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 、耶穌的生平
公元的計算法
耶穌的生日也不在12月25日
一位在第六世紀於北歐出生的修士,計算了納匝助人耶穌(JESUS OF NAZARETH)出生的年份為羅馬建城後754年。於是他以這一年作為公元的元年,從此沿用至今。
耶穌出生的日期和月份也無法查考。基督徒在每年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只是源自第四世紀信徒的一種傳統。他們取用了羅馬人慶祝太陽神的日子,作為慶祝耶穌──他們心目中正義的太陽──誕生的日子。
耶穌不在公元元年出世
耶穌逝世的日期可確定,但年份則不詳
可是,他的計算錯誤了,因為耶穌的出生一定在大黑落德( HEROD THE GREAT)逝世之前。根據現代研究得來的資料,我們肯定:
──大黑落德在羅馬建城後750年(即公元前4年)已死;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在羅 馬建城後746年(即公元前8年)才下令猶太人作戶籍登記。所以,雖然這位修士的原意想以耶穌出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事實上耶穌在公元前7一5年間出生。
耶穌是在猶太人的踰越節預備日那天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天剛巧又是安息日的前一天。由踰越節及安息日這兩項資料的推算,耶穌很可能是公元後30年或33年逝世。現時的聖經學家,大多數認為是公元後30年較為可信。而耶穌死的年紀則介乎35至38歲。
耶穌生平中的一條河
耶穌是在納匝肋長大的一位木匠,但與他一生最有關連的河卻是約旦河。
公元後28年(凱撒提庇留CAESAR TIBERIUS執政第15年,路.3:1)在約旦河近死海入口處,出現了一位稱為洗者的約翰(JOHN THE BAPTIST)。他在曠野過著克苦的生活 (瑪‧3:4),並以先知的口吻向人宣講悔罪和審判的訊息;親自在約旦河為悔罪者施洗的訊息和行動,很快便傳遍了猶太人的耳中。耶穌聽到了洗者約翰的呼喊聲,便立即前往約旦河去領受他的洗禮(谷.1:9)。在約旦河水的洗濯中,耶穌獲得了改變他一生的啟迪和靈感。於是,毅然肩負起宣講的使命。首先,他接受了若翰的簡樸生活態度而絕對重視貧窮的經驗和精神;他也接受若翰的宣講而肯定主的審判;使人面向「即將來臨的事實」(路,3:7-9,瑪.3:7-10)。其後,耶穌立即進入了曠野,為體驗若翰所提倡的精神:在艱苦、空虛、貧困和掙扎中,領悟上主的指引、照顧,好能更深入體驗新穎、驚訝和冒險的精神。在曠野中,耶穌澄清了自己的召喚,選擇了自己的路向和行事的方法(瑪.4:1一10;谷.1:12-13,8:32,11:9,12:13-17;路.4:1-13;若.6:15)。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img/p.1c.2s.jpg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img/p.1c.3s.jpg
耶穌生平中的一個湖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img/p.1c.4s.jpg
在加里肋亞湖邊生活的那段時間,是耶穌一生中最受歡迎、最燦爛的一段時間。耶穌離開了曠野後,曾回到納匝肋(瑪‧14:13);但他不久便移到葛法翁城(CAPERNAUM),作為他在加里肋亞湖邊活動的駐腳地。耶穌往來週遊於湖邊的各大城市間;在城市的會堂裏,通衢大道上,在湖邊的小船上,在山谷的草原上,向當地的猶太人及往來通商的外邦人宣講天國,治癒病者,不少群眾因驚訝而到處跟隨著他。他和當時宗教界、教育界及法律界有權勢的人仕,不時因辯論而引起衝突;至使耶穌聲名遠播。
可是,這一段意氣風發的時光卻稍縱即逝了。當耶穌明確地表白了自己要受苦、要負十字架的立場後,群眾便相繼地對他失望而離開了。最後,這位不再受歡迎的耶穌,只帶著少許的門徒離開了加里肋亞湖。
耶穌生平中的一座城
耶穌於加里肋亞湖邊遭到失敗後,就決定要將天國的訊息帶到猶太民族的核心耶路撒冷去;這行動是耶穌一生中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和最重要的抉擇。
耶路撒冷城是猶太人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中心,也是龍蛇混雜的地方;在大節日時,猶太人從各地前來過節,耶路撒冷便成為播散思想或煽動群眾的勝地;而事實上,這個城市往往爆發暴動事件,要羅馬軍隊親臨鎮壓。
當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時,從各處來預備過踰越節的人紛紛歡迎、擁護他(瑪.21:8一11),使他頓時成了一位風頭人物;但耶穌並沒有隨從群眾的要求,也沒有與執權者妥協。反之,他進入了聖殿,趕走了在殿內作買賣的商人及顧客。他以這種行動來宣稱猶太人期待的天國已來臨,聖殿的制度及活動也應停止(瑪.21:12─13;谷.11:15一17)。
此後,耶穌仍留在耶路撒冷,與有心謀害他的人辯論(納稅──谷.12:13─17,死者復生──谷.12:18─27),講述一些與法利塞人及撒杜塞黨人正面衝突的比喻(二子的比喻──瑪.21:28─32,園戶的比喻──瑪.21:33─46,婚宴的比喻──瑪.22:1—14),並公開斥責經師及法利塞人(瑪.23:13—36)。當耶穌離開這座城時,他肩負著十字架,舉步維艱地被帶往刑場受釘;因為執權者找到了宣判他死刑的藉口。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p.1c.7s_.jpg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p.1c.8s.jpg
圖片參考:
http://jesus.sign.dolf.org.hk/yanmag/mag.01/p.1c.9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