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梵谷的畫色調鮮麗,震憾人心。反應出畫家騷動不安的靈魂,體現了他對色彩表現力的醉心。1853年3月30日, 文生•梵谷出生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荷蘭小村莊格羅渥忒–松丹特。梵谷自幼喜愛繪畫,並得到雙親的鼓勵。十六歲時,梵谷結束學業,他做畫商的叔叔給他在畫行謀到一份差事。
梵谷還曾在倫敦、巴黎度過四年時光,對藝術日益著迷,經商興趣愈發冷漠。因為1876年被公司解雇,返回故鄉荷蘭。此時他的志向不定,一面博覽群書,一面繪畫,心中萌發強烈的宗教熱忱。
他前往阿姆斯特丹研究神學。1879年6月,來到礦區,任非神職牧師。礦工貧窮悲慘的生活不僅激起梵谷傳播福音、改良社會的雄心,並喚起了他的藝術熱情。在礦區的8個月他畫了大量的素描,而且正是在這裡,使他立志獻身藝術。1880年10月前往布魯塞爾學習解剖學、透視學,但經濟拮据,被迫輟學。不久家人對他冷淡下來。梵谷的行為越發古怪另人難以忍受。在感情上受創、和父親激烈爭吵,梵谷再度離家前往海牙。在海牙尋找模特兒時,邂逅妓女克里斯汀•霍尼並幫助她,請她與自己同住。但是他終究難以抗拒家庭壓力,離開克里斯汀,回到家中。此時梵谷一家已遷居魯恩。梵谷在家居住期間,畫技有驚人的進步,畫了近百件習作,描繪農民骨節粗大的手,為他創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奠定了基礎。梵谷在畫技上日臻成熟,他畫了很多素描描繪了織布工和紡織工人等。
1885年父親逝世後,梵谷前往比利時,考取了安特衛普美術學院,之後和教授爭執,於是退學,前往巴黎。巴黎重新點燃了梵谷的繪畫激情,儘管他那時已33歲,他仍以小學生的認真和專注學習。他的弟弟為他引見巴黎藝術界的大批名流,他結識了土魯茲-羅特列克、畢沙羅、秀拉等人,更與高更結為莫逆之交。梵谷和這些藝術家在一起,獲益良多,慢慢形成他獨特的個人風格。這一時期他創作了「自畫像」(Self-Portrait)和「唐基老爹」(Portrait of P`ere Tanguy),也接受印象主義和其他前衛運動,深刻影響他的繪畫。他的技法,尤其是色彩的運用開始轉變,富於新意。他的作品主題也深受巴黎的影響,畫中社會道德的寓意開始消失。素描中出現了不少饒富情趣的風光如「克利希林蔭大道」(The Boulevard de Clichy)「勒皮克街文森寓所的窗外景象」(View from Vincent’s Room in Rue Lepic)等等。1888年2月,梵谷在普羅旺斯,完成「昂格拉橋」(The Bridge of Langlois)和「豐收景象」(Harvest in the Clau)。在與高更同住[黃屋]前,梵谷已創作大量作品,包括兩幅「夜晚的的咖啡館」(Night Café)和著名的臥室圖。與高更同住黃屋的兩個月,是他一生中創作慾最旺盛的時期。但是他和高更個性不合,時常大吵大鬧。結果有一天夜晚,梵谷在吵架中誤割了自己的耳朵,並將耳朵送給了一位妓女。
後來的梵谷精神錯亂,但仍畫畫不輟,其中包括了一幅著名的「向日葵」(The Sunflowers)。在死前,他畫了「有烏鴉的麥田」(The Wheatfield with Crows),暗示他內心深處的悲哀。
1890年7月27日,梵谷舉槍自盡,與世長辭。
唔知得唔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