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會行雷同閃電?

2007-06-13 11:11 pm
-.-~why?

回答 (3)

2007-06-13 11:15 pm
✔ 最佳答案
雷是由閃電引起的衝擊波。因為聲音和光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人們可以通過計算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來確定閃電發生的距離。在空氣之中,聲速大約為340米/秒,因此閃電發生的地點大約為每間隔3秒一公里(或5秒一英里)。
雷擊其實就是閃電電了一下,不過電量比較大,有的建築物會倒塌,樹會斷,人畜可能死傷。中國古代認為雷擊跟天譴有關,比如做了不孝之事,天公震怒,將犯罪嫌疑人電死以示懲戒。要預防雷擊之災,避雷針將雷電導向地線。
==================== ==================== ================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4/Lightning.jpg/250px-Lightnin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雲間閃電
閃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強大的放電現象。 閃電的放電作用通常會產生了閃電光或電光(light)。 空氣中的電力經過放電作用急速地將空氣加熱、膨脹,因膨脹而被壓縮成電漿(plasma),再而產生了閃電的特殊構件雷(衝擊波的聲音)。

閃電研究的歷史
[編輯]

如何形成閃電
[編輯]

閃電類型
[編輯]

雲內閃電
[編輯]

雲地閃電
[編輯]

雲間閃電
雲間閃電是一種很少發生的閃電,它在二個或更多完全分離的積雨雲中放電。
[編輯]

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通常被形容做一個在空中漂浮的發光球體。它們移動速度不定,甚至可能出現靜止的狀態。有時候會發出噝噝的爆裂聲。甚至有些球狀閃電在穿過窗戶後爆裂開來消失了。 有很多目擊者都描述了球狀閃電但是很奇怪,它們很少被氣象學家記錄到。
The engineer Nikola Tesla wrote, "I have succeeded in determining the mode of their formation and producing them artificially" (Electrical World and Engineer, 5 March 1904). There is some speculation that electrical breakdown and arcing of cotton and gutta-percha wire insulation used by Tesla may have been a contributing factor, since some theories of ball lightning require the involvement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Some later experimenters have been able to briefly produce small luminous balls by igniting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s atop sparking Tesla Coils.
Several theories have been advanced to describe ball lightning, with none being universally accepted. Any complete theory of ball lightning must be able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reported properties, such as those described in Singer's book "The Nature of Ball Lightning" and also more contemporary research. 日本人的研究顯示出多宗球狀閃電是會發生在無暴風雨及閃電的情況之下。
許多不在這個球狀閃電領域工作的科學家是不能體會到球狀閃電的領域特性是多麼廣泛的。典型的球狀閃電直徑通常被規範化為20-30 厘米, 但有報告球記載了球狀閃電直徑可達數米以上(Singer) 。一張最近的相片是由昆士蘭(Queensland)機動隊員Bret Porter所拍攝, 相片中顯示了一個相信為球狀閃電的一個火球,估計直徑大約為100 米。相片是刊出在科學雜誌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標題為「一個有一條長而扭轉繩索似的發光球狀區域( a glowing globular zone (the breakdown zone?) with a long, twisting, rope-like projection (the funnel?) )」.
Fireballs have been seen in tornadoes, and they have also split apart into two or more separate balls and recombined. Fireballs have carved trenches in the peat swamps in Ireland. Vertically linked fireballs have been reported. One theory that may account for this wider spectrum of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s the idea of combustion inside the low-velocity region of axisymmetric (spherical) vortex breakdown of a natural vortex (e.g., the 'Hill's spherical vortex'). 高文(Coleman)是最早發表這個理論的科學家。在1993年,他在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的出版刊物「Weather」中發表了這個理論。 球狀閃電是很難被人看見的。 事實上,只有數次被拍攝為照片的記錄。
聖艾爾摩之火是被Franklin 正式評定為自然界中的電力。這是與球狀閃電完全不同的。
是所有閃電中最強的一種,是一般閃電強度的10倍,曾製造過5起空難,就連巨無霸噴氣式客機(波音747)也難逃厄運。
[編輯]

其它星球上的閃電
因為閃電需要擊穿氣體,所以閃電不可能在真空的空間內出現.但是在其他行星的大氣層內有偵測到過閃電, 比如金星和木星. 人們估計木星上的閃電比地球上的閃電強100倍左右,但是發生頻率只有地球上閃電的十五分之一。至於金星閃電的具體情況現在還在爭論中。 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前蘇聯的金星號(Venera)和美國的先驅者計劃(Pioneer program)中,資料顯示在金星的上層大氣中發現了閃電,但是卡西尼—惠更斯號(Cassini-Huygens)經過金星的時候卻沒有發現任何閃電的發生。
2007-06-13 11:18 pm
科學家認為X和伽馬射線才是閃電形成主因

新浪科技訊美國東部時間11月17日(北京時間11月18日)通常人們認為閃電是由大氣層中的電場作用形成的。但是,來自佛羅里達技術協會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瑟夫-德懷爾(Joseph Dwyer)表示,大氣層中的電場產生閃電這一理論是錯誤的,大氣層中的電場不可能達到產生閃電的電場強度。

德懷爾曾從事高能量微粒的研究工作,兩年前他來到佛羅里達研究中心。在佛羅里達
研究中心,聚集了許多從事閃電研究的科研人員。當德懷爾從學術報告中瞭解到伽馬射線和X射線與閃電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時,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該領域的研究。

許多科學家相信,當大氣中形成強大的電場便能夠產生閃電。儘管沒有任何人真正看到這樣的電場,但是,這些科學家仍確信這是閃電形成的正確解釋。當德懷爾建立一個高能量輻射模型用來描述地球大氣層電場的形成時,模型的實驗結果使他為之震驚。他發現電場中伽馬射線和X射線釋放的能量,可為電場提供足夠的電場強度產生閃電。在雷雨天氣中,上昇氣流和下降氣流推動水分子互相作用,釋放出電子從而增強了電場強度,這些電子最終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空氣。依據德懷爾的閃電形成理論,這些高速電子在電場中伽馬射線或是X射線釋放的能量作用下,與大氣層其它微粒發生碰撞便產生強大的雷鳴聲,並釋放出電荷。

曾致力於閃電形成研究的佛羅里達大學馬丁-烏曼(Martin Uman)稱,“這項發現可能是科學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德懷爾的理論還展示了閃電產生所需的伽馬射線和X射線強度。”但是,對于閃電形成的確切解釋尚仍不能定論。目前,德懷爾仍猜測某些特定條件下的電場也可以聚集足夠的電場強度從而產生閃電。

雲實際上是由許多小水滴組成的。每個小水滴表面都有正電或負電,所以一朵雲可以貯積大量的電荷。正電聚集在雲的上端時,負電就聚集在雲的下端;因此在雲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也引來了許多正電。雲和地面之間的空氣本來是絕緣體,可以阻止正負電結合。但是如果正負電的電荷不斷增大,衝過空氣的阻隔而結合在一起,就會造成閃電。

閃電

 當空氣極不穩定的時候,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而形成高聳的積雨雲,雲中充滿上上下下奔竄的水汽,就會產生靜電,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雲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地面又是正電荷,那麼,正、負電荷之間有空氣作為絕緣體,若正、負電荷間的電壓差,大到可以衝破絕緣體的空氣,使空氣在瞬間膨脹爆炸、發熱發光,發光就是閃電,膨脹爆炸發出巨大聲響就是打雷。

 

閃電與雷聲的形成

 

 夏天一到,常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上午晴朗而炎熱,令人受不了,但是一到下午之後,天空馬上變了一個樣,不但烏雲密佈,而且閃電雷聲不斷,住在山區的人一定感受深刻,像花生米一樣大的雨滴加上一陣陣風吹過來,讓人躲也躲不掉,撐傘根本是一點用也沒有,有時候在郊外一不小心甚至還會被雷擊中,相當危險,到底閃電與雷聲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大多數的閃電都是連擊兩次,第一擊是一股看不見的帶電空氣,一直下到地面,或是由地面到達空中,它就像是一個開路先鋒,為第二次的閃電帶路,當第一擊的閃電打下來的那一瞬間,一道迴擊電流就延著先前所開的路跳上來,於是就發生看的見的閃電,所以說,看的見的閃電是第二擊。

這種迴擊電流有一個電力核心,它的周圍有一圈像管子一樣的炙熱空氣把它套住,由於磨擦,這層熱空氣就會發光膨脹和爆炸,爆炸發生時差不多馬上就看到閃電,但是雷聲總是稍後才到,這是因為聲音的速度是340m/s

,而光的速度是30萬km/s,光的速度遠比聲音的速度要來的快,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才聽到雷聲,決對不是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的原因呦!
2007-06-13 11:15 pm
當雲層的水氣因湍流等 形成強烈的對流時 互相摩擦 產生靜電
當一公尺內產生1百萬伏特以上的電場時,就會開始放電 ,這現象就叫"閃電"


雷電

雷 是指 閃電的 聲音 ,當放電現象這樣強大的電流通過空氣層時,會使空氣成分的分子發生電離,同時放電部分的溫度可升到一萬度左右,令空氣急速升溫膨脹,造成爆炸,發出爆炸聲.


電是指 閃電 的光 , 光速秒速30萬公里足以1秒繞地球7圈半.


所以 當行雷閃電的一刻,我們就會見到光了.音速卻比較慢 ,一秒約 一公里左右,
因此我們會先看到閃電,才會聽到行雷.

而因為音速和光速的有差異,我們可以知道行雷閃電的地方離我們有多遠
例如,當我們看見閃電,過了6秒才聽到雷聲,就可以知道它離我們約6公里遠

希望幫到你!
參考: web


收錄日期: 2021-04-13 01:00: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3000051KK020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