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范椒芬語錄

2007-06-21 8:04 pm
請列出羅太從政多年在公開場合說過的經典語錄。(最好連金句出處,如時間、場合)謝謝!

回答 (4)

2007-06-21 8:34 pm
✔ 最佳答案
「如果我對每篇批評文章都激動回應,我想我已在青山(精神病院)了。」
(就李柱銘問及對鄭燕祥批評教改文章時的回應)
「偏好是一件事,夢想是一件事;你終須要面對現實。」
(回應李柱銘引述指小班教學是李國章的夢想,及對小班的態度)
「我從今次聆訊學到的,是很難與學者溝通;就算是用同一個字,他們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回應與教院學者的溝通)
「我們是否要成為機械人,所有事都那麼正式,不能有個人感情,不能有人際關係呢?」
「在學者的光環下,學術並不是『宣揚偏狹利益的許可證』,需要為社會整體利益服務。」
資料來源:教院聆訊
羅范椒芬回應教師壓力問題時表示,「個人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而信心來自學識、經驗,還需有自省能力,如果有清晰及堅定的目標,便不會受人影響,即使別人有批評,也可以置之不理。」
06.2.16《明報》
羅范椒芬呼籲社會人士不要以為教師怕壓力時,一度停頓思考,「我唔想社會上認為老師即……(停頓三秒)完全唔能夠抵受壓力。」
06.2.12《蘋果日報》
教育統籌局為「撲滅」教師「倒羅(羅范椒芬)」怒火而舉行的八場交流會,昨日舉行最後一場,過去多場一直保持緘默的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終於開腔。她總結教師工作量及壓力來源,認為與社會環境、家長要求、教師團隊及家庭經濟情況有關,但沒有提及教育改革與教師壓力的關係。
06.2.12《明報》
「我是公務員……我不覺得我有需要辭職。」
「我想我可明確說給你聽,我不覺得我需要辭職。」
「我應該非常負責任地回應老師的訴求,確切地研究出問題的癥結。」
「凡事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26.1.06《明報》
羅范椒芬昨與約二十名小學教師對話後,被追問會否下台,她閃避傳媒鏡頭及提問,只稱「我都係公務員」,其後在升降機內與記者
「困鬥僵持」,一度出現推撞。見無法擺脫記者,她再說「我講o左以平常心對待」,又指已接見很多教師,均對教改有正面回應,當局會積極協助教師解決問題。   
24.1.06《東方日報》
對於有集會教師要求她「下台」,羅太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我是公務員」,當記者再三追問她的心情,她指「個心好平和」,「(我以)平常心對待整件事,現正積極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及壓力問題;今天見了很多教師,他們很正面看教改」。    
24.1.06 《星島日報》
對於本月22日由教協發起的教師大遊行,羅范椒芬回應說:「人人都有遊行砼自由硇!」她又稱,「我心情幾好,靚靚!」但當被問及有否考慮下台,羅太則含笑搖頭。            
18.1.06 《成報》
「不能承受熱度的,我抱歉地說,他們需要離開這個廚房。」、「如果有人不喜歡這個遊戲,又或者覺得手中的茶(教改)不是他想要的,便需要離開這個『廚房』。」
《星島日報》 10.11.2000
「中產失業人士可以考慮去教書。」
《太陽報》 15.10.2001
「很多人批評特首,但年輕人最無資格(least qualified)去批評,因為沒有了特首,你們不能得到如此多資源。」
《蘋果日報》 11.04.2004
「辦教育好似食白粉上癮一樣,雖然是辛苦,但當教到精靈的同學,便會忘卻辛勞,九月開學時又再辛苦一番。」
《星島日報》 07.05.2004
「好似澳門跑狗咁,前少少有隻電兔,等佢搏命追,只要努力少少就捉得到。」《星島日報》 03.12.2005
「不可能事事任由學校決定做或不做。」(被問及推行學校自評和外評時的回應)
《大公報》 05.01.2005
回顧二千年的教改,羅范椒芬不諱言當年操之過急,奉部分專家為師,未評估教師專業能力承受力和思維模式,「形成一些有形無實的東西」。
《大公報》 05.01.2005
「做教育署署長時,已希望為老師創造空間,但過o左幾年後,空間創造唔到,我都唔知點解!」
《蘋果日報》 29.05.2005
「根本上教改咁多學校都做,如果係(教改),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如果你認為係教改形成的話。」  
《蘋果日報》 10.01.2006
「聖保羅男女中學歷史悠久...更難能可貴的地方,是聖保羅男女中學的舊生,對母校的感情深厚,在多方面支援學校的發展,令學校如虎添翼...。」
(06年5月8日)
「十年來,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切實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透過發展全方位學習,誘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努力增添教學資源,讓教師可以不斷改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06年4月7日)
「我特別欣賞學校(粉嶺救恩書院)「重質輕量」的教學安排。雖然學生每天只上四節課,每節一小時,但同學必須在上課前充分備課,讓老師可以在上課時專注處理學生學習上的難處和重點,這樣便可更有效地善用課堂的時間,促進學習的效能。」
(05年12月3日)
「這間(港大同學會小學)是港島區第一間直資小學,校董會成員都是工商界翹楚、教育界先進、社會賢達和專業人士。...還記得在去年(2002)十月學校剛啟用時,我到校探訪,並與各位老師和家長懇切地面談。...我聽到家長和校董們的心聲,感受到你們對教育的熱誠...」
(03年11月8日)
「天下的父母都視自己的子女如珠如寶,都希望他們成才。對子女期望高,可以是一種良性的動力,但必須同時配合適當的支援和精神的支持。」
(05年6月15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亦是他們終身的教師,父母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05年5月27日)
「小朋友如果因為貧窮而自卑和畏縮,會影響他們學習。...要教導孩子「人窮志不窮」的道理,自然家長們首先要有這樣的觀念。」
(05年3月8日)
「有不少人以為(「一條龍」學校的概念)好處只是消除升中派位對學生和家長造成的困擾,並減少學生由小學升到中學的適應困難。事實上,「一條龍」的安排為學校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學校可以設計連貫中小學的課程,並能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05年5月27日)
「要學好語文,必須從小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自幼便透過參與喜愛的活動接觸語文,結合聽、說、讀、寫的練習以掌握語文的基本功。」
(05年)
「近年本港很多學生都熱衷於觀看美國職業籃球比賽...為了看比賽時可以更投入,學生都會主動學習有關籃球比賽的英文術語,希望可以在沒有中文字幕或旁述的情況下直接收看英文台的球賽轉播,為偶像打氣。...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學習語文的機會俯拾即是。」
(05年11月6日)
「傳統的英文課程是以考試為主導,著重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結構形式、溝通功能,以及聽、說、讀、寫的技巧。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英語實習的環境,家庭方面也未能為他們提供支援,因此學生多欠缺學習英語的動機,甚至害怕學習英語。」
(05年11月6日)
「應付公開考試是高年級學生補習的主要原因,而成績越好的學生為了想獨佔鰲頭會更傾向於補習,漸漸形成風氣,好像不補習便沒有盡本分似的。這種現象實在極不健康。」
(05年11月16日)
「求學時期如果只為應付考試而讀書,不考便不讀,到頭來人會變得膚淺,視野會變得狹隘...」
(05年11月16日)
「要辦好一所學校,需要投放資源、時間和精神,亦要互相配合。」
(05年11月13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質素,師德為本。師德包括教師的信念、職責、態度、作風和儀表。」
(05年4月27日)
「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會把學生看作一塊璞玉、一顆鑽石,他會不斷以身教來琢磨他們,最終使他們成器成材,發出耀眼的光輝。」
(06年4月27日)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最直接,語文教師除了對所教的語文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亦要熟悉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
(05年11月26日)
「教師的工作從來都是艱辛的,所以被喻為是「燃點自己,照亮他人」。更重要的考慮是你們覺得工作是否有意義?是否愉快?是否有滿足感?」
(03年11月8日)
「香港其實有很多優秀教師,我在不同場合也見過這些教師。我們一定要表揚這些優秀教師,遏止負面情緒,改變現時只有負面消息才能登上報章頭條的現象。」
(05年2月26日)
「最近有31間小學因收生不足23人,不獲准在下學年開辦小一班。事件引起廣泛的報導和討論。在電視機前看到參與護校行動的小朋友聲淚俱下,覑實感到難過。同學們可知道決策者所面對的矛盾和取捨?可明白我們最終是為顧全整體學生的利益?可曾想過將來轉到另一間學校上學,同樣會遇到好老師和好校長?」
(04年4月8日)
「健康就像陽光空氣、藍天白雲、清澈的水源一樣,我們擁有時並不覺得寶貴,但一旦失去,便覺得它們十分重要。相信在座各位都不會忘記戴覑口罩上課或工作的日子。」
(03年9月5日)
「任何人要取得突破,必定要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Comfort Zone),嘗試不安的滋味。試想想,如果你害怕在公眾面前演講而從來不肯嘗試的話,你永遠不會學習到演講的技巧。」
(04年7月3日)
2007-06-22 7:21 pm
「如果我對每篇批評文章都激動回應,我想我已在青山(精神病院)了。」

(就李柱銘問及對鄭燕祥批評教改文章時的回應)

「偏好是一件事,夢想是一件事;你終須要面對現實。」

(回應李柱銘引述指小班教學是李國章的夢想,及對小班的態度)

「我從今次聆訊學到的,是很難與學者溝通;就算是用同一個字,他們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回應與教院學者的溝通)

「我們是否要成為機械人,所有事都那麼正式,不能有個人感情,不能有人際關係呢?」

「在學者的光環下,學術並不是『宣揚偏狹利益的許可證』,需要為社會整體利益服務。」

資料來源:教院聆訊

羅范椒芬回應教師壓力問題時表示,「個人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而信心來自學識、經驗,還需有自省能力,如果有清晰及堅定的目標,便不會受人影響,即使別人有批評,也可以置之不理。」

06.2.16《明報》

羅范椒芬呼籲社會人士不要以為教師怕壓力時,一度停頓思考,「我唔想社會上認為老師即……(停頓三秒)完全唔能夠抵受壓力。」

06.2.12《蘋果日報》

教育統籌局為「撲滅」教師「倒羅(羅范椒芬)」怒火而舉行的八場交流會,昨日舉行最後一場,過去多場一直保持緘默的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終於開腔。她總結教師工作量及壓力來源,認為與社會環境、家長要求、教師團隊及家庭經濟情況有關,但沒有提及教育改革與教師壓力的關係。

06.2.12《明報》

「我是公務員……我不覺得我有需要辭職。」

「我想我可明確說給你聽,我不覺得我需要辭職。」

「我應該非常負責任地回應老師的訴求,確切地研究出問題的癥結。」

「凡事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26.1.06《明報》

羅范椒芬昨與約二十名小學教師對話後,被追問會否下台,她閃避傳媒鏡頭及提問,只稱「我都係公務員」,其後在升降機內與記者

「困鬥僵持」,一度出現推撞。見無法擺脫記者,她再說「我講o左以平常心對待」,又指已接見很多教師,均對教改有正面回應,當局會積極協助教師解決問題。   

24.1.06《東方日報》

對於有集會教師要求她「下台」,羅太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我是公務員」,當記者再三追問她的心情,她指「個心好平和」,「(我以)平常心對待整件事,現正積極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及壓力問題;今天見了很多教師,他們很正面看教改」。    

24.1.06 《星島日報》

對於本月22日由教協發起的教師大遊行,羅范椒芬回應說:「人人都有遊行砼自由硇!」她又稱,「我心情幾好,靚靚!」但當被問及有否考慮下台,羅太則含笑搖頭。            

18.1.06 《成報》

「不能承受熱度的,我抱歉地說,他們需要離開這個廚房。」、「如果有人不喜歡這個遊戲,又或者覺得手中的茶(教改)不是他想要的,便需要離開這個『廚房』。」

《星島日報》 10.11.2000

「中產失業人士可以考慮去教書。」

《太陽報》 15.10.2001

「很多人批評特首,但年輕人最無資格(least qualified)去批評,因為沒有了特首,你們不能得到如此多資源。」

《蘋果日報》 11.04.2004

「辦教育好似食白粉上癮一樣,雖然是辛苦,但當教到精靈的同學,便會忘卻辛勞,九月開學時又再辛苦一番。」

《星島日報》 07.05.2004

「好似澳門跑狗咁,前少少有隻電兔,等佢搏命追,只要努力少少就捉得到。」《星島日報》 03.12.2005

「不可能事事任由學校決定做或不做。」(被問及推行學校自評和外評時的回應)

《大公報》 05.01.2005

回顧二千年的教改,羅范椒芬不諱言當年操之過急,奉部分專家為師,未評估教師專業能力承受力和思維模式,「形成一些有形無實的東西」。

《大公報》 05.01.2005

「做教育署署長時,已希望為老師創造空間,但過o左幾年後,空間創造唔到,我都唔知點解!」

《蘋果日報》 29.05.2005

「根本上教改咁多學校都做,如果係(教改),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如果你認為係教改形成的話。」  

《蘋果日報》 10.01.2006

「聖保羅男女中學歷史悠久...更難能可貴的地方,是聖保羅男女中學的舊生,對母校的感情深厚,在多方面支援學校的發展,令學校如虎添翼...。」

(06年5月8日)

「十年來,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切實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透過發展全方位學習,誘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努力增添教學資源,讓教師可以不斷改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06年4月7日)

「我特別欣賞學校(粉嶺救恩書院)「重質輕量」的教學安排。雖然學生每天只上四節課,每節一小時,但同學必須在上課前充分備課,讓老師可以在上課時專注處理學生學習上的難處和重點,這樣便可更有效地善用課堂的時間,促進學習的效能。」

(05年12月3日)

「這間(港大同學會小學)是港島區第一間直資小學,校董會成員都是工商界翹楚、教育界先進、社會賢達和專業人士。...還記得在去年(2002)十月學校剛啟用時,我到校探訪,並與各位老師和家長懇切地面談。...我聽到家長和校董們的心聲,感受到你們對教育的熱誠...」

(03年11月8日)

「天下的父母都視自己的子女如珠如寶,都希望他們成才。對子女期望高,可以是一種良性的動力,但必須同時配合適當的支援和精神的支持。」

(05年6月15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亦是他們終身的教師,父母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05年5月27日)

「小朋友如果因為貧窮而自卑和畏縮,會影響他們學習。...要教導孩子「人窮志不窮」的道理,自然家長們首先要有這樣的觀念。」

(05年3月8日)

「有不少人以為(「一條龍」學校的概念)好處只是消除升中派位對學生和家長造成的困擾,並減少學生由小學升到中學的適應困難。事實上,「一條龍」的安排為學校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學校可以設計連貫中小學的課程,並能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05年5月27日)

「要學好語文,必須從小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自幼便透過參與喜愛的活動接觸語文,結合聽、說、讀、寫的練習以掌握語文的基本功。」

(05年)

「近年本港很多學生都熱衷於觀看美國職業籃球比賽...為了看比賽時可以更投入,學生都會主動學習有關籃球比賽的英文術語,希望可以在沒有中文字幕或旁述的情況下直接收看英文台的球賽轉播,為偶像打氣。...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學習語文的機會俯拾即是。」

(05年11月6日)

「傳統的英文課程是以考試為主導,著重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結構形式、溝通功能,以及聽、說、讀、寫的技巧。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英語實習的環境,家庭方面也未能為他們提供支援,因此學生多欠缺學習英語的動機,甚至害怕學習英語。」

(05年11月6日)

「應付公開考試是高年級學生補習的主要原因,而成績越好的學生為了想獨佔鰲頭會更傾向於補習,漸漸形成風氣,好像不補習便沒有盡本分似的。這種現象實在極不健康。」

(05年11月16日)

「求學時期如果只為應付考試而讀書,不考便不讀,到頭來人會變得膚淺,視野會變得狹隘...」

(05年11月16日)

「要辦好一所學校,需要投放資源、時間和精神,亦要互相配合。」

(05年11月13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質素,師德為本。師德包括教師的信念、職責、態度、作風和儀表。」

(05年4月27日)

「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會把學生看作一塊璞玉、一顆鑽石,他會不斷以身教來琢磨他們,最終使他們成器成材,發出耀眼的光輝。」

(06年4月27日)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最直接,語文教師除了對所教的語文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亦要熟悉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

(05年11月26日)

「教師的工作從來都是艱辛的,所以被喻為是「燃點自己,照亮他人」。更重要的考慮是你們覺得工作是否有意義?是否愉快?是否有滿足感?」

(03年11月8日)

「香港其實有很多優秀教師,我在不同場合也見過這些教師。我們一定要表揚這些優秀教師,遏止負面情緒,改變現時只有負面消息才能登上報章頭條的現象。」

(05年2月26日)

「最近有31間小學因收生不足23人,不獲准在下學年開辦小一班。事件引起廣泛的報導和討論。在電視機前看到參與護校行動的小朋友聲淚俱下,覑實感到難過。同學們可知道決策者所面對的矛盾和取捨?可明白我們最終是為顧全整體學生的利益?可曾想過將來轉到另一間學校上學,同樣會遇到好老師和好校長?」

(04年4月8日)

「健康就像陽光空氣、藍天白雲、清澈的水源一樣,我們擁有時並不覺得寶貴,但一旦失去,便覺得它們十分重要。相信在座各位都不會忘記戴覑口罩上課或工作的日子。」

(03年9月5日)

「任何人要取得突破,必定要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Comfort Zone),嘗試不安的滋味。試想想,如果你害怕在公眾面前演講而從來不肯嘗試的話,你永遠不會學習到演講的技巧。」
2007-06-22 6:39 pm
.「我是公務員……我不覺得我有需要辭職。」
.「我想我可明確說給你聽,我不覺得我需要辭職。」
.「我應該非常負責任地回應老師的訴求,確切地研究出問題的癥結。」
.「凡事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26.1.06《明報》

--------------------------------------------------------------------------------
 羅范椒芬昨與約二十名小學教師對話後,被追問會否下台,她閃避傳媒鏡頭及提問,只稱「我都係公務員」,其後在升降機內與記者「困鬥僵持」,一度出現推撞。見無法擺脫記者,她再說「我講o左以平常心對待」,又指已接見很多教師,均對教改有正面回應,當局會積極協助教師解決問題。   
24.1.06《東方日報》

--------------------------------------------------------------------------------
 對於有集會教師要求她「下台」,羅太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我是公務員」,當記者再三追問她的心情,她指「個心好平和」,「 (我以)平常心對待整件事,現正積極幫助教師解決工作及壓力問題;今天見了很多教師,他們很正面看教改」。    
24.1.06 《星島日報》

--------------------------------------------------------------------------------
 對於本月22日由教協發起的教師大遊行,羅范椒芬回應說:「人人都有遊行自由!」她又稱,「我心情幾好,靚靚!」但當被問及有否考慮下台,羅太則含笑搖頭。            
18.1.06 《成報》
參考: 網址
2007-06-21 8:07 pm
羅范椒芬語錄
 羅范椒芬回應教師壓力問題時表示,「個人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而信心來自學識、經驗,還需有自省能力,如果有清晰及堅定的目標,便不會受人影響,即使別人有批評,也可以置之不理。」

06.2.16《明報》
 
 羅范椒芬呼籲社會人士不要以為教師怕壓力時,一度停頓思考,「我唔想社會上認為老師即……(停頓三秒)完全唔能夠抵受壓力。」

06.2.12《蘋果日報》
 
 教育統籌局為「撲滅」教師「倒羅(羅范椒芬)」怒火而舉行的八場交流會,昨日舉行最後一場,過去多場一直保持緘默的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終於開腔。她總結教師工作量及壓力來源,認為與社會環境、家長要求、教師團隊及家庭經濟情況有關,但沒有提及教育改革與教師壓力的關係。
06.2.12《明報》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44: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1000051KK012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