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點解叫蛋撻

2007-06-20 7:04 am
蛋撻的起源
發明地點同時間

回答 (3)

2007-06-20 7:08 am
✔ 最佳答案
蛋撻,台灣稱為蛋塔,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蛋撻亦是滿漢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歷史 縱然蛋撻深受香港人歡迎,但其在香港歷史尚短。據業餘香港歷史學者吳昊考證,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為了吸引顧客,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設計一款「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正是這時候在廣州出現。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
香港引入蛋撻的時代,現未有準確年份,有說自1940年代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數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故現只在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其他茶餐廳則從麵包工場訂購蛋撻饗客。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




種類 香港地道的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分為牛油蛋撻和酥皮蛋撻兩種:
牛油蛋撻的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類似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一樣,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稱。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 (Puff Pastry);但因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除以砂糖及雞蛋為蛋漿的主流蛋撻外,亦有在蛋漿內混入其他材料的變種蛋撻,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

2007-06-21 21:14:42 補充:
將皮把蛋撻模填滿至高出模邊少許,放進蛋撻水,入焗爐焗20分鐘便成
參考: 自己+YAHOO
2007-06-20 7:08 am
蛋撻,台灣稱為蛋塔,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蛋撻亦是滿漢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4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9000051KK048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