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呸」這個講法是否源於清朝?
A:非也,「呸」這個字至少源自唐朝
「呸」,其實原本不是用來唾罵別人之詞,其實原是唐朝時來東土之密宗口訣之一,其功用乃是淨心思、意念之用。
所謂“呸”字訣,正當雜念已來,紛紛攀緣的時候,念一聲“呸”字音符(pēi) ,能頓除一切妄想雜念、驅除不良的信息,使心境立刻變得海闊天空,開顯光明。在藏密大手印的修行中,更是用“呸”來斬斷心中的雜念、妄念,直證大手印。
以下是解說:
生樂、明之力及現世樂、愉快等相時,力念方便能攝之‘泼’(P),与般若能断之‘诶’(ei),猛然從上落下,以破貪著功力之皮殼(‘泼’與‘诶’ ,乃唐代中文之翻譯,再將這兩個中譯藏字,合成一字爲‘泼诶’(Pei),即‘呸’字,譯音“泮吒或潑吒”。
以上就是說:當生起樂、明的力用,以及生起現世的歡樂、愉快等現象時,用力念一聲“呸!”,把這一“呸”猛然從上落下,以破除貪著“空樂明”等功力的皮殼,使自性朗然現前。藏字母“P”音“坡”,有“方便能攝”之義。括是攝受、含容,“P”字有含容一切妙義的方便性。藏文字母“ei”音“誒”,有“般若能斷”之義。斷是截斷、排除,“Pei”字有排除一切障礙的般若性。“Pei”音“呸”,能含容一切妙義,排除一切障礙。
試想想,平常我們有人說了不吉利的話,遇到不好之事,就會說“呸,呸,呸!!”
這個呸字其實就是用來驅除不良的信息。到現在,我們還有這種用法。
*************************
其後於元曲(元代戲曲,是我國早期的劇本,其用語一改以往朝代文縐縐的感覺,而用了大量民間方言)中,這個呸字,奇蹟地大量出現:
元代散曲家張可久的作品:
<山坡羊·閨思>: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一聲“雪下呈祥瑞“,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却是你!
張可久另一作品<閏怨三首>:
錦繡圍,翠紅堆,當初有心直到底。
雙宿雙飛,無是無非,不許外人知。眼睜睜指甚為題,意懸懸為你著迷。有情窺宋玉,沒興撞王魁。呸,罵你個負心賊。
元雜劇《施仁義劉弘嫁婢》:
“在那裏也?呸、呸、呸。好大風,眯了眼也,眯了眼也。”
“哦,原來著我出去。呸,可怎麼好,扌勒掯殺我也。”
“我從那清早晨起來,光梳了臉,洗淨了頭。呸,又顛倒了。”
“呸,呸,是婚書,也不要緊。我教與你寫:任從改嫁,並不爭論。呸,可是休書了。”
元劉君錫的雜劇《龐居士誤放來生債》:
“呸!可是個夢。我試看我那銀子咱,兀的不是銀子。”
元武漢臣的雜劇《散家財天賜老生兒》:
“呸!我又不曾拈殺他,又不曾掐殺他,他惶恐自害羞走了,你張開著口哭些甚麽?”
元雜劇《爭報恩三虎下山》:
“(店小二云)呸!元來是夫人的兄弟也。要我費這一番力,誤了我做豆腐的工夫。我自去也。”
“(搽旦云)呸!傻弟子孩兒。他每都去了,你還不起來做甚麽?”
從以上元劇內容來看,每當遇到不喻快的事,或遇見不想見的人,都把呸字說在前,其實就大有先以呸字消災解難之意。這種用法,很像是從密宗以呸解除雜念邪念的方式,引申出來。
另一方面,元戲曲家張可久的一句“呸,罵你個負心賊”,就像我們現在罵人用呸字的口吻,表示唾罵、斥責之意;而中國古人喜好雜劇,雜劇又可反映人們的生活,可見現在“呸”罵人的用法,至少從元朝開始就有了。
*************************
其後明清著作更將呸作罵人之用發揚光大:
如:
明•施耐庵 《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魯達聽了道:「呸!俺只道哪個鄭大官人,却原來是殺猪的鄭屠。」”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五回•賈存周報升郎中任•薛文起復惹放流刑》:
賈芸趕著說道:「叔叔樂不樂﹖叔叔的親事要再成了,不用說,是兩層喜了。」寶玉紅了臉,啐了一口道:「呸!沒趣兒的東西!還不快走呢。」
魯智深及賈寶玉都用呸來罵人,卻原來是佛家用語,實乃褻瀆神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