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叫「廬山真面目」

2007-06-21 8:22 am
咩叫「廬山真面目」,有冇錯正字。
解釋及來源。

回答 (3)

2007-06-21 8:30 am
✔ 最佳答案
你寫得無錯, 廬山真面目一句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9.gif

作者: 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後人多引用 不識廬山真面目 作以下用途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dict/dict.sh?cond=%C3f%A4s&pieceLen=50&fld=1&cat=&ukey=1712373890&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再講廬山
廬山是中國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郊的一座名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概要
廬山聳立在長江和鄱陽湖畔,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整個廬山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四周懸崖峭壁,氣勢巍峨雄奇;而山頂牯嶺一帶卻是寬淺的谷地(主要有東谷和西谷),溪流潺潺,風光秀麗。森林覆蓋率達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山間經常雲霧瀰漫,所以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盛夏季節的平均溫度為16.9度,極端最高溫度32度,成為高懸於長江中下游「熱海」中的「涼島」,著名的避暑勝地。

歷史
廬山在中國文化史、宗教史和政治史上佔據極其重要的獨特地位,因而在中國眾多名山中顯得非常特別。

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淨土宗,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太平天國戰爭以前,廬山曾經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鼎盛時期全山寺廟多達三百多處。
自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寫進《史記》後,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如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登臨廬山,留下了4000多首詩詞、400多處摩崖題刻和難以計數的書畫作品,使廬山享有「文國詩山」的雅號。使廬山成為中國山水詩和山水畫的發祥地。
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建於公元940年,南宋時理學大師朱熹重建擴充,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代表著中國近世七百年的程朱理學大趨勢。

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規劃、開發牯嶺避暑地,代表著西學東漸的新趨勢。到20世紀初,牯嶺曾經彙集二十余國的數千名基督教傳教士,興建歐美風格的避暑別墅近千幢,以及各宗派的教堂多座。形成中國最有規模的一處避暑勝地和山地別墅群。
今天,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在廬山各有一席之地。
1930年代,廬山又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蔣介石在此發表抗日講話,開始全面抗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毛澤東三次登上廬山,主持召開了三次中共中央會議。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和毛澤東發生公開衝突。






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e/e0/%E5%BA%90%E5%B1%B1.jpg/200px-%E5%BA%90%E5%B1%B1.jpg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B%AC%E5%B1%B1&variant=zh-hk
2007-06-21 8:34 am
廬山聳立在長江和鄱陽湖畔,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整個廬山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四周懸崖峭壁,氣勢巍峨雄奇;而山頂牯嶺一帶卻是寬淺的谷地(主要有東谷和西谷),溪流潺潺,風光秀麗。森林覆蓋率達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山間經常雲霧瀰漫,所以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朝蘇軾的“題西林寺壁”。

題西林寺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寺壁”是一首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的千古名詩。是蘇軾登臨廬山,飽覽奇絕之後的有感之作。此詩不在細微處著墨,全從宏觀角度著眼。四句詩中,包含了深刻的美學觀點及見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東坡瀏覽廬山的風景,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千姿萬態,面貌風情各有不同。從這邊看是平緩的山嶺,從那邊看是陡峭的山峰。遠望或近觀,總是產生新奇之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身在山中,視線被四周圍的環境擋住,就看不到廬山的真相了。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6-21 8:32 am




廬山位於江西北部,地處贛、鄂、皖三省交界地區,北靠長江,東瀕鄱陽湖,中國歴史風景名山。
有一種傳說,早在周朝初期,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回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玉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玉的兒子匡俗於鄔陽,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鄱陽湖邊大山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廬山真面目




圖片參考:http://www.fortresshill1965.com/assets/images/autogen/clearpixel.gif



圖片參考:http://www.fortresshill1965.com/assets/images/autogen/clearpixel.gif





圖片參考:http://www.fortresshill1965.com/assets/images/LuShan_001.jpg






圖片參考:http://www.fortresshill1965.com/assets/images/LuShan_004.jpg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45: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1000051KK000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