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夷長技以制夷

2007-06-13 6:03 pm
師夷長技以制夷 係唔係文天祥講家?????

佢有冇講過???

回答 (4)

2007-06-15 2:21 am
✔ 最佳答案
1840年,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炮轟開了封閉的大門。這場戰爭引起了許多仁人志士的反思,他們認為是清政府對世界局勢的無知造成了慘敗的惡果。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後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也是當時堅決主張“睜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1841年6月,已被革職的林則徐在鎮江與魏源見面,兩人“萬感蒼茫”,徹夜長談。林則徐將自己組織人手翻譯的《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交給魏源,讓他編纂《海國圖志》,以喚醒國人,放開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魏源編書的舉動得到了當時開明人士的支援,他們認為“知西洋之強,察西洋之症,此為濟國強國之舉”,於是紛紛出手相助。有的人將複製的有關資料送給他,有的人將被俘英軍所畫的英國地圖寄給他……為使內容更為真實,魏源還親自向曾到過海外的人請教各國的情況。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國圖志》的撰述。1843年,《海國圖志》正式出版,成為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巨著。魏源在書中寫道,編撰《海國圖志》的目的是“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對自己的這部作品寄託了極大的希望,他希望人們會如饑似渴地讀它,研究它,通過這部書找到讓國家富強的辦法。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海國圖志》問世後卻很少有人問津。據統計,當時國內有紳士百萬餘人,有能力讀此書的也多達300多萬人,然而卻很少有人認真地閱讀和領會書中的深刻內涵。相反,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罵聲卻撲面而來,他們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蠻夷的“讚美”之詞,更有甚者主張將《海國圖志》付之一炬。在腐敗守舊的清政府眼中,《海國圖志》無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書籍。遭到無端非議的《海國圖志》最終在國內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

由於《海國圖志》在國內沒有銷路,於是,一些商人便打起了到日本擴大市場的主意。1851年,一艘中國商船駛入日本長崎港,日本海關官員在對這艘船例行檢查時,從船上翻出三部《海國圖志》。在日本人看來,這三本書簡直就是天照大神送給他們的禮物,因為此書令他們大開眼界,使他們第一次如此詳盡地了解了西洋各國。很快,這些書便被如獲至寶的日本官員和學者買去。此後的幾年裏,《海國圖志》仍不斷“偷渡”日本。由於《海國圖志》極受歡迎,1854年,日本人乾脆在國內翻印了《海國圖志》,引起了更大規模的閱讀熱潮。此後,《海國圖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價錢一路走高。到1859年,這部書的價格竟然比最初時飆升了3倍之多。

1854年2月,美國將軍佩裏率艦隊抵達日本,逼迫日本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此後,西方列強蜂擁而至,日本被迫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國家滑去。

國難當頭,日本的有識之士苦苦探尋著解救國家的良方。《海國圖志》的出現,為日本維新變革人士擦亮了眼睛。當時著名的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讀到《海國圖志》“以夷制夷”的主張后,不禁拍案感慨:“嗚呼!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導下,佐久間象山在思想上實現了從排斥西方人到發展與西方的關係的重大變化,他主張從全球的形勢出發思考日本的方略。另一位維新志士橫井小楠,也是在讀了《海國圖志》後得到了啟發,與佐久間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開國論”的思想。他們在吸收歸納《海國圖志》的精髓後指出,日本發展之路必是“東洋道德與西洋技術的結合”。

日本的維新派人士認為,《海國圖志》的核心內容是“制夷”,“制夷”的核心思想是“調夷之仇國以攻夷,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唯有“師夷之長技”才能抵制其殖民擴張。要做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不僅要發展本國的工業,開展對等的對外貿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1868年1月,日本的維新派勢力在“王政復古”口號下,發動了對德川幕府的戰爭,由於裝備了大量西洋新式武器,維新軍隊雖然人數遠遠少於幕府軍隊,但依靠武器優勢連戰連捷,最終包圍了德川幕府的老巢江戶。1858年4月,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見大勢已去,被迫向兵臨城下的維新派軍隊投降,德川幕府對日本長達200多年的統治畫上了句號。

1868年7月,日本新政府宣佈將江戶改稱東京,並定為日本首都。此後,以天皇睦仁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開始著手實行維新,推進變革,日本逐漸擺脫了西方列強的肆意欺辱,並一躍成為東亞第一強國。半個世紀後,梁啟超先生在回顧這段明治維新的歷史時,曾這樣評價說,日本維新派前輩“皆為此書(《海國圖志》)所刺激”,最終完成了改革圖新大業。
參考: 魏啟敏.新華網<《海國圖志》:中國巨著幫日本走向維新>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12/content_3909529.htm
2007-06-16 1:58 am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是文言文,意思是學習外夷(外國人)專長的技術來抵抗外來的入侵.

鴉片戰爭爆發前,林則徐被任為欽差大臣去廣東禁煙,他為了了解外國的情況,組織了一個班子翻譯外國的報紙和書籍,他主持匯編的《四洲志》一書,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后來,林則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資料送給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寫成《海國圖志》。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于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于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于1842年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作者為什么要編撰此書呢?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講得非常清楚:“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這就是說,寫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夷情”,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御外侮,振奮國威。這給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進的科學技朮視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頑固派,擊一猛掌。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對付外國侵略者,不能“舍其長,甘其害”,而必須“塞其害,師其長”,只有“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

《海國圖志》的划時代意義,還在于給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明末清初,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華,帶來了世界知識的新東西,但卻不被人們所重視。鴉片戰爭爆發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顯官達貴,竟不知英國在何方?為什么成為海上霸王?《海國圖志》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它向人們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國地圖,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詳敘各國史地。這樣,使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 “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魏源不僅是愛國志士,而且是杰出的軍事思想家。他在戰略防御的思想指導下,提出了“以守為戰”、“以逸待勞”(《海國圖志﹒籌海篇三》)的戰略思想,以至 “誘其深入”、“堅壁清野”、“出奇設伏”、“水陸夾攻”、“草木皆兵”(《海國圖志﹒籌海篇一》)等戰朮原則。魏源這種以弱勝強的戰略戰朮思想,不但適用于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適用于遭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其他國家。當時有個叫鷲津毅堂的日本人,為了尋求“防英夷之朮”,讀了魏源的著作后,感慨地說:“海防之策莫善于是篇。”(《聖武記采要序》)

《海國圖志》不愧是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史學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對海內外起過深遠的影響。梁啟超贊譽說:“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實為先驅。”(《清代學朮概論》)尤其是他在該書中所闡發的“師夷”思想,對中國當時和后世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晚清的洋務派,就是受魏源“師夷”思想的影響,加以運用和發揮的。當然,應該指出的是,洋務派的思想與魏源的“師夷”思想雖有共同性、繼承性,但二者并不盡相同。魏氏是地主階級改革派,而洋務派則是大地主大官僚。魏氏倡導 “師夷”的目的是為了“以彼長技,御彼長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師夷” 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民”,“資夷力以助剿濟運”,鎮壓國內農民革命。在洋務派之后,早期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如馮桂芬、王韜等人)及后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對“師夷”思想加以發展和丰富。
2007-06-13 6:14 pm
這句話是出自魏源,背景是清代鴉片戰爭時,他提出這個概念,希望學習外國人的技術,用以克制他們,讓中國富強並有能力抵抗外敵。

(這是最簡單的解釋,如有不是,請多多包涵。)
參考: 本人的歷史知識
2007-06-13 6:12 pm
文天祥有冇引用過我諗冇人知,不過呢句說話應該係李鴻章講嘅,另外係"施夷長技以制夷"唔係"師"!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08: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3000051KK007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