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畫畫風格

2007-06-09 2:43 am
梵谷的畫畫風格~快

回答 (3)

2007-06-09 2:46 am
✔ 最佳答案
而且梵谷的繪畫風格感覺 上好像有一股爆發力和震撼力,有時也會有點扭曲,我看了之後讓我 非常想去研究他這種獨特的畫風是如何形成的。

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發音 說明 · 關於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大陸譯為凡·高,又譯為梵高,全名為文生·威廉·梵谷(Vincent William van Gogh),荷蘭畫家,後印象派代表人物。
梵谷的作品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但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直到死後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富於想象力贏得評論界的讚揚。在他死後一些畫家開始模仿他的畫法,強調感情的宣洩,而對現實不一定作出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為表現主義。此外梵谷的繪畫風格對後來出現的野獸派也有一定影響。





目錄[隐藏]

1 生平簡歷
2 作品
3 作品收藏
4 評價
5 畫廊
6 外部連結


[編輯] 作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7/VanGogh-self-portait-as_an_artist.jpg/150px-VanGogh-self-portait-as_an_artis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自畫像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2/23/Vangoghtomb.jpg/150px-Vangoghtomb.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梵谷墓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Irises_by_Vincent_Van_Gogh_in_GettyCenter.jpg/150px-Irises_by_Vincent_Van_Gogh_in_GettyCenter.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收藏在洛杉磯蓋提美術館中的梵谷名畫鳶尾花

《鳶尾花》
《向日葵》(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新美術館)
《吃馬鈴薯的人》
《星月之夜》(The Starry Night),油畫,73cm*92cm,Museum of Mordern Art/Bridgeman Art Library
《夜間咖啡館》(café terrace at night),科倫-米勒博物館收藏
《烏鴉群飛的麥田》(Wheat field under threatening skies with crows),梵谷博物館收藏
《自畫像》

[編輯] 作品收藏

梵谷博物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收藏梵谷油畫二百余件、素描550件和七百多封書信等,是收藏梵谷畫作最多的美術館,包括從初期的荷蘭時期,巴黎時期、阿爾時期直至聖雷米、奧維爾時期的全部名作。館內還有其他作家的作品,梵谷的生平介紹以及相關歷史遺物。
科倫-米勒博物館(Kroller Muller Museum):位於荷蘭奧特洛。搜羅梵谷的油畫及素描作品共278件,如《夜間咖啡館》(café terrace at night)、《郵遞員》、《阿魯魯吊橋》(Bridge at Arles)等。
慕尼黑新美術館:位於德國慕尼黑。主要收藏19世紀的作品,包括梵谷的《向日葵》。

[編輯] 評價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

「他生下來。
他畫畫。他死去。
麥田裡一片金黃,
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編輯] 畫廊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Vincent_van_Gogh_%281853-1890%29_-_Wheat_Field_with_Crows_%281890%29.jpg/120px-Vincent_van_Gogh_%281853-1890%29_-_Wheat_Field_with_Crows_%281890%29.jpg


《麥田裏的烏鴉》,1890年,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9/VanGogh-Houses_Seen_from_the_Back.jpg/92px-VanGogh-Houses_Seen_from_the_Back.jpg


《安特衛普的後院》,1885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6/Gogh4.jpg/96px-Gogh4.jpg


《夜間咖啡館》,1888年,收藏於科倫-米勒博物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4/Vincent_Willem_van_Gogh_128.jpg/96px-Vincent_Willem_van_Gogh_128.jpg


《向日葵》,1888年,收藏於英國倫敦國家藝廊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VanGogh-starry_night.jpg/120px-VanGogh-starry_night.jpg


《星月之夜》,1889年,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Van_Gogh_Vase_with_Fifteen_Sunflowers.jpg/93px-Van_Gogh_Vase_with_Fifteen_Sunflowers.jpg


《向日葵》,1888年,收藏於日本損保東鄉青兒美術館(損保ジャパン東郷青児美術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5/Vincent_van_Gogh_Roses.jpg/120px-Vincent_van_Gogh_Roses.jpg


《玫瑰》,1889年,收藏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2007-06-09 2:50 am



梵谷被認為是荷蘭繼林布蘭Rembrandt 之後最偉大的畫家。他對於印象派畫風極具影響力。
1881 到 1885 年間,梵谷大部份的畫作主題都是平民和工人。最有名的畫是 食薯者The Potato Eaters ,他寫信給 弟弟說:「我想要強調的是,這些人,用他們挖掘土地的手,拿著餐具吃著這些馬鈴薯。這正是勞動的本質啊,由自己的勞力誠實地獲取報酬,也就是食物。」這時候,他畫了很多礦工的生活,色彩十分沈鬱。
1885 年梵谷在 Antwerp的美術學院上了幾個月的課。但學院的課程對梵谷來說沒什麼太大的幫助。
1886 年二月,他搬到巴黎去,在巴黎遇到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印象派畫家。這時他的畫風受日本木刻版畫的影響而產生相當大的轉變,對於色彩的表現性與象徵性越來越著迷,他並沒有像印象派將色彩用作表現光影。正如他自己寫道:「與其將色彩用於精確重現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將色彩用於更強烈地表現自己。」 他的作品特點多為熱情洋溢,筆觸強烈富動感,用色大膽自由,彰顯個性。
雖然他受到同輩畫家如秀拉、高更等人的影響,但是他的風格與表現方式卻完全建立於個人激情的抒洩上。對他來說,藝術幾乎是一件神聖的感召,使他別無選擇地不停創作。他一生最輝煌的作品可說是晚期在法國南部阿爾Arles時所創作的,不管是人像、戶外風景或室內寫生,都凝聚著炙目的色彩、扣人心弦的氣氛和激情的筆觸。
梵谷是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在他短短的十年創作生涯中,彌補了印象派單面性的描繪,成為野獸派和表現主義的先驅,也與塞尚、高更並列為後期印象派三大代表畫家。



圖片參考:http://resource.skhkeihin.edu.hk/~khsteacher/van_gogh/image/paintings/potato-eaters.small.jpg

食薯者The Potato Eaters, 1885


圖片參考:http://resource.skhkeihin.edu.hk/~khsteacher/van_gogh/image/paintings/japan.small.jpg

花魁 The Courtesan, 1987


圖片參考:http://resource.skhkeihin.edu.hk/~khsteacher/van_gogh/image/paintings/gogh.the-night-cafe.small.jpg

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e, 1888
2007-06-09 2:47 am
點列,好似係成張圖的天空都係好多點點而成,不過呢d點點係有排列的。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4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8000051KK030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