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日本經濟四大教訓
一,管理的教訓:重合併,輕效率;重規模,輕收益;重調研,輕決策;重投入,輕成本;重信貸擴張,輕負債之害。
二,海外投資的教訓:在80年代開始,特別是在1985年9月22日,日本與美、英、法、德在紐約的G5峰會上,簽署了「廣場協定」(Plaza Accord),美元兌日圓,由1:252,一路升至1994年的1:78,升值4倍有多,日本人的日圓幻覺出現,以為本國貨幣升值,自己的財富就有了實質的增長,荷包大脹,於是大舉借貸,投資北美,溢價收購外國的國債、房地產、藝術品、高爾夫球場、俱樂部、五星級酒店,結果絕大部分成為海外的負資產,不得不鎩羽而歸,不能全身而退;後又轉戰東南亞諸國,因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再度折戟沉沙。從日圓幻覺,到財富幻覺,再到泡沫的破滅,經濟上的滑鐵盧比戰爭中的失敗,還要令日本久病難復。
三,財富轉移的教訓:日本的富豪興衰史,就是一筆筆財富轉移的失敗史。森太朗家族、藤田田家族、大榮號、崇光百貨、Mical大型超市,都在日本第一的盲目自信中,由開創型企業淪為殭屍企業(ZOMBIE),在日圓、地產、股市升值、狂飆突進之下,勇於借錢搶佔地盤,實質資產因匯價、地價、股價而乾坤大翻轉,又因這三價暴跌而縮水,均不得善終。
四,金融業的教訓:書中列舉了住友商社的「銅先生」(Mr. Copper)——濱中靖雄,大和銀行的「作數先生」——井口俊英,日本財務公司的武井保雄等人的升遷沉浮,用這三大個人典型,提示了日本企業管理中,對金融業衍生工具的自我監管一塌糊塗,令致企業損失慘重,而眾多的關聯企業也不得不受連坐之苦,最終不得不以合併了結;再則,日本銀行業內好大喜功,在日圓升值,海外與信貸資產相對變得便宜之下,拚命對外放貸,以銀團貸款為主體,一窩蜂地當金主,甚至廉價地傾銷,但傾銷的不是貨物,而是貸款,做賠本生意也在所不惜,把日本泡沫推向海外,結局自是引火上身,能滿足巴塞爾協定中最低8%資本充足比率的日本銀行,竟無一家,這對自充為「亞洲領頭雁」的日本而言,羞煞人也。
日本的文官系統對金融體系的法律指引,把日本金融業引向不知所以的歧途上,居然在違背國際金融的會計指引下,發明了「二級收益」專案,允許本國的金融機構與企業,將未實收的利潤,如股票、債券的浮動損益、以及信貸中未如期回收的逾期貸款等,均列入「二級收益」專案內,以掩蓋潛在的可能損失,用這種財會手法挪移乾坤,不僅不奏效,還延誤了不良企業的死亡過程,令日本走入15年都未見曙光的「第二次失敗」,苦不堪言。可以說,櫻花現象,是人為之過,勝於自然之敗。
零息政策我唔認為係想防止日圓升值, 而係想令日本人借錢 recover 佢的 economy, 但係唔成功, 佢果時成日都係 negative real interest, 無人想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