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點樣對人體有害?

2007-06-12 3:57 am
輻射點樣對人體有害?

回答 (3)

2007-06-12 4:00 am
✔ 最佳答案
正確用字是「『輻』射」而非「『幅』射」。
(一)輻射,像光一樣,是一種能量,它以如加馬 (γ) 射線等的電磁波,與如電子等的高速粒子的形態傳送。通常我們依它能量的高低或游離物質的能力,分成非游離輻射和游離輻射兩大類:

非游離輻射:指能量低無法離生游離的輻射,例如太陽光、燈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雷達波等。

游離輻射(對人體有害):指能量高能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輻射。
游離輻射又區分為:(1)電磁波輻射,(2)粒子輻射。

  一般所謂的輻射或放射線,都是指游離輻射而言。

(二)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通常分為機率效應和確定效應兩大類。當人體在短時間內接受劑量超過某一程度以上時,因為許多細胞死亡或已無法修復,因而產生疲倦、噁心、嘔吐、皮膚紅斑、脫髮、血液中白血球及淋巴球顯著減少等症狀。當接受劑量更高時,症狀的嚴重程度加大,甚至死亡,這種情況稱為確定效應。通常確定效應必須在接受劑量超過一定程度以上才會發生,否則就不會產生確定效應。

  從日本核爆生存者長期調查顯示,接受低劑量(約250毫西弗以下)者,並無任何臨床症狀,白血病或其他實體癌的發生率都和一般人相同。但是為了輻射安全的緣故,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ICRP )做了一個很保守又很重要的假設: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不管劑量是多少,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沒有低限劑量值,而且致癌或不良遺傳的機率與接受劑量成正比(直線關係),劑量愈高,罹患的機率也愈大,這種情況稱為機率效應。

  另外,從臨床的觀點來區分輻射的健康效應:首先從發生的對象而言,健康效應發生在受照射本人身上的,稱為軀體效應,若發生在受照射者的後代子孫身上的,稱為遺傳效應。從發生效應的快慢而言,則分為急性效應和慢性效應。我們把這麼多的效應名稱綜合列在下表上,幫助大家對輻射的健康效應更清楚瞭解。

軀體效應 (確定效應 )
急性效應
皮膚發生紅斑 骨髓、肺、消化道傷害
白血減少 不孕 噁心、嘔吐、腹瀉

慢性效應
白內障 胎兒之影響
白血症 癌症

遺傳效應 (機率效應)
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所發生的各種疾病

(三)彩光美容和激光矯視(近視雷射)所產生的輻射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應在容許範圍之內,換句話說,不至於有致癌的風險產生。
2007-06-12 7:30 am
佢最大既害就係可能令到基因缺憾

產生異變...

引起cancel...

或其他基因上既疾病
2007-06-12 4:04 am
輻射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兩大類,一般所稱之輻射多是指游離輻射。
所謂游離輻射是指能直接或間接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電磁輻射(如 X 射線及伽瑪射線)或粒子輻射(如阿伐、貝他、中子、高速電子、高速質子及其他粒子) 。游離輻射之游離作用,對一般物質並無特殊的作用,但對人體生理組織卻有可能造成傷害。

輻射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而言,可以區分為機率和非機率效應兩類。
機率效應之發生沒有劑量的低限值,其發生之機率與所接受輻射劑量之大小成正比,但與其受到傷害的嚴重程度無關。
非機率效應乃指在一定輻射曝露以上發生時,其受到傷害之嚴重程度與所接受輻射劑量之大小成比例增加,此時有劑量低限值(閥值)存在。
一般而言,非機率效應是在較短時間大劑量游離輻射曝露所引起的,因而與輻射劑量間呈顯著的直線關係,例如急性輻射症候群。反之,機率效應發生的時間卻是十分漫長,往往要經過數十年之久,才會出現,由於發生過程中,不易將其他因素予以排除,致使其與輻射劑量問的關係難以確定,例如癌病誘發等。

輻射對人體造成影響的途徑有二:一為輻射由人體外穿入人體內,另一為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在人體內形成輻射傷害。
前者稱為體外輻射,例如鈷-60 放出的伽瑪射線,在空氣中能穿行數百數千公尺,能貫穿人體,而使人接受輻射劑量,所以伽瑪射線為重的體外輻射。貝他輻射在空氣中能前進數公尺,但只能穿入人體外層皮膚;阿爾發只能前進數公分,連人體外層皮膚都穿不入,但於放射線貝他與阿爾發輻射物質進入人體後,因本身帶有電荷,在人體內游離效應更強,能形成更多輻射劑量,因而稱為體內輻射。

輻射與輻射生物效應
一、急性輻射曝露
在短時間內引起可測知之生物效應之曝露即稱之為”急性輻射曝露”,其劑量約 100 Rad (l000 mGy)。一般而言,只要具備以下四點之任何一項就可稱之為急性輻射曝露事故:
== 1、全身劑量在25 Rem以上。
== 2、皮膚劑量在 100 Rem以上。
== 3、其他組織或器官由外來射源曝露,且其吸收劑量在75 Rem以上。
== 4、體內污染超過身體最高允許負荷量之一半以上。
急性輻射曝露除了出現在一般所熟悉的核武爆炸,或核電廠事故外,也可能在實驗室、醫院、放射性同位素提煉或輸送的過程;在形式上則包括了輻射線照射以及放射性物質之污染。在核能意外災害中,面對可能受到急性曝露的傷患,最重要的是評估是否遭到輻射傷害。理論上在未來排除輻射傷害的可能性之前,所有的病患都應當作輻射傷害患者來處理,直到排除此一可能性為止。
二、急性輻射徵候群
急性輻射徵候群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是指人體在短時間之內,由於接受了足夠劑量的游離輻射曝露後,所引起的全身性反應;其為一綜合性的輻射病,臨床表徵錯綜複雜,但其病程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分為 (1)前驅期 (2)假癒期 (3)臨床期 (4)復原期。若依據其臨床症狀的表現,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造血障礙期 (2)腸胃障礙期 (3)中樞神經-心臟血管障礙期。急性輻射徵候群,其致死率極高,患者必須有正確的診斷及細心的醫療照顧,才可能生存。
三、輻射致癌效應 輻射致癌及輻射遺傳效應是屬於機率效應,因此沒有低值劑量。於較高劑量輻射線之致癌效應已被證明,但在低劑量之輻射則較不清楚,其原因乃由於:
== 1、與其他致癌之效應比較,整個人類族群中致癌之比例只佔小部份
== 2、動物實驗結果之資料很難比照人體
== 3、由於潛伏期長,複雜性高,且輻射所造成之癌症並無固定形式,個體由受精卵至成人間所接受之變異機率可能大於輻射照射所造成之差異。
輻射致癌之研究多以老鼠做實驗。有關人體之資料多得自於日本原子彈爆炸後之生送者,醫療中病患及職業性輻射工作者。據1950-1974年間之調查報告指出,在核爆生還者中血癌之比例呈明偏高的現象,後來其他癌瘤亦被發現在核爆生存者中逐漸增多。

放射性污染及除污
輻射意外發生時,若有放射性物質沾染於人體或器械時,就稱之為放射性污染,而將此放射性物質去除的過程即為除污程序。
如有放射性污染事件發生時,要成立醫療除污小組處理人員體外污染、體內污染及穿透性輻射的除污及醫療。污染過程依體內、體外污染及其外傷程度而有所不同:體外污染的清除以完全去除為主,體內污染則視情況清除至年許可量十倍以下即可;有生命危險時,要立即送到具有輻射傷害防治設備的醫療中心,接受醫療及除污。無立即生命危險時,則可在事故現場的指定地點,進行體內體外除污,若是污染無法降低,必需送輻射傷害防治中心繼續除污。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42: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11000051KK040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