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論孝論學課文(原文+譯文)

2007-06-12 9:24 pm
求論孝論學課文(原文+譯文)

回答 (1)

2007-06-13 12:28 am
✔ 最佳答案
論孝論學 選錄自《論語》

不同人問孔子:「為人子女怎做才算是孝(善事父母)?」

1對孟武伯:「父母唯其疾之憂。」
父母只是憂心子女的疾病(暗示子女應保重身體,以免父母擔憂)。

2對子游:「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現在所謂的孝順,只能說是養活父母,至於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敬,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分別呢?

3對子夏:「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鐉。曾是以為孝乎?」
經常有愉悅的臉色最難。有事情,子女替他們效勞;有酒有飯,就給父母享用。這樣做,竟當作是孝順了嗎?(暗示一般子女以為有事為父母效勞、有酒飯供父母享用並不足夠,孝還要出自真心尊重。)

4對孟懿子:「無違。」
不要違背禮節。

5對樊遲:「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不要違背禮節指-「父母健在時,要按照禮節待他們;父母去世,要按照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論學
孔子說學-求學問的看法

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做學問定時反省,(慢慢有了進步)不很高興麼?(有了真學問,)始終會有賞識你的人,所以不是很快樂嗎?一個人(有了有學問),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憤怒,不就是君子了嗎?

原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只學習不思考,就迷惘無所得;(因為無法創新)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通(因為遇到真實問題時會不知所從)。

原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解釋:求學問應有像怕追趕不上的態度,(才會認真學習。)

原文:「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解釋:生而知之的上等人很罕見,要解決疑難,必先學習。

原文:「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解釋:只求好品德,不去學習,一樣有六種流弊:a追求仁慈,但不學習,會被人愚弄。b追求智慧,但不學習,會放蕩不認真。c追求信義,但不學習,會被人利用。d追求直率,但不學習,會譏諷別人e追求勇敢,但不學習,會搗亂闖禍。f追求剛強,但不學習,膽大妄為。

原文:子夏的看法:「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釋: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志趣,懇切發問,多思考當前問題,已有仁的表現。(因為能如此認真學習,修養品德,行仁的基礎已準備好了。)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1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2000051KK014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