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科學與超自然的定義

2007-06-21 12:43 am
如題, 心靈科學與超自然的定義是???

回答 (4)

2007-06-21 12:48 am
✔ 最佳答案
超自然通常指超自然力量或者超自然現象,即在自然界無法見到同時無法用通常手段證實的力量或現象。一旦超自然能夠被證實,則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學的範疇,因為科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是可證實的測量以及通過同行評審(請參見科學方法)。

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上學緊密聯繫,有時跟超常現象一詞同義。

心靈(Mind)指來源於腦的人類理智和意識,是思維、知覺、情緒、意志、記憶和想象的集合方面。

有許多理論是關於心靈是什麼以及如何工作,追溯到柏拉圖, 亞裡斯多德等古希臘 哲學家.

給我十分la~~~~~~
2008-07-02 11:18 pm
不錯的解釋^.^
心靈與超自然兩者是有分別
超自然我比較不太懂所以我不說
我認為心靈並不可以以科學來說的因為在連科學都不可以完全解釋到心靈的奧祕的這是一個未來的思想問題
(像未來主意者)哈哈
2007-06-21 12:51 am
「自然主義」(naturalism)雄霸著哲學界及文化的其他方面,各學者均嘗試為意向性(intentional)的心理狀態、道德或其他評價性的事實、知識地位、及很多其他東西提出一些「自然主義式」的理解。不論我們談甚麼,都要搭上自然主義,或一些在自然主義下是會被尊重的東西。若要在美國哲學界主張很多事實都不能被「自然主義化」(naturalized),並且說這是完全可接受的主張,(則)實在需要一份冒險精神。

然而,在我們討論自然主義是否真實及可被接受前,我們先要弄清楚所爭議的究竟是甚麼。對某事物的理解,怎樣才是「自然主義式」的呢?甚麼是一個「自然主義的」狀態、事實、條件、過程?大部份高舉著自然主義旗幟闖入心靈哲學、倫理學、知識論、及形而上學的人都不太在意這些問題,彷彿以為每逢提出這個詞,大家就會明白其意思。反對者在這方面的表現亦不見得有甚麼好。讓我試舉一些例子說明這詞所表達的用意是如何常含糊不清、叫人難以明白。

在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裡(近年越來越多人將這兩類哲學共同研究),很多學者都期望為不同的「意向性」狀態提出「自然主義式」的解釋,包括信念、欲望、意向的心理狀態,及語言及言說裡的意義(meaning)和指涉(reference)。 [1]「意向性」在直覺上的意思是心靈(mind)或語言學(linguistic)的東西是有關某些事物的,其所指涉的東西是超越它自身的,換言之,那些都是有內容的東西。信念就是有關某些事實的信念,例如相信「明天就可以回家」。意向就是想做某些事的意向,例如明天回家。語言裡的一個詞語,是意指某些東西的,例如「學術」意指一些與教學和研究有關的事物。若集中談心靈的那一類,這些「意向性狀態」通常都被稱為「命題式態度」(propositional attitudes),因為它們的「內容」皆有命題的形式。試想想,例如「明天會下雨」這命題,一個人可以相信、懷疑、期望、或擔心明天會下雨,他亦可以渴望明天會下雨。面對著一心理狀態或語言內一些「超越自身」的東西的指涉,自稱為自然主義者的人通常會深深地感到困擾,他們會覺得,如果我們平日有關這些事物的思想是值得重視或尊重的,我們就必須為這些意念尋求一些「自然主義式」的理解。雖然他們中間那些比較多疑慮的人(如Stephen Schiffer)會論證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必須放棄這整個概念架構,但是他們大都認為是要這樣做的。

這程序引起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不是太嚴重,主要是說那些不可被還原(reduced)的意向性概念是「非自然的」。有甚麼比信念、欲望、意向、語言之運用和理解更自然呢?我的意思並不只是說,這些都是每天常見、毫不特別、為我們所熟悉的現象,沒有甚麼玄妙、怪異、超乎尋常、或奧祕。更重要的意思是,信念、欲望、有意義地運用語言,本身在任何意義下都屬於「自然」世界的一部份。我們作為人的本性就包括了信念的形成、欲望、意向及因此作出一些行動、運用與學習語意結構和使用語言與其他人溝通。若說這些熟悉的現象需要某些特定主義的術語來解釋才可澄清它們那「自然」的身分,則任何一位沒有被當代哲學術語污染的人必定會感到極端荒誕。

我稱(上述)這問題不太嚴重,因為可能在那些討論中,「自然主義式」一詞是一個術語而並不是平常那個意思。那麼,問題只是那術語代表著甚麼,這就是兩個問題中較嚴重的那個。由於我們找不到一些堅決的「自然主義者」,他們不會按捺不住地要告訴我們他們所謂的「自然主義者」是甚麼,明顯地回答這問題的進路是檢視那些被視為真實的自然主義式的詞或概念。(檢視的)條件是:我們若能用這些詞或概念去解釋信念或意思是甚麼東西,我們就能成功地達到自然主義化的目標。

在某些情況下,「自然主義究竟是甚麼」這問題相對地不太難回答。試想想例如那種經典的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的自然主義。這觀點說,倫理學的術語可以用「純綷事實」這種詞彙來分析。(正確一點說,這觀點應該被稱為「事實主義」,因為正如二十世紀的後設倫理始祖G. E. Moore所指出,某些超自然主義也可算是自然主義的一種,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道德上正確的意思就是該行為合乎上帝的旨意或喻令」這觀點。)因此,這觀點的一個前設是事實與價值為不同的東西。然而,猶如很多其他所謂基本概念的分別,(純綷)事實與價值判斷之間的分別亦一樣存在著很多疑難。不過,我們至少對這區分有一點直覺上的掌握,以致我們在界定甚麼才算是還原式思考的自然主義者想達到的基礎時,我們不會感到完全地迷失了方向。

在其他的自然主義化進程裡,情況就完全不是這麼直截了當,其中包括的,就是我一開始所提及的心靈和語言。試想想自然主義者那些對心靈狀態和語意性質的「自然主義式」理解所牽涉的概念,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因果關係。舉例說,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認為,某一心理狀態是由那介乎輸入的感官刺激與輸出的行為表現之間的心理所扮演的「角色」或「功能」構成的,一位功能主義者Ned Block就認為心理狀態如信念或欲望(譯按:「Ned Block是功能主義者」這講法是備受爭議的,然而,這裡的要點是解釋何謂功能主義,不是Block算不算為功能主義者。),「都可用它對輸入和輸出、及其他心靈狀態的因果關係來定義」,用意是當我們如此理解信念和欲望時,我們就是使這些東西不再神祕(de-mystified),排除一切「二元論式」、「非物質的」、或其他非自然的成分。當我們以任何扮演因果的事物來理解信念及欲望時,那些相關的在自然主義下受尊重的詞語,例如感官刺激和明顯行為表現,我們認為我們是在用一些在物質世界裡平常居民的眼光來理解這些信念和欲望。(譯按:二十世紀中以降,美國哲學界對心靈的研究主要是物理主義者physicalists對二元論者dualists的攻擊和剿滅,前者認為心靈由物質構成,沒有甚麼非物質的靈魂,後者卻認為人由物質和靈魂兩樣東西所組成。)

要留意的是,當然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是這裡所說的因與果,神聖行動所引致的因果事件會被排斥(譯按:舉例說,「神令我感到畏懼」並不算是自然主義可接受的因果事件。)那些能被看為因或果的事物,必須是自然主義所能接受的。請留意,Block的定義雖然包括了「其他的心靈狀態」,但是這都要用同樣的自然主義方式去理解,所以亦會引發起相同的問題。不過,說到這裡我們開始看見該陣營中不同人有不同的效忠程度。例如Fodor在其論文"A Theory of Content"探討性質之間的自然律式關係(nomic relations),但他的一些跟從者卻不願接受這些「柏拉圖式」立場,並視之為當被詛咒的。若我們單單看Fodor這著作的思想,就會發現他分析時亦使用了大量違反事實的條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誠然,自然主義者很難在還原心靈或語意的過程裡避免運用反事實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亦是Dretske及很多其他功能主義者所常用的,他們都是銳意將心靈世界自然主義式地還原為一些自然的東西。另外,其他具個人風格的自然主義者如Robert Stalnaker與David Lewis,他們則在分析意向性心靈狀態和語言語意性質時,大量地使用可能世界這概念(possible worlds)。〔請注意,現在,反事實條件句的標準(自然主義的?)語意是「相近之可能世界」。〕除非我們的可能世界的概念包括了反事實條件句——用David Lewis的講法,即它們的存在一如在這真實世界那般——我們似乎仍然需要牽涉一些「拍拉圖式」的立場。而且,Lewis的可能世界版本並不是大部份自然主義者所歡迎的,因為他的理論要求我們承認每一個邏輯上完全有可能的事態(states of affairs)皆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具體世界!因此,他的用詞在任何一般的意義下均容許有很多(或無限)個有上帝存在的可能世界,如果他承認上帝存在是邏輯上可能的話。(譯按:反事實條件句在哲學討論是很常見的,例如,科學定律常以反事實條件句來表達,「若把兩物體放在一起,距離為d,其中的吸引力為GM1M2/d2。」問題是,那兩物體的距離尚未為d(即所謂「違反事實」),為何我們會相信這句子為真?這背後似是隱藏著我們相信有超越物質的規律存在,這對自然主義者是一個困擾,因為這解釋不夠「自然主義化」。)

那麼自然主義式還原的過程還可容許甚麼?命題?它們在分析「命題式態度」時是十分有用的。在此,我們再一次看見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基本上自稱為自然主義者的人普遍傾向用各種方法避免這方面的立場,例如他們會認為命題只是一類(class)句子或一類可能世界(他們又要談可能世界)。一般來說,似乎大部份人都會認為若還原後的東西是不同類別的語言實體(linguistic entity),那就是恰當的了,有些自然主義者則喜歡用進化論的概念來解釋心靈內容,他們大概是假設我們有一個完全只用純綷物理機制和過程的進化理論。

Putnam在他的眾多惡意攻擊的言論裡反對人常常要「自然主義化」這個那個,他有力地論證那些因果關係和反事實條件句等講法都在反映人類的利益,並不是某個相對於這些東西是客觀世界的成員。除非Putnam原來想強調的是相對性而非意向性,否則我們似乎再一次看見人類利益之類的東西並不是「自然主義式的」。無論怎樣,Putnam的批判顯示出,我們對於究竟甚麼才是真正的自然,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
2007-06-21 12:51 am


收錄日期: 2021-04-26 13:16: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0000051KK028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