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近代科學不發達原因
1. 整個傳統科學在中國都是整體文化中的輔助角色。
2. 中國科學史上的巨匠大都不是純科學學者 【】如墨子、王充(漢)、沈括(宋)、方智(明)等人),科學著作大都係其著作中輔助的一部分,有時甚至不獨立成篇。
* 王充的論衡,沈括的夢溪筆談等,都沒有專談科學的篇章,而是散在整本書中
* 除了工藝、醫藥、曆算、博物(動、植、礦物)外,中國少有專門性科學著作
2. 中國只有工藝,而無科學。甚至中國只有工藝上「碰」上的領先與繁盛,在理論上比西方科學主要源頭的希臘都差的太多。
3. 李約瑟「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中國科學一直在緩慢進展,沒有經過「科學革命」的蛻變,因此十六世紀以後被西方趕上超越
二. 缺乏科學革命 (的原因)
中國沒有科學革命的解釋各種解釋:
1. 中國文明過份早熟,加上地理上的封閉,習於故常即可滿足。
2. 席 文:中國科學有其獨特模式,不產生像西方一樣的「科學革命」。
3. 劉君燦:中國科學整個化到文化之中;因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人向來認為
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固然相異,卻是可以交融的。
下列學者從中國文化精神的本質,從內在的思想文化角度入手分析及論証:
1. 梁漱溟:從宇宙觀立論,指出中國人重人事而輕物理,所以科學思想貧乏。
2. 謝幼偉:從文化精神着眼,指中國人重實踐而輕理論、重經驗而輕實驗。
3. 林語堂:從思維方式說明,指中國人長於感通內省,拙於分析推理。
下列學者從中國文化精神的本質,從外在的庄會制度和物質條件入手分析及論証:
1. 錢 穆: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精神並不與現代科學精神相違背,中國人的心性之學
有科學基礎。
2. 毛子水:古代中國人有相當卓越的科學思想,且有一切西方古代科學家具備的科學才具,近代中國科技之落後,只是一些外在的社會制度和物質條件所造成
李約瑟:中國科學不發達有其外緣社會及內在文化的原因。
1. 中國地理,適合以農立國;社會經濟則支持了封建官僚主義,較難向近代科學轉型。
2. 中國傳統文化欠缺「創造主」及「自然法則」的信仰,認為宇宙萬物和諧共處 。
三. 中國科學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務
1. 中國的學問一向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的考慮,傳統科學自也不例外,它要解決人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問題,以及如何便利人的日常生活問題。
2. 先民面對大自然的種種變幻,要提出一個宇宙發生論。宇宙發生論是每個古文明都有的,與神話、哲學分不開來,科學從中誕生。
3. 人是天覆地載中的人;天地人三才中,人是出發點,也是歸向點。
4. 首要之務是解決人的問題,因為與人最直接相關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所以中國傳統科學重工藝是其來有自的。
5. 皇帝要直轄欽天監、太醫院,內經以下的醫書也強調自然環境與人的交互影響。在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的天人交感思想下,中國傳統科學的散諸經典,而較少獨立成書。
6. 中國人重關聯感應式的思考,這種思想使中國率先發現了:
四. 中西宇宙觀不同
中西方對「天」的不同觀念及其影響:
1. 在人文的突顯下,中國人的天並非完美無缺的
* 這在科技上就是強調既有工具的靈巧運用,包括改良、補救(如女媧補天)。
2. 希臘人認為天空是完美的,天體也必依完美的圓形運動,並形成球體
3. 西方接受了基督教後,很自然形成天界與世俗界的隔離,完美的數學大抵是為完美的天界而準備的
4. 西方這一切無非是因為完美的上所創造的世界必然是完美的,而完美的就是精確的,要精確就只有靠數學
5. 西方科學革命與宗教革命所爭的不過是詮釋上帝方式之爭而已;要求從大自然,從世俗成就,而不再從耶經、來世來肯定上帝,更進而肯定個人而已。而這一切講究的是邏輯的蘊含
6. 西方神學的講求邏輯思辨更是一大特色,也是近代哲學、科學的所以衍生
東西科學模式大異其趣
檢視現代中西方對科學的態度:
1. 西方神學的邏輯思辨自然與講求關聯感應的中國思想大相逕庭。
2. 兩者文化模式、科學模式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3. 西方科技太重速效,思想上太重單向的因果蘊含方式,傾向分裂自然的整體性,以致破壞了環環相扣,網狀,非單向的生態系統。
4. 中國傳統科學大多是化在文化中的。
5. 醫卜不分,器技不二,天文也與星相合流。這代表中國科技大傳統與民俗小傳統的溝通性很強,大傳統來自並加強小傳統。
6. 自先秦至明末,中國的科技因內發外爍,內容變化得太多,但精神形式大致不變,仍然是關聯感應式的
中國科學何去何從
對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檢討:
1. 內容大都從西方傳入;
2. 中國傳統的科學在思想上注重關聯感應,西方則注重因果蘊含。
1. 在速效性西方科學的衝擊下,青年自然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排斥傳統科學。
2.
3. 生態網仍可用數學分析處理,可稱之為「整合分析交融式」。
4. 中國科學模式的形上部分,史家大致有一共識。但運作性的指導這一方面,大致仍是未經開闢的處女地,還在「瞎子摸象」中。
5. 這並不只是用西方方法處理中國材料的問題,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價值意義,至少關聯感應的整體性想法,同異交得的生態原則告訴我們,無論文化、科學,沒有特色,不能同中求異,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6. 我個人還認為關聯感應與因果蘊含這兩種探求方式,在後現代的科學探求中,是可春華秋實,各擅勝場的
附錄︰中國傳統科學思考特色初探
難成完整的邏輯系統
1. 中國傳統科學古籍的特色就是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
2. 中國古代哲人思考暗合邏輯,但不重視邏輯方法
3. 中國的古籍大多是條目式的,將事實與現象一條條的羅列
4. 各條目之間往往只是同類並舉,而沒有蘊涵、推衍、演繹的關係
5. 各條之間即使同類,也看不出多少邏輯上的關係,更不用說形構系統了
6. 這些條目有些是提出問題後,馬上就寫出結論,而省略了推論的過程
關聯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