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白蓮教,一個民間宗教組織,據傳說,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佛教分支白蓮宗,因教徒「謹蔥乳,不殺不飲酒」,故又名白蓮菜,後逐漸演化為民間社群組織白蓮教。
發展
南宋時期,因是佛教分支,崇奉阿彌陀佛,並混合了明教、彌勒教,流傳不廣,故影響不大。元朝時期,宗教政策寬鬆,白蓮教一度可以公開傳播,宣揚「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其勢力滲透到河南、江淮和長江流域地區。後來教內發生分歧,其中一派開始反抗元朝統治,到了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先後下令禁止白蓮教。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強征民夫堵塞黃河失口,引發了全國規模的紅巾軍大起義,紅巾軍即與白蓮教有密切的關係,元末朱元璋依附「明教」韓山童起義,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其實也是白蓮教的一支。
明初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知道白蓮教會對帝國構成威脅,納李善長之議,多次取締白蓮教,《明律》規定「為首者絞,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萬曆四十三年,白蓮教發展至高峰,「近日妖僧流道聚眾談經,醵錢輪會。一名涅磐教,一名紅封教,一名老子教。又有羅祖教、南無教、淨空教、悟明教、大成無為教,皆諱白蓮之名」。
清入關後,白蓮教增加了許多支派,如老官齋、八卦教,其名目繁多,加上舊有支派,竟高達百餘種,教義更加蕪雜。清朝的白蓮教徒以反抗為己任,倡言「日月復來」,舉起反清復明的旗幟,從而遭到清朝鎮壓。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白蓮教活動頻繁。乾隆後期,清朝國力日衰,是白蓮教鼎盛時期,在東北和南方各省廣泛流行,其中又以大乘教流行最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水教徒王倫聚眾起義。嘉慶年間白蓮教與地方人民結合,引發川楚教亂。
直到近代,白蓮教仍未消失,但已發生質變現象。清末學者勞乃宣著有《義和拳教門源流考》一文,認為義和團起源於白蓮教,但此說已為後來的歷史學者所質疑。據現代歷史學者張鳴考證,庚子年進入北京的義和團除了屠殺洋人洋教徒,也屠殺白蓮教徒。(見《又想起了王大點》)。
影響
白蓮教在民間流傳盛廣,出現許多英雄人物,在蒲松齡故事里也有反映。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個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其教義認為,在人類初始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與黑暗,它們具體表現在兩個界線分明的「國度」裏。在「光明之國」 裏,由「光明之父」來統治,他周圍有一群神仙。與此相反,「黑暗之國」的統治者是「五類魔」,他是許多殘暴魔鬼的首領,他們總是生活在爭吵不休之中,這是由於他們都貪得無厭,並被其他慾望所驅使。一方面,光明之國的特徵是安寧、和諧、和睦、風景優美、芳香宜人,另一方面,在「五類魔」統治的國家裏,則籠罩著動亂、爭鬥、吵鬧、臭氣熏天。「二宗」從物質上是這樣理解的:在光明之國裏,一切都有美麗的外表,而在黑暗之國裏,萬物都是醜陋的。
摩尼教在中國又稱作明教,是因為信徒稱呼他們的神為「明尊」。唐朝武后延載元年波斯人拂多誕傳摩尼教入中國1;大曆三年(768年)於長安建有大雲光明寺。五代時,陳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義。北宋的方臘起義,元朝「明王出世」的韓山童、劉福通起義,都受摩尼教的影響。19世紀以來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魯番發現大批摩尼教文書,證明摩尼教在中國西北各地廣泛傳播。
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亦是摩尼教信徒,在韓山童等人兵敗之後,他繼承了明王之名,並成功取得江山。在金庸的小說裏把朱元璋一伙說成是明教徒,言其江山是明教打下的,故其國號不得不稱一個「明」字。這在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在他的著作《朱元璋傳》亦有提及,他改國號時採納了「明教」之名,所以稱自己的國家為「大明」。不過,朱元璋在立國之後,即大力打壓摩尼教信徒,使之在中國日漸式微。但這個史實,在中國因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描述而再次使大家認識到這個宗教。至今,福建泉州至今仍存有小型摩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