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生活在西元前六世紀的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術,成為後世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成份。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統治者都把儒家思想尊為正統思想,因此,孔子家族一直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孔子的直系後代中也出現了許多著名人物,他的第二十世孫孔融就是其中的一個。下面講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關於孔融的故事。
故事出於中國古代著名小說集《世說新語》一書。
孔融是西元二世紀中國漢朝一個很博學的人。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經是小有名氣了。
孔融十歲時,隨他父親到都城洛陽去拜訪當地的行政長官李元禮。李元禮是一位有名而高傲的學者,日常拜訪他的人很多,但如果來訪者是無名之輩,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請守門人通報李元禮。但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
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元禮見到孔融,就好奇地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係,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
李元禮的家裏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十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就將孔融剛才的表現告訴他。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道:“我想陳先生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另外,“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說,孔融很小的時候,全家人在一起吃梨,他總是揀大個的送給長輩,把小個的留給自己,非常懂禮貌。
孔融長大後,博學多才,做了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但那時候國家已經開始分裂,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即將開始。孔融是一個傳統的學者,言行及寫作中常常流露出對時局的擔憂和不滿,最終被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人物曹操所殺害。
------------------------------------------------------------------------------------------
恭錄原文如下: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http://gb.cri.cn/chinaabc/chapter16/chapter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