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

2007-06-20 9:14 pm
作者筆下的鄉居生活是怎樣的 ? 他喜歡鄉間的生活嗎 ? 何以見得 ?

唔該各位。

回答 (2)

2007-06-20 9:20 pm
✔ 最佳答案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田園詩的名篇。一般認為,本詩是敘述詩人生平志趣,鋪寫村居環境的淳樸清靜可愛,抒發他擺脫世俗塵網的輕鬆愉快心情的作品。可是,在詳細解釋作者在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感情時,有云「憤激之情甚烈」、「表面是平實,然內裏是牢騷與憤懣之詞」 者,亦有曰此乃「酷愛自由,性格率真」 之語,是「曠逸沖淡之襟懷」 的表現。至於對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田園」意象,並末句「復得返自然」的「自然」的理解亦大異其趣。本文試從陶淵明的思想看《歸園田居》(其一)所表現的意蘊。

歸園田居》(其一)的第二部份,陶淵明著意描寫一幅十分理想的田園風光:十多畝宅地,八九間草屋,房後榆柳成蔭,堂前桃李羅列。隱約的村落,裊裊的炊煙,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樹頭上啼…這樣的田園,淳樸而寧謐,多令人嚮往!可見詩人是以滿懷禮贊的情懷來描寫這種生活天地的。或曰,這樣的一幅田園景色,是平凡的、是寫實的,是他的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 。梁啟超在〈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一文中,嘗云:「尋常詩人嘆老嗟卑,無病呻吟,許多自己發牢騷的話,大半言過其實,我們是不敢輕信的。但對於陶淵明不能不信,因為他是一位最真的人,我們從他全部作品中可以保証。」 要知道陶淵明是一位反對偽詐、求真務實的詩人,他的詩文作品,盡管其中不無渲染誇張之處,但他反映的生活、抒寫情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不容主觀臆斷和輕易懷疑否定的。

我們雖應肯定《歸園田居》(其一)是詩人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但與其說是單純的農村一個角落的剪影,毋寧說是他寄寓理想的一個天地的速寫。從陶淵明的詩作看來,他不滿意其生活時代的社會狀況。詩人或者托古之寓志,憧憬古代社會;又或是寓言以寄懷,幻想桃源世界。但是,古代社會已成歷史,幻想世界也不會實現,二者都不是他能夠實際走進去的天地;況且「帝鄉不可期」(《歸去來辭》),陶淵明從不迷信飄渺無蹤的仙境,也不寄望於佛家宣揚的來世幸福。只有田園,才是詩人生活的現實。從他歸隱田園、躬耕南野的行動看來,陶淵明是努力把他的田園變成尋求理想生活境界的王國的 。詩人的目的,是把現實社會中看不到的在田園裏找回來;但是,田園的現實生活也會有未如人意的地方,躬耕自給也不能如願以償,他便發輝意想的作用來彌補。這樣,既是現實又摻有理想,陶淵明在田園的生活其實是在體驗自己的理想生活境界。因此,《歸園田居》(其一)所描寫的田園,從精神的層面上看其實是與污濁現實相對的一塊淨土,在其中既憑藉田園的現實條件,又通過自己意想的滲透,體驗著一種理想的生活境界。詩中描寫的無疑是現實的田園生活,可是其中又明顯地伴有精神超越的理想成份,並不純粹是田家生活的實態,或是幻想中的空中樓閣。「戶庭無塵染,虛室有餘閑」一方面是寫他的悠閒,但更大程度上是說他的心境。
2007-06-21 8:28 am
  一位幽居於田園之中,不問世事的隱士,竟然能對中國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甚至成為後世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中國古今大概只有陶淵明一人。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的始創者,他的詩不僅反映出田園生活的美好與自然,更流露出他徘徊於出仕與歸隱之間的掙扎。他最後「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決心隱居田園,在後世士大夫心中留下了清高脫俗的典範。

陶淵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他是東晉、劉宋交替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就像一座里程碑,標誌著魏晉以來古樸詩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他不僅成功地將日常生活的哲理融入詩中,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而且又開創了田園詩這種新的題材,可說是詩歌的創新先鋒。
陶淵明詩歌的題材,主要可以分為五類: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行役詩和贈答詩。其中以田園詩最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因為這是陶淵明開創的新題材,對中國的詩歌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而陶淵明創作的其他四類詩歌,也有很高的文學成就。

陶淵明的田園詩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歸園田居》其一
《歸園田居》其一是描寫詩人從彭澤歸隱後的新生活: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開頭幾句追述出仕的往事,不勝懊悔。他把官場視為「塵網」,說自己誤落其中,好像羈鳥、池魚,得不到自由。「守拙」與「適俗」(即適應世俗),「園田」與「塵網」,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後感到無比愉悅。「開荒南野際」以下轉而寫歸隱之後的生活,詩人好像帶著我們在他的田園裡參觀了一番,他指東道西地向我們一一介紹: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這些平常景物,一經詩人點化都詩意洋溢了,眼之所見與耳之所聞無不愜意。「曖曖(即模糊不清)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一近,像一幅素描,極形象地表現了田園的優美和寧靜。墟里中炊煙依依,是那樣悠然自得,與詩人的心境完全契合。「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簡直達到了化境。「戶庭無塵雜……復得返自然」四句則對全詩作了總結,說明自己回到家中沒有塵俗的纏繞,靜室裡再有餘閒。先前長期在牢籠中,現在是重返自然了。欣喜舒暢之情溢於言表。

從大自然得到頓悟
與《歸園田居》其一類似的還有《飲酒》其五。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寫他怎樣從大自然裡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陶淵明採菊於東籬之下,偶一抬頭見到南山,山上的氣象傍晚時越發可愛,飛鳥一群群地結伴而還。他忽然從這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歸隱,悟出返璞守真的哲理。他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陶淵明的詩集中寫到飛鳥的地方,除此以外,還有十三處,大都有比喻或象徵的意義。用飛鳥飛向天空經受了風雨嚴寒的折磨,終於返回山林,喻指自己的出仕與歸隱。

質性自然的詩人

陶淵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這也是他生活和創作的最高原則。《歸去來兮辭》說:「質性自然」,即是說自己天性接近自然。《形影神序》說:「神辨自然以釋之。」即是以自然的法則來排遣憂思。陶淵明認為,人既秉受天地之靈氣而生,就應避免世俗的牽擾。隱居山林、躬耕田園最符合人的本性。

返回自然的思想

返回自然集中地體現了陶淵明的人生哲學。《歸園田居》其一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在他看來世俗的名祿好像羅網和樊籠,束縛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發的狀態,自然而然,才能得到自由。返回自然的思想,包涵著對世俗社會和名教禮法的厭惡與鄙棄。雖然它的方式只是消極的逃避,但其中卻有反抗黑暗、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積極意義。陶淵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開闢了新的途徑。

自然率真
陶淵明愛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學理想。陶詩的美在於真,也就是自然。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詩不存祈譽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觸就訴諸筆墨,既無矯情,也不矯飾,一切如實說來,率真而又自然。

後人的讚譽
蕭統《陶淵明集序》說陶詩「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前一句指陶淵明的詩歌具有寫實性,後一句寫陶詩抒發性情,真淳自然。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說陶詩「不煩繩削而自合。」(《題意可詩後》,收於《豫章黃先生文集》)這指出了陶詩無須雕琢、修飾,而自然合乎詩歌創作的規律。

2007-06-21 00:33:20 補充:
資料來源:Internet和有關書籍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8: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20000051KK016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