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兩樣基本資料: 1) 電子在流動; 2) 能量的傳遞
以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去說明: 一個電池 跟一個燈泡 利用兩條電線 聯繫在一起
1) 電子在整個系統中流動, 由電池的負極流到電線, 再流過燈泡, 再流過第二條電線, 回到電池的正極。整個過程不斷在循環, 當中電子從來沒有被創造或消失。一粒電子就好像一個跑手, 他從起點(電池的負極)沿著電線跑到中途站(燈炮), 再沿著第二條電線跑到終點(電池的正極), 然後又跑到起點重新開始。
2) 電池提供能量, 燈炮消耗能量。一粒電子就好像一個跑手從電池取得了能量, 經過電線, 到達燈炮放下了能量好使燈炮發亮, 跑手(電子)放下了能量後沿電線回到了電池, 跑手(電子)在電池中重新取得能量, 又開始新一圈的旅程。
電流(I)正比於每秒有多少電子流過。就好像在跑道中的某一個位置設立一個統計人數站, 統計每一秒有多少個跑手(電子)經過。
電壓(V)就是正比於每粒電子所取得的能量。就好像每一個跑手每一次經過電池時取得的能量, 又或者每一個跑手每一次經過燈炮時所放下的能量。
電阻(R)的意思:
a) 當跑手(電子)經過中途站(燈炮)時要放下能量。燈炮有電阻, 電子才會放下能量。其實這些能量不是消失了, 而是由一種能量轉變做另一種能量, 如電能轉變為光能。我們說燈炮有電阻就是說電子經過燈炮時會把能量從電能轉變為其他能量(如: 光能) 。
b) 電阻是燈炮的一個特性, 電阻跟電池冇關, 不會因為用多一粒電池而令燈炮的電阻加大或減少。你或許聽過V=IR的公式, 這裡的V是指跑手(電子)進入燈泡前及離開燈炮後的能量減少, 即一粒電子在燈泡所放下的能量, 同樣地 I 是指每秒有多少個跑手(電子)經過燈炮。
c) 因每次跑手回到終點時一定要把所有的能量放下。如果路上是只有一個中途站, 跑手一定要把手上所有能量交給唯一的中途站。如果路上有兩個中途站, 而每個中途站的電阻相同, 那麼, 跑手會把手上的能量平均分配。如果兩個中途站的電阻不同, 跑手就會把多些能量分配給電阻較大的中途站, 少些能量分配給電阻較細的中途站。正因為電阻越大所能分配的能量越多, 所以又得出公式中 V(每粒電子在該燈炮所放下的能量) 正比於 R(該燈炮的電阻) 的關係。
d) 如果電阻越大, 電流就越細。公式中的關係是 I (每秒流過該燈炮的電子數量) 反比於 R(該燈炮的電阻)。
2007-06-14 17:36:07 補充:
請問係咪即係如果電流經過電器(即係你所講ge電阻),電壓就會降低??對呀!
2007-06-14 17:36:40 補充:
電壓又名電勢差(potential difference), 所謂difference 就是說要量度電壓是要計算兩點的。 比如要量度電池的電壓, 就是要比較電池的正極和電池的負極的potential (電勢)的difference(差), 一般 電池的正極的電勢 比 電池的負極的電勢 高1.5V, 我們稱此電池提供1.5V的電壓。又比如要量度燈炮的電壓, 就是要比較進入燈炮前的電勢比離開燈炮後的電勢下降了多少, 如果進入燈炮前的電勢比離開燈炮後的電勢下降了1.5V, 我們稱此燈炮消耗了1.5V的電壓。
2007-06-14 17:37:51 補充:
不過電流有兩種: 直流電(d.c.), 交流電(a.c.)直流電是指電池的兩端的電勢差(即電壓)永遠都是某一數值; 而交流電是指插蘇的兩隻腳(不計算地線)的電勢差時大時細, 實際上就是一隻腳的電勢(potential)是零, 而另一隻腳的電勢是不斷改變中。(^^上面所解釋的是以直流電作基礎去了解說的, um..交流電的情況有點複雜, 到你F4,5時的物理科就會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