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後主昏庸無道
在繼位初期,還有諸葛亮﹑蔣婉﹑董允等治國之人才,而當他們死後,後主就開始寵信黃皓,處處維護他,例如有一次姜維想殺黃皓時,後主居然說:「黃皓乃趨走小臣,縱使專權,亦無能為。昔者董允每切齒恨皓,朕甚怪之。卿何必介意?」還有黃皓只說一句:
「某早晚趨侍聖上而已,並不幹與國政。」後主就信了他。董允是一個賢士,他為了黃皓竟責怪董允。可想而知他真的很昏庸無道。他又溺於酒色,不理朝政,令賢士漸漸遠離朝廷。當蜀國有危難時,他還在信任師婆,不發兵救援,這樣難道不令蜀國由強轉弱嗎?
二﹑人才淍零
在諸葛亮死前,蜀國還有馬岱、王平、蔣婉等文官和大將,當他死後,上述的人便先後死去,就連馬忠、費褘等次一等的人也死去,只剩下姜維、張翼等支撐下去,雖有夏侯霸投降,但對蜀國沒有大的幫助,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就是如此,加上諸葛亮幾乎沒有培訓人才,所以令蜀國由強轉弱。
不過,先主也有責任,因為他為了重奪荊州(為關羽報仇是次因或不是原因), 不聽眾人之言,貿然攻打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令蜀國元氣大傷,打開蜀國轉弱的大門。
2007-06-18 22:19:24 補充:
致emily lee﹕你的看法不錯,還補充了人才淍零的時間和詳細情況,不過其實在諸葛亮死後,都還有蔣婉、郭攸之(或董允)、費褘等文官處理蜀國政治,那時的蜀國國勢還未轉弱,當這些人才死後,黃皓才有機可乘,而蜀國才真正轉弱。至於姜維不懂政治,這點我是同意的。
2007-06-18 22:46:53 補充:
我也認為姜維、關羽、諸葛亮也要負上一些責任,以姜維和關羽的責任較大。先說姜維,他在蜀國後期九伐中原(應該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雖偶有勝仗,但伐中原的時間太頻密,使蜀國的兵力減弱,更致魏國攻蜀時無力抵抗。再說關羽,因為他的高傲自大,以致孫權憤怒而攻荊州,沒有荊州後人才減少,因為西川一向不是出人才的地方(荊州、關中才是出人才的地方),而早期人才都先後死去,所以蜀國後期不再出人材。(關於關羽死後所致的後果上文有介紹,這裡不多說)諸葛亮是治國能才,但他也有害死人才(魏廷)的時候,加上他培訓的後期人才不多,所以也令蜀國後期不再出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