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政府應怎樣處理貧窮問題?
財政司司長就「對扶貧委員會的期望」議案的致辭全文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今日(三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對扶貧委員會的期望」議案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多謝各位議員就扶貧委員會的未來工作,發表寶貴的意見和期望。
行政長官於今年一月十二日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以統籌及推動扶貧工作,鼓勵自力更生以達致扶貧紓困,共同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
扶貧工作的確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由於香港的貧窮問題並非單單赤貧或溫飽的問題,香港人對何謂貧窮、那些人需要社會扶助,應如何扶助,意見紛紜。有社會人士擔憂扶貧只會鼓勵依賴心態,增加中產階層的負擔;亦有人擔心扶貧會帶來標籤效應,與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
基於以上的憂慮和擔心,很多人期望扶貧委員會能盡快訂立清晰明確的目標,界定那些人需要幫助,及制訂具體措施。亦有人對委員會是否能發揮其作用存疑。
委員會在二月十八日舉行了第一次會議。作為委員會主席,我覺得第一次會議,成功地踏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將會就扶貧的對象、目標、方向、整固現時政策、公私營合作及委員會的運作等方面,與大家分享委員會的初步討論。
(一) 扶貧對象
首先,我非常高興見到各委員能以務實、開放及進取的態度處理問題,並不追求倉卒推出新的扶貧措施。以「一刀切」方法訂立一條貧窮線來界定扶助對象,雖然簡單易明,但卻流於以偏概全。故此大部分委員寧可「捨易取難」,認為不應過份集中討論是否須訂立簡單的貧窮線,更重要的是確認及回應不同社群的不同需要,建立多元的貧窮指標。我亦邀請了政府經濟顧問擬備一些有助反映香港貧窮情況的指標,協助委員會掌握香港的貧窮情況。我們在下次四月的會議就可以討論這份文件。
(二) 扶貧目標
第二方面,委員會確立了防預貧窮和推動助人自助的扶貧目標 。「扶貧」並不是「派錢」,而是透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及社會各界的協作,給予社會上需要扶助的人,有機會發展,充實生活,在經濟階梯上力爭上游,以免墮入倚賴的惡性循環。
特區政府現時有一些政策是循這個目標發展,如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便是一個好例子。基金鼓勵動用社會資源,協助個人和社群提升能力,使他們能更有效地守望相助,面對逆境。基金現時共有七十二項計劃獲選,我亦在最近參觀了在屯門區的一個成功的計劃—「非常課託計劃」,看見義工家長和小朋友能藉計劃獲得充能(empowerment),小朋友的功課和成績得以改善,而家長們亦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我非常高興。我希望類似計劃和活動能在各個社區內得以進一步拓展。
(三) 扶貧方向
第三方面,委員會同意採納以社區為本的扶貧方向,研究及確認貧困人士的需要。訂立這政策方向非常重要,透過地區合作及參與,將能更準確地確認社區的不同需要,更有彈性地制訂切合社區特別情況的措施,以及更有效地運用社區資源,扶助有需要的人士。
扶貧委員會將會在下星期一(三月七日)首先到天水圍作區訪,包括參觀一項深入就業援助計劃,並與地區人士交流區內面對的種種挑戰。我想強調,以社區為本的扶貧方向,正如我以上提及的扶貧目標,並不在於到不同社區「派錢」。我們希望透過與地區合作,協助社區更有效地扶助有需要的人士,以及檢討一些跨社區的政策措施。
當特區政府提出成立扶貧委員會的時候,社會上是有相當大的迴響,這個迴響就是反對派錢。我很理解他們這個迴響,因為政府所用的每一分一毫都是納稅人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我們必須謹慎運用,所以政府如何運用錢及這些錢是從哪裡而來,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四) 整固現時政策
第四方面,委員會亦就現時政府有關紓緩貧困方面的多項政策及措施作出了討論。成員普遍認為現時香港社會已有一個有效的社會安全網,確保沒有人(包括沒有領取綜援的人士)會因財政困難而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醫療和教育等需要。
委員會將會研究現時政策上可互相協調和改善的地方,特別考慮一些社群的需要。我希望在這裏簡述委員會初步認為最需要扶助的社群。
(a) 跨代貧窮 – 委員會普遍認同教育可幫助脫貧,並防預跨代貧窮。委員會會在四月會議集中討論防預跨代貧窮的政策措施,包括如何更有系統地評估兒童及青少年的需要,給予兒童及青少年適當的學習及發展機會,鼓勵他們力爭上游。向貧困兒童提供直接金錢或物質的援助,往往並非脫貧的唯一或最佳方法。因此,政府中央政策組亦正進行一項有關兒童貧窮問題的研究,探討如何以非金錢方式援助兒童貧困情況。
(b) 在職貧窮 – 經濟全球化及工種轉型,影響本地低技術人士的收入。雖然在過去一年本港經濟及失業率已不斷得到改善,但部分低技術工作人士仍未分享到經濟復蘇的成果。除了透過繼續促進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外,委員會同意探討在職貧困人士的需要,並檢討現時的政策及社會資源如何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c) 「以工代賑」 – 委員會支持為健全人士提供就業援助,裝備他們脫離福利援助,過更充實的生活。社會福利署在這方面已開展了很多不同的服務,包括委託非政府機構營辦深入就業援助計劃,協助受助人重投勞工市場。委員會會在日後檢視如何能有效地達致「以工代賑」的目標。
除了以上各社群外,委員會亦會在制訂未來兩年的工作計劃時,考慮其他最需要社會扶助的社群(如沒有領取綜援的貧窮長者)。
(五) 公私營合作
動員社會資本,公私營合作是其中重要一環。委員亦有提出如何能推動工商界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積極參與扶貧工作,表達對社會的關懷。我亦喜見一些商會及團體已表達希望為社會出一分力的心意,包括推動「學長制」/ 「師友制」,動員社會資源照顧我們的下一代,而非只增加金錢援助。委員會將會在未來考慮如何能最有效推動工商界參與扶助弱勢社群,包括如何配合不同社區的需要,及制訂一些企業可參考的最佳社會參與模範等。
為推動政府、商界和社會福利界三方合作,建立伙伴關係,共同扶助弱勢社群,政府亦設立二億元的攜手扶弱基金,基金亦將會在三月七日正式接受申請。我希望基金的設立能進一步推動公私營合作,為弱勢社群帶來最大的福祉。
(六) 委員會的運作
委員會非常明白公眾對有關扶貧討論的關心,故在第一次會議時,委員會亦同意委員會的討論應具透明度,包括在會議前把議程上網,並在會議後,將非機密的文件及會議討論撮要公開讓市民閱覽。委員會亦會諮詢公眾和聆聽市民的意見,以謀求在扶貧政策及路向上的社會共識。諮詢的形式亦有不同層次,例如在下星期一的天水圍區訪,委員會會與地區人士作交流。委員會亦會在稍後考慮成立工作小組,就不同的課題徵詢有關的團體的意見。我們亦歡迎市民透過網站向秘書處提出建議。
委員會目前已有二十四名成員,包括四位局長,及中央政策組顧問。為保持委員會運作有效率,如在日後討論牽涉其他局長的範圍,我將會邀請其他局長出席有關的討論。
總結
我相信香港有條件和能力,成為一個真正關懷互愛的社會,助人自強自助:
(a) 香港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這從南亞海嘯後的社會迴響以至近期一個報道指有三成一本港受訪在職人士及一成九退休人士,希望在退休後做義務工作,可見一斑;
(b) 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及拼博精神,是香港傳統的核心價值;
(c) 香港政府把「扶貧」作為施政的重點之一,反映政府正視社會貧困人士需要的決心。
我希望透過扶貧委員會的工作和推動,能化解社會上的矛盾,重新確認「窮不是羞恥,富不是罪惡」的觀念,並就如何扶助社會上弱勢社群,尋找到社會共識。委員會剛剛展開了工作,並會在下次(四月十一日)的會議訂立工作計劃。我歡迎各位議員及公眾就委員會的工作所提出的意見,並希望委員會的工作,能得到立法會及公眾的支持和參與,攜手共建和諧社會。
多謝主席。
完
二○○五年三月二日(星期三)
參考資料: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503/02/03020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