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越大卡代表什麼?

2007-06-08 4:00 am
鑽石越大卡就代表咩呢?
最大卡值係几多?
更新1:

請唔好copy..先答中我的問題.其他的再說.

回答 (2)

2007-06-08 4:03 am
✔ 最佳答案
鑽石的4C
Color 顏色 :
鑽石如同高硬度的玻璃,顏色愈白愈能讓光線通過,以高透明度產生閃耀的效果,因此以往鑑定的標準都是顏色愈白價格愈高,除了黃金鑽外,顏色愈黃價格愈低,其標準則由GIA、FGA這類鑑定機構製定。
GIA鑑定鑽石的顏色自D~O有12格,但約略分為D~F極白、G~J白、K~M帶白及N~O帶黃等四級,國外市場一般接受GIA標準的I、J等級,台灣因為保值觀念高,常常要求D~F等級,事實上除非是個人喜好,1克拉以下的鑽石,即使等級極高、買得十分高價,在轉手時卻無法有一樣的好價格,一般來說,若要求白度,則以GIA等級的G~H的品質和價格最剛好。

至於目前價格高昂的彩鑽則是鑽石結晶時內含其它導至色變的貴重金屬,通常要稱得上是彩鑽,色度需達到肉眼可見才行,如粉紅鑽、藍鑽、黃金鑽及綠鑽等,而現今受到喜愛的黑鑽,以往都淪入工業用途,身價立時上翻百萬倍。購買高價的彩鑽時,需要注意是否是經過色度處理的彩鑽,因為經過處理的價格與市價相差極遠,因此要小心受騙。

Clarity 淨度
鑽石的淨度取決於內含物的大小、色重及數量多寡,GIA鑑定鑽石的淨度是以10倍放大鏡下檢視時,FL、IF內外部之內含物不可見,VVS1、VVS2內外部之內含物極難見,VS1、VS2內外部之內含物不易見,SI1、SI2內外部之內含物可見,I1、I2、I3內外部之內含物肉眼可見。
國外市場一般接受SI等級,因為十倍放大鏡下看得到的內含物,一般佩載時並不明顯也不影響美觀,但是台灣市場常要求IF,事實上這種等級極為罕見,即使願意高價買也不見得買得到,而且在有行無市的情況下,高價買並不保証轉手時會有一樣的好價格,一般來說,若要求淨度,則以GIA等級的VS1、VS2的品質和價格最剛好。

Cut 車工
車工原指切磨鑽石形狀的工藝技術,現在還包括了鑽石的角度及比例。早期的鑽石切割著重於保有重量,工具也較原始,因此比例並不十分對稱,拋磨效果也有限,光芒常常無法顯現 ; 現代的車工因有精密儀器的幫助,切割前可以計算出各種最具利潤及光芒的切割角度,拋磨技術也高,所以現代車工的鑽石光芒較以前勝上許多。在探礦技術大幅提昇後,鑽石產量豐富,於是各種花式車工一一展現,如邱比特車工或是完美車工,這類鑽石的價格年年上揚,不但可促銷鑽石,也提昇了鑽石的質感。

所謂的完美車工,是指GIA創始人所計算出來的一套比例公式,其比例及角度能使鑽石的光芒發揮到極至,但只限圓形鑽石,而且對鑽石的重量損耗極大,因此價格也會高上30~40%,如國際鑽石公司麗澤便以此車工作為品牌行銷。
邱比特車工則是以完美車工再加以變化,以特定的比例公式切割,則使用特殊放大鏡時,能自鑽石面部看到箭形或兼帶心形的圖案,仿佛愛神邱比特用箭射向愛人的心一般,對情人而言別具意義。
要注意的是,有箭與心形圖案的車工卻不代表是完美車工,若是箭形與心形的形狀不均,如心形感覺過長或箭形感覺過短,即表示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不對稱,只是為了展現圖案而特意改變各個切割面而已,因為價差極高,若是被魚目混珠則損失不小。

Carat 重量
鑽石以卡(克拉)為單位,每卡為100分,而克拉這種計算單位的源由,是因為早期並沒有專屬於鑽石的微量單位,而豆類中克拉豆的特性,是任何一顆克拉豆的重量都是一樣,即差異為難以計量之微,對於世界各地奔走的鑽石商人來說,方便又精準因而入選。
鑽石並不是單以卡數計價,國際標準的Rapaport 將4C皆列入計價標準,報表會隨世界性的通貨指數作調整,因此能確保鑽石的價格年年都能微幅上漲,通常一克拉以上的鑽石較有放藏及保值效果。如欲知更多資料可去這個網頁 www.edia.com.tw
2007-06-08 4:03 am
卡,或譯卡拉、克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卡 每卡價值(美元) 總值
0.5 卡 1,500 3,000
1.0 卡 5,000 5,000
1.5 卡 7,000 10,500
2.0 卡 10,000 20,000
3.0 卡 15,000 45,000
5.0 卡 20,000 100,000
[編輯] 淨度
淨度(Clarity)以鑽石內的瑕疵多少缺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瑕疵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鑽石壙開採出來的鑽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餘的因為瑕疵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而20%的寶石級鑽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瑕疵。在此級別以上的鑽石較為大眾喜愛。至於屬完美級別的鑽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鑽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鑽石內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數量、分佈及對鑽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一般通行的淨度分級如下:

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VVS1 淨渡高於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VS1淨渡高於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見。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見。
現代科技之下,有些鑽石的瑕疵是可以修補的。不過修補過的鑽石的價值會稍低。


[編輯] 色澤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 最低。

無色: D, E, F
接近無色: G, H, I, J
微黃: K, L, M
輕淺黃: N, O, P, Q, R
淺黃: S, T, U, V, W, X, Y, Z

[編輯] 切割
切割指鑽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


[編輯] 形狀
未經切割打磨的鑽石並沒有燿燦生輝的光芒。切割的功用是把鑽石割成可以盡量增加光線反射的形狀。1919年數學家Marcel Tolkowsky發明了一種切割方法,能令鑽石在上方看來最為生輝。這種切割方法被稱為圓多面型(Round Brilliant),亦即最為常見的圓形鑽石。這種鑽石一般標準是有五十七個面或五十八個面,三十三面在冠部,二十四個面或二十五個面(即在底尖處再磨一個面)在腰以下。不屬於這種切割的形狀稱為 Fancy Cut,包括有方形、梨形、心形等。有鑽石品牌標榜他們旗下鑽石都採用八心八箭的方式來切割,也屬於這一類。


[編輯] 質素
切割得宜的鑽石,顯得亦比同級重量、顏色,但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判斷切割是否優良,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各面是否對稱,各種角度等等。有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切割完的鑽石,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25: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607000051KK035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