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輸入法是誰人發明的?

2007-06-14 10:49 pm
倉頡輸入法是誰人發明的?

回答 (9)

2007-06-14 10:52 pm
✔ 最佳答案
倉頡輸入法,是由人於1976年所創製的,最初只有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輸入的問題。1978年由前國防部長將軍重新定名為「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五代。待推出的第六代,設計為十萬字庫使用。

版本演進
1977年 在台灣發表第一代倉頡,根據一萬二千字的《》所設計。
1980年 發表第二代倉頡,僅將第一代倉頡略作調整。
1982年 發表第三代倉頡,是以《》為範圍,選取其中四萬字,將第二代加以改良的結果。
1985年 在美國發表了第五代輸入法及字形產生器,共收集了約六萬字,同時增加一些輔助字形及修正了少許的取碼。在朱邦復工作室網站上的《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一書中提供了第三代、第五代改碼字的字碼對照表。
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是第三代倉頡。 95/98/Me/2000/XP等作業系統中內建的倉頡輸入法是第三代倉頡的改進版(修改了一些異體字及加入了部份香港字,但有錯碼)。而倉頡之友所製作的倉頡第五代通用版、國際版與香港版則是採用了第五代倉頡。由「面」、「非」兩字即可辨別是第三代或第五代倉頡:

三代:「面」字取碼 MWYL;「非」字取碼 LMYYY
五代:「面」字取碼 MWSL;「非」字取碼 LMSY
最初的倉頡輸入法不單用來輸入,更是一個整合的中文系統,文字以倉頡碼編碼,漢字字形產生器根據倉頡碼自動產生字形。這樣可以免卻儲存每一個字的字形,大大減少所需記憶空間,亦不需受字元集如和的收字限制。

[編輯]
取碼原則
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例如:

「理」字 -(分拆)-> 一+土+田+土 -(對應字母)-> M+G+W+G
「哈」字 -(分拆)-> 口+人+一+口 -(對應字母)-> R+O+M+R
[編輯]
字碼分類
「倉頡字碼」分為五大類,共26個倉頡字母,括號文字為相對鍵及讀音:

五行類(哲理類):日(A)、月(B)、金(C)、木(D)、水(E)、火(F)、土(G)
筆劃類:竹(H,音斜)、戈(I,音點)、十(J,音交)、大(K,音叉)、中(L,音縱)、一(M,音橫)、弓(N,音勾)
人體類:人(O)、心(P)、手(Q)、口(R)
字型類:尸(S,音則)、廿(T,音並)、山(U,音仰)、女(V,音紐)、田(W,音方)、卜(Y)
複合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最多取首尾兩碼,包括:鬼(HI)、虍(YP)、鬥(LN)、目(BU)、門(AN)、阝(NL)、幾(VI,不包括左下角的人)、隹(OG)、吂(YR)
特殊類:難(X),用於特定的筆劃,包括:臼(HX),卍(NX)等約十一種筆劃;重(Z)(在第三代中不再使用,被一些自製倉頡當作特殊鍵)
首24個倉頡字母還可再變化、衍生出「輔助字形」來辨別所有的中文字。例如:「叉」字拆解為「又+丶」,對應字母為 E+I,其中這個「又」就是「水」這個倉頡字母的輔助字形。
參考: web
2017-02-13 10:34 pm
台灣人朱邦
2007-06-14 11:05 pm
由台灣的朱邦復先生1976年所創。廿幾年後,已先後出現基本不用學習的手寫和語音等中文輸入法
最初只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輸入輸出。1978年由中華民國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

目前最新的公開版本是第五代。待公開的第六代(又稱蒼頡輸入法),由朱先生的多年助手沈紅蓮設計,應用於特製的十萬字庫,重碼率低。這字庫完整收錄歷代文獻用字,以倉頡碼作字庫內碼。這版本現僅提供部分專家學者使用。(注意第六代不是為了支援統一碼;朱先生批評統一碼處理漢字方法愚昧,不能採用。)

P.S 朱邦復先生為使中文電腦普及化而於發明了倉頡輸入法時放棄了版權
2007-06-14 10:58 pm
倉頡輸入法是朱邦復發明的.
Yahoo is Jerry Yang 發明的.

2007-06-14 15:00:02 補充:
朱邦復 湖北省黃岡縣人 學歷 台灣省立農學院(國立中興大學)農藝系畢業。 巴西國立巴伊亞音樂學院專攻理論作曲。 經歷 1937年-出生。 1967年-台灣電視台影片編譯。 1971年-巴西四月文化公司任美工完稿。 1973年-台灣中華電視台影片編譯。 1979年-台灣零壹科技公司總經理。 1984年-美國博愛電腦公司總經理。 1987年-深圳科技園,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0年-台灣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6年-台灣士芯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 1999年-香港文化傳信集團副主席。

2007-06-14 15:00:37 補充:
著作 1973年-層次論          -自資出版 1974年-巴西狂歡節的迷惘     -道聲出版社 1974年-東尼!東尼!       -道聲出版社 1978年-中文輸入研究       -大周建設公司自資出版 1980年-倉頡輸入法手冊      -零壹公司 1980年-中文電腦漫談       -全華圖書出版 1980年-中文程式語言       -全華圖書出版

2007-06-14 15:01:04 補充:
1981年-中文資訊碼        -全華圖書出版 1984年-博愛中文電腦手冊@    -美國博愛公司 1989年-聚珍中文電腦手冊     -深圳科技工業園 1989年-組合語言的藝術      -深圳科技工業園、香港漢星、台灣松崗 1993年-老子止笑譚        -時報出版

2007-06-14 15:01:25 補充:
1994年-易1994年-易理探微         -時報出版 1995年-巴西狂歡節        -時報出版 1995年-東尼!東尼!       -時報出版 1996年-智慧之旅(全四冊)    -時報出版 1998年-智慧學九論        -商務印書館

2007-06-14 15:01:58 補充:
1999年-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   -香港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智慧之旅(全八集)    -香港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1999年-宇宙浪子(一~五集)   -香港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2002年-宇宙浪子(一~十二集)  -聯經出版社 2002年-宇宙浪子(一~十二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簡體版)

2007-06-14 15:02:12 補充:
2006年-組合語言的藝術      -博碩文化出版 2006年-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   -博碩文化出版 其他:(未出版或僅對公司內部教學應用者) 多媒體劇作導論 劇本寫作規範 大說小說 劇本(數十個)經明道錄        -時報出版

2007-06-14 15:03:28 補充:
倉頡中文輸入法,係由台灣人朱邦復喺1976年所創製嘅中文輸入法,最初只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係「形意檢字法」,用嚟解決電腦輸入漢字嘅問題。1978年由中華民國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將佢重新命名為「倉頡輸入法」。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係不收分文嘅,令電腦漢化得到好大嘅進展。現今大部份嘅作業系統都附有倉頡輸入法。佢係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嘅形碼輸入法。目前最新嘅版本係第五代
2007-06-14 10:58 pm
倉頡輸入法,是由人於1976年所創製的,最初只有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輸入的問題。1978年由前國防部長將軍重新定名為「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五代。待推出的第六代,設計為十萬字庫使用。

版本演進
1977年 在台灣發表第一代倉頡,根據一萬二千字的《》所設計。
1980年 發表第二代倉頡,僅將第一代倉頡略作調整。
1982年 發表第三代倉頡,是以《》為範圍,選取其中四萬字,將第二代加以改良的結果。
1985年 在美國發表了第五代輸入法及字形產生器,共收集了約六萬字,同時增加一些輔助字形及修正了少許的取碼。在朱邦復工作室網站上的《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一書中提供了第三代、第五代改碼字的字碼對照表。
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是第三代倉頡。 95/98/Me/2000/XP等作業系統中內建的倉頡輸入法是第三代倉頡的改進版(修改了一些異體字及加入了部份香港字,但有錯碼)。而倉頡之友所製作的倉頡第五代通用版、國際版與香港版則是採用了第五代倉頡。由「面」、「非」兩字即可辨別是第三代或第五代倉頡:
三代:「面」字取碼 MWYL;「非」字取碼 LMYYY
五代:「面」字取碼 MWSL;「非」字取碼 LMSY
最初的倉頡輸入法不單用來輸入,更是一個整合的中文系統,文字以倉頡碼編碼,漢字字形產生器根據倉頡碼自動產生字形。這樣可以免卻儲存每一個字的字形,大大減少所需記憶空間,亦不需受字元集如和的收字限制。
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
參考: 網址
2007-06-14 10:54 pm
倉頡輸入法乃朱邦復先生所創,他按照漢字的字形結構和組字原理,共歸納出24個「倉頡字母」及76個由這些基本字母所衍生出來的「輔助字形」。因為倉頡字母所用到的24個鍵,都分別被配對到英文打字的26個字母鍵當中(X及Z鍵除外),所以輸入起來非常快捷方便。目前,差不多所有中文系統都有提供倉頡輸入法。
2007-06-14 10:54 pm
1. 中國朱邦復先生發明倉頡輸入法的時候,
他是找誰來設計倉頡碼放在鍵盤上的位置? (倉頡碼即: 日中木戈手弓等....)

2. 而那個負責決定倉頡碼在鍵盤上的位置的專家, 他又是用什麼方法來
計算, 斷定出, 碼放在那個位置才能達到打字速度的最高效率?


3. 請問那裏能夠找到這種專家? 因為我發明了一種文字, 而我這兩年
來都係用這種文字來撰寫私人筆記的. 不過我現在卻想把筆記電腦化
打在電腦上. 要請電腦工程師來把我的文字放進電腦並不難, 問題在
於, 我不知道應該把我的字根放在鍵盤的那些位置才能得到打字的最
高效率.

因為我知道, 當時英文打字機剛推出的時候也是 abcde 順序排列, 但他
們就是發現這樣不能得到最高效率. 而倉頡輸入法的碼好像也不是順序
排放在鍵盤上的. 所以我意識到, 他們是有經過恆量後才決定放到那個位
置.
2007-06-14 10:53 pm
倉頡中文輸入法,係由台灣人朱邦復喺1976年所創製嘅中文輸入法,最初只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係「形意檢字法」,用嚟解決電腦輸入漢字嘅問題。1978年由中華民國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將佢重新命名為「倉頡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係不收分文嘅,令電腦漢化得到好大嘅進展。現今大部份嘅作業系統都附有倉頡輸入法。佢係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嘅形碼輸入法。

目前最新嘅版本係第五代。
2007-06-14 10:53 pm
我想係發明電腦個人發明!!!!!!!!!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4000051KK020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