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故宮的資料....

2007-06-19 10:18 pm
請問故宮的什麼地方可參觀及不可參觀?
Thanks!

回答 (3)

2007-06-19 10:21 pm
✔ 最佳答案
故宮,為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又收藏了中國歷代各類珍貴文物近百萬件,因而被譽為中國最大的博物館。
紫禁城宮殿建於清時期,它集中國古代傳統宮殿建築的大成,繼承和發展了中國歷代宮殿建築的優秀成果,成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宮殿房屋建築面積達155,000平方米。在紫禁城內,各種大大小小的宮殿,樓、堂、亭、閣,錯落有致地覆壓一片,以致當人們從景山萬春亭俯瞰紫禁城時,無不對「宮殿之海」的壯麗景觀讚嘆不已。再加上宮殿建築中採用金光閃閃的黃色琉璃瓦屋頂,色彩艷麗的琉璃裝飾,精緻考究的內外檐裝修,室內巧奪天工的天花藻井、朱紅色的宮牆、漢白玉石台基,交相輝映,使紫禁城建築呈現一派富麗輝煌。它本身就是一個珍貴的文化遺產。

故宮收藏的文物極為豐富。皇家收藏傳世文物,大多在故宮保存。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接管、收購和接受捐贈等方式,珍藏不少文物。另外還藏有全國各地出土的少量文物。在故宮收藏的近百萬件文物中,不少是稀世珍寶,包括繪畫、銘刻、雕塑、金漆器、陶瓷、玉石、刺繡、珍寶、佩飾等等。

2007-06-19 14:21:44 補充:
http://www.dpm.org.cn/Big5/default.asp
2007-06-19 10:58 pm
故宮博物館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五百多年了。

紫禁城的城牆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看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着,上面刻看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嘴裡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二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簷斗拱、額枋、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十二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看流雲火燄。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裏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看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裏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裏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殿前廣場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


遊覽需知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
10月16日至4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6:30
止票時間 15:30(含鐘表館、珍寶館)
4月16日至10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7:00
止票時間 16:00(含鐘表館、珍寶館)
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
《珍寶館──故宮藏珍貴文物展》─皇极殿廡房 養性殿
樂壽堂 頤和軒
《石鼓館──秦國石鼓專題陳列》─皇极殿東廡
《鐘表館──故宮收藏鐘表展》─奉先殿(館內11點和14點
有鐘表演示)
《青銅器館》─承乾宮
《清宮戲曲展》─暢音閣 閱是樓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
《清代妃嬪生活展》─永和宮
皇朝禮樂展》─弘義閣
《清宮鹵簿儀仗展》─太和門西廡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廡
《清代武備展》─弘義閣迤南西廡
《万壽慶典展》-乾清宮西廡
《皇帝大婚展》-乾清宮東廡
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古陶瓷研究中心于2005年10月10日在延禧宮成立。目前,《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展》和《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窯址標本展》(展期暫定一年)正在古陶瓷中心展出。《清宮廷羅漢畫展》正在古書畫研究中心內展出(展期至06年底)。


購票說明

淡季(自11月1日--翌年3月31日)門票:40元(學生20元)
旺季(自4月1日--10月31日)門票:60元(學生20元)
(珍寶館10元 鐘表館10元 聯票無半价)
1.2米以下儿童免費參觀。大、中、小學學生(含港、澳、台,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証、學校介紹信購20元优惠門票(不含專館,下同)。《故宮博物院接待中小學生集体參觀免票實施辦法》
离休人員憑离休証免費參觀。 老年人憑老年証,門票半价优惠。 持有社會保障金領取証的人員門票半价优惠。「三八」婦女節,婦女半价參觀。「六一」儿童節,儿童免費參觀(隨同家長一人半价)。
「八一」建軍節,軍人憑証件免費參觀。殘疾軍人、榮譽軍人憑証門票半价优惠。


遊覽服務項目

語音導游
語种:漢語、粵語、英語、法語、日語、德語、韓語、俄語、泰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
位置:午門講解處、神武門講解處
价格:押金 100 元
   租金40元(漢語版、粵語版 10元)
講解員講解服務
漢語、英語、日語
商品服務
旅游紀念品、圖書、餐飲、郵局
廣播
位置:景運門西南
存包
位置:午門、神武門
時間:8:30-18:00
2007-06-19 10:47 pm
图片http://bbs.fmtrip.com/viewthread.php?tid=4&extra=page%3D2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勾结,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书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了中国东北领土,步步进逼华北,形势危急。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在这场长达十余年的惨烈的战争期间,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尽职尽责,南迁文物数量虽巨,却没有一件丢失和损伤,故宫人员的精神、事迹,可歌可泣。可又是因为这场战争,致使故宫的文物分处异地。这份祖国传统文化之珍藏应是一个整体,而尤与紫禁城建筑不可分离,人们相信,终有一日,其终将得以完璧。



作者: 221.13.12.* 2007-5-21 13:53   回复此发言

--------------------------------------------------------------------------------

2
參考: www.airiti.com/npmoln/ 6K 2007-6-18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38: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9000051KK020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