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非「常態」(abnormal)
人類的每一種特質都有一個特定範圍,就像我們身體的血壓,並不是只有一個讀數才正常,只要在一個特定範圍(range)內都屬健康的,但當過高或過低就表示身體出現問題。舉另一個例子,我們有些人的智商高一點,有些則低一點,但一般來說,智商在70至130以內的,都屬於常態。又如有些人較內向,喜愛自己獨處,有些則常要有朋友在身邊才高興。一般人都在這兩者之間,外向或內向多一點,都是常態以內。若當我們的特質在常態以外,例如智商140,又或極之內向,一個朋友也不要,這些都屬於「變態」。然而不是所有「變態」的狀都會構成精神疾患,只有當這個異於常態的特質引致了個人主觀上的不快(subjective distress)及/或個人生活功效受損 (objective psychosocial impairment ) 時,我們才會稱之為精神疾患。
二、個人主觀上不快(subjective distress)
如果一個極之內向的人,極希望與別人建立關係,奈何因為害怕被人拒絕而不敢踏出第一步,以致沒有什麼朋友。然而他並不喜歡沒有朋友的生活,因此內心極為難過,在這種情下,他的個人主觀感受極為不快。若情繼續發展下去,這個內向的人便有可能發展成社交焦慮。
三、個人生活功效受損(objective impairment)
當上述那個極之內向的人發展成社交焦慮後,他或許會害怕與同事接觸,有不明白之處也避免問個明白,以致工作上錯漏百出﹔同事間正常社交則全部拒絕,正眼也不敢望別人,以致同事以為他瞧不起他們,誰也不願意與他結交,結果就是工作及正常社交都受到損害,戀愛生活更不用提了﹗這個時候他不止自覺不快,個人生活功效亦受損,更需要接受心理治療以處理他的社交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