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做的食物有咩野問題?

2007-06-15 9:08 am
點解咁多人要反對?

回答 (2)

2007-06-15 10:05 am
✔ 最佳答案
環保及消費者團體對基因改造食物∕農作物有以下的疑慮:

基因改造農作物的花粉和種子可能會意外地傳播到鄰近田野,令相近的傳統品種改變
基因改造農作物可能會擾亂生態平衡
種植基因改造農作物可能會導致「超級害蟲」的出現
應否把一些向來不雜交的動物或植物的基因轉移
有些人擔心所進食的食物中,會含有一些他們因為宗教、健康或其他理由而不會進食的食物的基因 (韓非子註:譬如某甲是和尚,佢不能吃肉。豈料佢所吃的食物含有牛肉。就間接破了戒。真是罪過!罪過!)

2007-06-15 02:08:02 補充:
另一個網站就指出有以下問題:( 1 ) 食物安全 : 新設計出來的食物,會否在致敏、毒性、耐抗生素基因轉移等方面,令消費者於食用後出現不良反應?食環署告訴我們,獲批准出售的基因食物,都已經過安全評估,沒有證據顯示它們不宜人類食用(註 1 )。但香港的消費者委員會卻表示「不排除新產品在若干年後才發現對人體帶來負面影響。」

2007-06-15 02:08:30 補充:
另一方面,未經安全評估的基因食物,或不適合人類食用的基因飼養生物,已發生過數宗進入了我們的食物系統,產生污染事故。 2000 年,一種名為「星聯」的基因改造粟米被發現混入了加工食物中,由於「星聯」粟米可能導致致敏反應而且只被批准作動物飼料之用,因此引發全球的回收潮,涉及三百種含有粟米的產品(註 2 )。這些事故顯示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管理,存在巨大漏洞,目前的架構不足以保證食物的安全。

2007-06-15 02:08:57 補充:
2005 年初,綠色和平亦在中國發現同類事故。綠色和平從湖北的大米批發和零售市場抽取的樣本作基因測試。結果發現在 16 個大米樣本中有 10 個基因改造米。而據綠色和平成員在當地考察所得,受到污染的湖北大米有批發到廣東省和福建省等南方地區。由於廣東省與香港鄰近,這些基因改造米有可能已經登陸香港(註 3 )。根據國內法例,中國農業部規定基因改造作物必須通過安全測試和取得安全證明書才可以推出市場,但基因改造米至今仍然沒有通過安全測試。

2007-06-15 02:09:13 補充:
2005 年 5 月 22 日 ,英國《獨立報》披露了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 Monsanto )的一份秘密報告,顯示老鼠吃了一種 9 個國家批准的基因改造粟米( MON863 )後,腎臟變小,血液的構成發生變化,後者可能顯示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或是出現了腫瘤等疾病,免疫系統必須動員起來,抗擊病魔。雖然孟山都表示上述異常情況純屬偶然,但有關報告令人憂慮基因食物的安全問題。

2007-06-15 02:09:27 補充:
( 2 ) 對環境的影響 : 抗蟲作物最終會否製造出抗藥害蟲來?在此之前,又會否因為害蟲在短時間內大量減少,而令它的天敵及其他相關生物的平衡受影響?耐殺草水的作物,又會否鼓勵農民多用農藥,而令食物上的農藥殘餘增加?令地下水更受污染?同時若基因作物與近親野草交配,會否出現不受殺草水控制的超級野草來?因為基因生物可以在大自然裡不斷自我繁殖,且不易收回,故可以永遠繼續存在下去,故此它們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不單只巨大,而且深遠,且是不能逆轉的。

2007-06-15 02:09:51 補充:
( 3 ) 基因食物不能解決饑荒問題 : 不少討論都提及基因食品可以解決人類糧食不足的問題,但已有不少團體(如樂施會)及專家(如 98 年諾獎得主經濟學家艾瑪雅森( Amartya Sen ))均表示,人類饑荒的主要起因是貧窮和分配不均。那我們又有甚麼理由去相信,在這些因素未除之前,糧食增產便可以解決糧食問題。人類糧食的不足,是一個社會、經濟、政治等的問題,而不是一個科技問題,即使糧產上升,貧窮和分配不均等因素未除的話,饑荒仍會發生。

2007-06-15 02:10:07 補充:
( 4 ) 對小農的影響 : 跨國生物技術公司利用絕育種子技術,生產不能留種的種子,令農民每年都必須向種子公司購買種子。同時能抗除害劑的作物,只能抗同一公司生產的除害劑,於是小農對跨國企業的倚賴日深,導致資源分配更不均。

2007-06-15 02:10:28 補充:
( 5 ) 消費者的知情權 :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的報告內(註 4 ),亦表明消費者應享有充足的知情權,讓他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例如素食者不希望吃到加入了動物基因的蔬菜,或者過敏症患者不想誤食了加入致敏基因的食物。
參考: 食環署網頁
2007-06-15 9:43 pm
首先要明白基因改造食品是什麼:

基因改造就是透過生物技術,將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創造一種新的人工生物。例如,科學家認為北極魚體內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於是將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內,製造新品種的耐寒蕃茄就是一種基因改造生物。含有基因改造生物成份的食品稱為基因改造食品。

基因污染

基因改造生物具有外來的基因,對大自然生態系統來說是全新品種,若釋放到環境,會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係,破壞原有自然生態平衡,導致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基因改造生物會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並和其近親品種雜交,從而使得外來基因在自然中以不可控制方式傳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將我們所知不多的基因改造生物釋放到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是一個對大自然極度危險的實驗。

人類的科學發展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摸索前進的。不少新的產品或發明在開始的時候都被視為是對人類及環境無害,可是事後證實是事與願違。直到現在,人類對生命及生態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但是,我們知道大自然有自己一套秩序,一旦引入類似基因改造生物這些外來的、未知的品種,可以對自然生態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

基因污染---不可控制,無法逆轉

基因改造生物是實驗室中創造出來的生命,不是自然的生命體,是無法通過進化而自然產生的。即是說基因改造生物對地球的生態系統來說,都屬於外來品種,基因改造生物像其他生物一樣,可以有繁殖、與近親交配的能力,可以透過花粉傳播及其它方法將體內的特性傳給近親生物,基因改造生物一旦釋放出來環境之中,他們就會在自然界中繼續繁衍,人類無法控制,一旦出錯,覆水難收。

危害生態平衡

基因改造的生物由於人工改造,在生存上比同類的生物顯得更強勢,例如被植入人類生長激素的三文魚比普通三文魚龐大三倍以上,而且生長速度較快。研究生態的學者擔心,強勢的基因改造生物會令自然界原有的品種絕種,破壞生物多樣性。
生物技術公司聲稱通過基因改造技術可以發展出抗蟲的農作物,但這些改造過的生物可能會為其他生物帶不可預知的危害,包括蝴蝶、瓢蟲等益蟲,最終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甚至另一場大自然災害的開始。

基因污染危及糧食安全

基因改造農作物會透過花粉將基因傳播給近親植物,科學家稱之為基因流,這會令其他植物也出現基因改造農作物(如抗除草劑)的特徵,擾亂生態的自然規律。如果抗除草劑的基因傳播到雜草,更會使「超級雜草」出現,危害糧食生產。

2001年11月,科學家及墨西哥政府發現墨西哥三百多種野生玉米品種受到基因污染。墨西哥是玉米的發源地及品種集中地區,基因污染不單破壞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更威脅到糧食安全,因為人類千百年以來就是利用多樣的野生品種來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以對抗新蟲害、新病害以及適應多變的氣候和環境條件。

中國是大豆的生物多樣性中心,如果種植基因改造大豆,很可能重蹈墨西哥玉米的覆轍,造成基因污染。原始性狀一旦受到破壞,則遺傳多樣性受到破壞,會嚴重地威脅糧食安全。

加速害蟲的抗藥性發展

一些基因改造生物具有抵抗害蟲的功能,可是,害蟲長年累月地接觸某種毒素,體內自然地會產生抗體,有可能變成不怕殺蟲劑的「超級害蟲」。
針對基因改造棉花進行研究表明,發現棉花內的毒素造成主要害蟲棉鈐蟲的抗藥性發展,有可能導致超級害蟲的出現,令Bt棉花在八至十年內就失去抗蟲力。

全球糧食問題

推動基因改造食物的跨國公司聲稱,基因改造可以解決饑餓問題。然而,經過仔細分析,人們會發現基因改造只會令世界饑餓問題更加惡化。

全球有八億人長期食不果腹。在饑餓致死的人中,只有一成死於天災或戰亂造成的饑荒,其餘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赤貧,無法取得足夠糧食和營養,長期饑餓致死的。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1999)指出,現時世界糧食產量足以喂飽所有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1998)也指出,全球最富裕的兩成人,消耗了近一半的肉類和魚類,最窮的兩成人卻只食用了百分之三。

不少食不果腹的人,都住在盛產糧食的國家。印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饑餓國度,在九億人口中,超過兩億人長期處於饑荒狀態。與此同時,印度農業出口占國民生產總值三成,一九九九年,印度小麥及稻米儲備達至四千萬四百噸,比標準超出了二千萬噸,然而,糧食依舊囤積,窮人依然饑餓。

即使糧食供應充裕,饑餓也不會自動消失。真正造成饑餓的,不是糧食不足,而是貧窮和資源分配不均。饑餓的往往是貧窮的人,他們缺乏謀生資源、防災乏力,又缺乏社會保障,即使糧食再多,他們無錢買糧,只有餓著肚皮。既然如此,基因改造食品當然不能解決饑餓問題。

基因改造技術不是解決饑餓問題的答案,只會使得情況更加糟糕。基因改造技術會惡化跨國財團對種子市場的壟斷,從而使農民不能像千百年來一樣儲存、交換和種植不同的種子,更有可能要付出龐大的專利費來購買基因改造的種子。

生物多樣性是糧食生產和品種改良的基礎。沒有生物多樣性,農民和科學家將難以利用不同的物種和基因資源來應付複雜多變的天然環境,抵禦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基因改造生物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因此是糧食安全的挑戰。

此外,基因改造農作物的花粉和種子會意外地傳播到鄰近田野,令相近的傳統品種改變,如雜草在吸取抗除草劑的基因後,可能會變成「超級雜草」,這樣,既擾亂了生態平衡,也對糧食生產構成危害;種植能對抗除草劑的農作物,也可能導致農民增加使用除草劑,對泥土和環境造成更大的損害。

最後,現在全世界種植的基因改造作物大部份都是抗除草劑的基因改造作物,它並沒有提高糧食的產量,
也沒有增加食品的營養。

基因改造是饑餓問題救星的美麗誤會

認為饑餓問題源於糧食不足,而基因改造可以增加產量以解決問題,實在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饑餓的問題,並非源於糧食不足,而基因改造,只能令饑餓問題惡化。

誤會:糧食不足導致饑餓。
真相:全球有八億人長期捱餓,其中三分二住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國、中國,四分一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糧農組織,1999)。然而,不少資料資料卻指出,真正造成饑餓的原因,並不是糧食不足,而是貧窮和資源分配不均。在2002 年,全球糧食產量足以提供每人每日所需的2,800卡路里熱量 (Hunger Report, 2003) ,但饑餓問題仍然持續,可見問題不在產量,而在分配。聯合國開發計畫署(1998)又指出,全球最富裕的兩成人,消耗了近一半的肉類和魚類,最窮的兩成人卻只食用了百分之三。明顯地,饑餓不是因為糧食生產不足,而是資源分配不均所致。不論是從事饑荒研究的學者,例如199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印度學者辛爾(Amartya Sen),或是樂施會、行動援助組織(Action Aid)等長期關注饑荒和組織緊急救援工作的民間團體,皆異口同聲地指出,現代饑荒的成因,往往是貧窮及分配不均所致,與糧食缺乏無關。

誤會:窮國糧食生產少,人民自然要捱餓。
真相:不少長期捱餓的人,都住在盛產糧食的國家。印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饑餓國度,在九億人口中,超過兩億人長期捱餓(糧農組織,1999)。與此同時,印度農業出口占國民生產總值三成,數量在發展中國家當中亦名列前茅。一九九九年,印度小麥及稻米儲備達至四千萬四百噸,比標準超出了二千萬噸,然而,糧食依舊囤積,窮人依然捱餓(The Hindu Business Line,2000)。在糧食生產充裕的情況下,饑餓還是不會自動消失。1998年,由二十多個非洲國家,包括埃塞俄比亞、蘇丹、盧旺達等組成的代表團發出聲明,表達了他們反對基因改造作物的立場,並指這種技術對他們的經濟和貧窮情況毫無幫助。

誤會:人口太多了,地球都容不下來!
真相:在一份報告中,糧農組織(2000)指出,糧食產量能夠滿足全球人口需要。在過去三十年間,雖然人口增長了七成之多,但糧食生產增長更快,人均糧食就增長了近兩成。在發展中國家,情況也是一樣。

總結:
人類在對基因食物的安全及後果未清楚之前, 絕對不應該種植/食用基因改造食物. 因此, 我們更不應該付高昂的費用在基因改造食物上.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55: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5000051KK002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