三年(715年)和十九年(731年)前後兩次下令禁捕鯉魚,事見新、舊《唐書?玄宗本紀》。但這兩道禁令並沒有認真執行,平民百姓甚至政府官員都照吃鯉魚不誤。《全唐詩》裏面,就有數以十計的與捕食鯉魚有關的詩歌。第一道禁令發佈後一年,少年王維在《洛陽女兒行》詩中寫道:“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全不給李家天子一點面子。唐敬宗寶曆二年(825年)秋天,白居易在蘇州剌史任上,到轄區內的松江亭觀賞打魚,他不但不阻止漁民捕捉鯉魚,而且自已還吃了鯉魚,有他的《松江亭攜樂觀漁宴宿》詩為證:“朝盤鱠紅鯉,夜燭舞青娥”(白天吃生鯉魚片,晚間看歌妓跳舞)。
  名氣最大的魚膾材料是鱸魚。西晉未年,吳郡(治所在今蘇州市)人張翰在洛陽的司馬冏齊王府中任職。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秋天,正是司馬冏權勢高漲,獨攬朝政的時候,張翰看到滿天飛舞的黃葉,忽然想起現在正是家鄉鱸魚收穫的季節,生鱸魚片搭配蓴菜羹下茭米飯的滋味何等鮮美,禁不住高歌一曲: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唱罷,隨即辭官回鄉吃鱸膾解恨去了。不久,司馬冏在皇族內鬥中被殺,他的許多下屬受到株連,張翰僥倖逃過一劫。秋風鱸膾自此成為一個典故,當有人思念故鄉時,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時,或感覺仕途風波險惡有意急流勇退時,無論老家產不產鱸魚,都使用這個典故。
  但鱸魚並不是魚膾的頂級材料。傳說孫權曾與術士介象討論什麼魚做生魚片最好,介象推薦鯔魚。孫權歎息道,鯔魚出在東海,可望而不可及(當時孫權的大本營設在武昌)。介象讓人在大殿中央挖出一個小坑,灌滿清水,隨即從水坑中釣出鯔魚來。鯔魚俗稱子魚、烏魚,魚肉與魚子都以鮮美聞名,曾是南宋禦膳房中的珍肴,但在古代捕獲量稀少,平民百姓難得品嘗。唐人楊曄對魚品另有一說。他在《膳夫經》中把適合做生魚片的魚分成三個等級:列入頭等的只有鯽魚,次等的有鯾魚、魴魚、鯛魚和鱸魚,再次等的包括鱭魚、味魚、魿魚、黃魚和竹魚。其他魚在他眼裏都不入流。楊曄的觀點是否正確,見仁見智,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論。杜甫吃過魴魚做的生魚片後,曾讚美“魴魚肥美知第一”,北宋詩人劉攽也稱道“魴魚如玉鱠第一”,而清代名醫王士雄主張做生魚片“青魚最勝”,“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鮮美,開胃析酲”。
  上面提到的魚類當中,鯔、鯛、魿是海魚,鯉、鯽、魴、青、鯾、味、竹是河魚。黃魚為鹹、淡水兩栖魚類。鱸、鱭也是海魚,但在生殖季節,要洄游到內河的淡水裏產卵,產地主要在淡水區域。由此可見,中國魚膾與日本剌身(即日本料理中的生魚片)的取材不同,剌身大多用海魚,而魚膾大多用河魚,或在淡水區域中捕獲的洄游海魚。這裏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用魚名都是古名,而古、今魚名可能完全不同。鱭魚古代又稱鮆魚,今名是刀魚或風尾魚。黃魚即今中華鱘。古藉中的鱸魚,今名為松江鱸魚,屬杜父魚科,學名為Trachidermus fasciatus。現在中文專業書藉裏與中國菜市場出售的鱸魚,是與松江鱸魚風牛馬不相及的,沒有洄游內河習性的海魚,屬鮨科,學名為Lateolabrax japonicus。北美超市與餐館裏還有第三種鱸魚:加州鱸魚。加州鱸是河魚,屬太陽魚科,學名為Micropterus salmoides,中國已經大規模引種養殖,並投放到魚市場上,俗稱大口黑鱸。
  《膳夫經》中的味魚,筆者把它歸入河魚,根據的是杜甫詩《閿鄉薑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深冬,杜甫路過閿鄉(在今河南靈寶市境內),友人姜七設魚膾宴招待他,所用的魚就是味魚。當時黃河已經冰封,魚是破冰從黃河裏捕獲的。從季節判斷,味魚不會是洄游的海魚,而是黃河裏的淡水魚。但因歷代杜詩注家對味魚的說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使人莫衷一是,味魚究竟是今天的什麼魚,已經無法確定。

希望你能用得上!
2007-06-21 8:40 pm
古代既食物,冇宜家咁多款式..
而且d味道都冇咁好味.....(古化d食物係比較清淡)
食物既衛生差
價錢比較貴





Jupiter Center
現正招募大量會員!!
請多多支持我個壇!!
記得sd埋比d fd!!
http://jupitercenter.c.forumable.net/tc/index.php


收錄日期: 2021-04-27 14:56: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1000051KK013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