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澳門人稱澳門是孫中山先生的第二故鄉,這不僅僅因為澳門過去就隸屬香山,更由於澳門與孫中山生前有太多的歷史牽連,貯存了他太多的革命業績和情感!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早年曾在澳門板樟堂街一家外國人開的鞋店裏當夥計,還在澳門學過裁縫。
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只有12歲的孫中山,就隨母親離開老家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來到相距僅37公里的澳門,由此乘船前往美國檀香山接受“歐洲式的教育”。五年後,他返國並就讀於香港的書院,澳門便成了他往返於省港的必經之地。
1883年孫中山自檀香山回國。1887年秋,21歲的孫中山進入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澳門又成為他與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們聚會點,當時,康有爲在澳門創辦了《知新報》,宣傳維新變法,新思潮在此非常活躍。孫中山的同學楊鶴齡家住澳門水坑尾巷口14號,孫中山和楊鶴齡、陳少白、尤列等志同道合的學友常在澳門聚會,議論時政,針砭朝綱,楊鶴齡的住處就是他們聚會的場所。時人戲稱他們爲反清“四大寇”。“昕夕往返,所談者莫不為革命之言論,所懷者莫不為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莫不為革命之問題”,抨擊時弊,倡言救國,無所顧忌。1892年,孫中山從香港西醫學堂畢業,應澳門士紳何穗田等人的邀請,於9月來到澳門,在鏡湖醫院擔任新設立的西藥局首任義務醫席。原先鏡湖醫院只有中醫,從此開創了西醫。所以孫中山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
孫中山來到鏡湖醫院後,以義務醫席行醫,後在商業中心草堆街80號開設了中西藥局,又在議事亭前地14號行醫,稱爲“孫醫館”。孫中山醫術高明,特別擅長外科和治療肺病。孫先生醫德高尚,他爲病人診治認真細緻,窮人前來看病,不但分文不取,還贈送藥品。沒有多久,便聲名鵲起,每天到鏡湖醫院或孫醫館的求醫者不計其數。當時報載:孫逸仙“在鏡湖醫院贈醫,不受分文,以惠貧乏”,因此獲得“鏡湖耀彩”的美譽。孫中山在澳門一方面行醫濟世,一方面從事革命活動,宣傳革命思想。他與葡人印刷商飛南第合作創辦了《鏡湖叢報》,在報紙上發表了大量抨擊時政的文章。可以說,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和藍圖,都是在澳門這段時間形成的。孫中山在澳門行醫,受到在澳葡醫的嫉妒和排擠,1894年,孫中山離開澳門,這成為他由一個業余革命者變成職業革命家的轉折點。從此往後,澳門也成了孫中山及其革命黨的活動據點、避難場所和往來通道。
澳門不但成就了孫中山作為一個偉大革命先驅的偉大事業,還養育和呵護了孫中山眾多子女和親友。孫中山的兄長孫眉、原配夫人盧慕真和兩個女兒及外孫女,自辛亥革命前來到澳門居住,一直在此生活到逝世。(孫中山紀念館是一座三層廊簷式歐陸風格建築,孫中山始建於1918年,供原配夫人盧慕貞和家人居住。1930年,對面松山邊的澳門軍火庫失火爆炸,孫中山故居也被殃及毀壞。中山先生的哲嗣孫科時任廣東省民政廳長,在澳門政府賠償款之外,添加9萬銀元,在原址上改建成今天這樣的規模。盧慕貞即定居於此,孫科來往澳門,孫科的小妹妹孫琬與其夫也長期在澳門居住。盧慕貞夫人于1952年9月7日辭世。1958年4月,孫中山故居即改爲紀念館對外開放,供中外人士參觀瞻仰。)
孫中山於1895年10月廣州起義失敗後,從澳門經香港流亡海外。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時,孫中山最早革命活動所在———澳門濠鏡閱書報社首先升起革命旗幟,全澳立即回應。這16年間,除了1900年8月底秘密赴上海集結反清武裝力量和1907年秘密潛回廣西鎮南關領導起義外,其餘時間均在海外奔走革命,行色匆匆,又叠遭清政府通緝、綁架和外國政府的驅逐,極難與家人團聚。1912年、1913年,中山先生兩次訪問澳門,曾下榻于盧廉若先生的盧園春草堂。其後幾年間,中山先生還指令朱執信、孫科等人在澳門組織討伐袁世凱等革命活動。而澳門在當時劇變的政治形勢下倒顯得安全與方便,作為最大反叛者孫中山的家眷生活在這裏,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如今,盧慕真及兩個女兒、外孫女戴成功都長眠於澳門孝思墳場,以其盛名永遠縈繞於澳門、增輝於澳門。
澳門成就了偉人孫中山,孫中山又為澳門烙上了輝煌的印記,澳門可真謂“人傑地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